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幼儿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重要有效的途径,教师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而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逻辑思维不发达,空间方位能力也处于启蒙阶段,因此,我们在进行小班的数学教育活动时,要重视幼儿对数学兴趣的培养,要在新奇有趣的数学环境中让幼儿主动探索,让孩子觉得数学真有趣,它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学好数学的态度和信心。那么,怎样让幼儿的数学活动乐趣无穷呢?
一、渗入生活,随处是课堂
日常生活这个大环境是我们数学教育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个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抓住能刺激幼儿数量思维的生活情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获得经验。比如巧妙运用自然角,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给自然角里带来了许多果实,有干果、有水果。自然角里一下子琳琅满目,小朋友对此很感兴趣,在认识这些果实的同时,可以让小班幼儿学着数数,让幼儿点一个数一个,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时,就用手在被数的物体周围重重地点一下,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东西的总数。由于幼儿对这些实物很感兴趣,因此学习的劲头很足,很快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按指定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了,正是因为活动内容是幼儿平时所观察接触到的直接生活经验,故幼儿在跟教师数数时态度非常积极,接受很快,效果很好。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使幼儿在观察、实践中理解数的概念,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
二、游戏教学,趣味乐无穷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思维方面还存在具体形象思维,如果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在“比轻重”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活动设计为“玩跷跷板”,带孩子们去外面玩跷跷板的游戏,让每位幼儿都去感知轻和重的关系,在游戏中知道重的物体是沉下去的,轻的就会翘起来,非常情境化的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轻重的关系。再如在“按高矮排序”活动中,可以将活动设计成“小朋友比个子”,每次选3名幼儿上来比高矮,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要来参加,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感受到了高矮的关系,也学到了排序的方法。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动探索,增强操作力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在数学活动中,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幼儿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引起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并保证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让幼儿带着问题探索、操作,使他们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如在数学活动《小熊一家》中,可以提供的材料有:小熊的大小对应的衣服、食物、玩具等,让幼儿通过给小熊穿衣、喂饭等活动,来感知大小,并进行排序,幼儿玩得特别开心,有效的探索,也增强了幼儿的操作能力。
四、逐步递进,重视连续性
数学是比较规范、系统的一门学问,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组织中也应该注意到这方面。因此教师在安排整个学期计划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涉及具体的活动内容应该逐步递进,有层次性。应注意的是每个活动之间的隐形联系,后面的活动内容中有对前面活动内容的复习。在一个活动中幼儿不光是有新的知识习得,对旧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复习,这个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活动,是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和随机教育来完成的。如在活动“按高矮排序”中,幼儿要学习将3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排序,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回忆上次是帮两位小朋友比高矮排队的内容,然后让幼儿想办法对3名小朋友进行高矮排队,幼儿在上次活动的经验基础上,能动脑筋,对3个小朋友进行排队,知道了“高一些”、“矮一些”的概念。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探索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幼儿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孩子们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单位:扬州市施桥幼儿园 江苏】
一、渗入生活,随处是课堂
日常生活这个大环境是我们数学教育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个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抓住能刺激幼儿数量思维的生活情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获得经验。比如巧妙运用自然角,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给自然角里带来了许多果实,有干果、有水果。自然角里一下子琳琅满目,小朋友对此很感兴趣,在认识这些果实的同时,可以让小班幼儿学着数数,让幼儿点一个数一个,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时,就用手在被数的物体周围重重地点一下,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东西的总数。由于幼儿对这些实物很感兴趣,因此学习的劲头很足,很快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按指定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了,正是因为活动内容是幼儿平时所观察接触到的直接生活经验,故幼儿在跟教师数数时态度非常积极,接受很快,效果很好。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使幼儿在观察、实践中理解数的概念,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
二、游戏教学,趣味乐无穷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思维方面还存在具体形象思维,如果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在“比轻重”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活动设计为“玩跷跷板”,带孩子们去外面玩跷跷板的游戏,让每位幼儿都去感知轻和重的关系,在游戏中知道重的物体是沉下去的,轻的就会翘起来,非常情境化的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轻重的关系。再如在“按高矮排序”活动中,可以将活动设计成“小朋友比个子”,每次选3名幼儿上来比高矮,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要来参加,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感受到了高矮的关系,也学到了排序的方法。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动探索,增强操作力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在数学活动中,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幼儿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引起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并保证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让幼儿带着问题探索、操作,使他们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如在数学活动《小熊一家》中,可以提供的材料有:小熊的大小对应的衣服、食物、玩具等,让幼儿通过给小熊穿衣、喂饭等活动,来感知大小,并进行排序,幼儿玩得特别开心,有效的探索,也增强了幼儿的操作能力。
四、逐步递进,重视连续性
数学是比较规范、系统的一门学问,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组织中也应该注意到这方面。因此教师在安排整个学期计划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涉及具体的活动内容应该逐步递进,有层次性。应注意的是每个活动之间的隐形联系,后面的活动内容中有对前面活动内容的复习。在一个活动中幼儿不光是有新的知识习得,对旧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复习,这个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活动,是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和随机教育来完成的。如在活动“按高矮排序”中,幼儿要学习将3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排序,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回忆上次是帮两位小朋友比高矮排队的内容,然后让幼儿想办法对3名小朋友进行高矮排队,幼儿在上次活动的经验基础上,能动脑筋,对3个小朋友进行排队,知道了“高一些”、“矮一些”的概念。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探索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幼儿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孩子们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单位:扬州市施桥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