【摘 要】
: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些中小学校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教学、管理,以及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开展都是通过班主任来落实的.学校应以班级为依托,以班主任工作为基础和核心,建立系统完善的班级育人体系、班级育人支持体系和学校德育体系,促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些中小学校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教学、管理,以及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开展都是通过班主任来落实的.学校应以班级为依托,以班主任工作为基础和核心,建立系统完善的班级育人体系、班级育人支持体系和学校德育体系,促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
其他文献
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创业活动的中坚力量和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为研究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多维效果,本文将创业教育效应分为创业效应、学习效应、升学效应和就业效应四种类型,并从外部环境和个人资本视角探究创业教育各类效应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调研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和PSM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效应不明显,但异质性分析表明,创业实践教育的创业效应和学习效应显著,另外创业实践教育的创业效应具有滞后性;个人资本对学生的创业、学习、升学和就业均产生显著正
家庭抗逆力研究主张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置于自然、社会、经济的宏大背景中进行全面考察.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广西民族地区17个残障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家庭抗逆力三层次理论诠释其抗逆进程,通过提取其中蕴含的群体价值与概括意义来划分抗逆水平和家庭类型.结果发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残障儿童家庭,并据其生态系统中保护因素的多寡而生成不同水平的抗逆力,家庭抗逆力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原生城市家庭>传统民族家庭>主动融入城市的家庭>受到冲击的农村家庭.本文所呈现出的民族地区残障儿童家庭抗逆生态图景,有助于
教育世界必然享有与自然世界并无二致的底层结构,即同样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把思维直接聚焦于教育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教育世界的时间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它作为教育世界的前提和坐标系;二是它作为教育世界核心的教育活动的资源;三是它与教育精神和价值现象的联系.教育世界存在着物理空间问题,但整体的教育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是一个社会空间,而在教育世界运动的深处还存在着人际情感和思维互动生成的精神空间.传统、现实与未来是教育世界的历史构成;家庭、学校与社会是教育世界的场域构成;观念、制度与行动是教育世界的
教师育人能力的研判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议题,《学记》中蕴含丰富的教师育人能力表达,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可为当今教师育人能力及其培育提供经验与启示.《学记》中体现了教师的四种主要育人能力:深谙教学之兴废而准确掌握教学规律的能力,体悟至学之难易而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能力,长善救失以深刻洞悉学生心理的能力和善教善学以灵活运用教学艺术的能力.培育这四种能力需要注重“相观而善”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加强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深度理解和对教育时机的科学把握,淬炼教师教学育人的奉献精神和心系学生的仁爱之心,唤起教师在“教学
德育形态研究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对德育历史研究、德育比较研究、德育现象研究和德育本质研究有重要意义.德育形态除了普遍性特征外,还有不确定性、重叠性、复杂性特征,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出场过程中,经历了政治形态德育、知识形态德育、生活形态德育、生命形态德育的嬗变过程.每一种形态的德育都有自己的出场背景、主要理念和优缺点.在责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往形态德育的扬弃和融合,“责任形态德育”这一新德育形态得以出场,满足了德育工作者的实践需要,弥补了责任教育的缺失移位.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是空间非正义的现实反映.以打破二元结构体制、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应际而生于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之中.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执行背离空间正义,严重“失真”.推进相关政策实践“归真”,应面向主体性发展,走空间正义之路:一方面,面向“集体”主体性发展,融通政府-学校-教师的政策主体性价值,构建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面向“个体”主体性发展,实现教师全面发展.
目前乡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负担过重问的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保障学生校内外安全、对接上级检查验收、填报各类材料和承担行政任务摊派等四个方面.问题的根源在于,乡村学校非教学性职责扩展与校、师资配置紧缺的现实冲突;县域内教育政策验收与督导行动的协调性和体系性存在缺陷;以及乡村学校与县域内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对等.为减轻乡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负担,应着力开展以下工作:维护和强化乡村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的职业属性;厘清乡村学校的职责范畴,灵活配置乡村学校教辅人员;精简政策检查与督导程序,规范行政部门与乡村学校的权责关系
困境儿童又称处境不利儿童,是指暂时或永久地脱离正常家庭环境的儿童,或生理、精神方面存在缺陷或遭遇严重问题的未成年人.困境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虽然有些困境儿童在面对逆境时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但也有不少困境儿童发展出超乎同龄人的坚韧和乐观,他们在艰难的生活处境中,其意志、个性、能力等得到磨炼并获得成长和积极改变.
学校文化驱动模型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驱动区域学校系统思考和整体发展的学校改进模型,创建于2009年,12年来已应用于数百所学校.模型立足于政府、大学、学校三方合作模式,植根于学校文化研究,作用于学校改进实践,这三个知识模块构成了模型完整的知识系统.模型应用需要两项关键知识的支持:六项工作制度和五步工作法.前者提供三方合作的组织机制,后者提供学校改进的动作框架.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各项工作的重点.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的基础教育,在教育机会、条件、公平、质量、满意度五个维度上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和差异,亟待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应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增加教育机会、保障教育条件、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学校自主办学,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多元参与,落实公众对教育的参与、监督和评价权,提高教育满意度.形成一个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积极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