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构建高效课堂,实施“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一线老师去深思、探索、研究、实践、验证。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学科综合 音乐本位 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学习中求实践,在实践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务实,在务实中求发展。努力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取较高的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在高效课堂下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则是我校今年教研的重点。
一、“同课异构”之“异”——异之“优”
音乐课堂教学如同一幕戏,教师就好比戏剧中的导演,不同的导演根据自身对剧本的理解创作出风格迥异的剧目。而“同课异构”则突出了这一优越性。不同的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学生情况,加上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采用各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过程,形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教学构思,拓宽了教学思路,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同课异构”为老师们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引发参与的热情,博其所长,取长补短,真正达到教之研,研之优。
三年级《小伞花》这首歌,以情为主,以唱为本,结合校园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团结友爱、珍惜友谊的情感。三节教研课围绕这首歌,紧抓情感教育这一主线展开异构,展现了风格各异的音乐课。
第一节课,它的“异”在于以“雨”为主线,利用雨不同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起学生共鸣。第二节课,始终以“人文素养”教育为主线,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用情引唱,让学生感知音乐所表达的团结互助之情,学生在乐趣乐学中,自主掌控歌曲轻巧、活泼的情绪,体会友情的真挚。第三节课,也就是我执教的这节课。我的异构则是借助柯尔文手势培养学生自主识谱的能力,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节奏及音乐知识,并在深情演唱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友谊之花开满校园,互助互爱之情撒满人间,从而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美感。
二、“同课异构”之“异”——异之“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教学中许多矛盾、许多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尤以“学科综合”这一理念所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学科综合”。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它渗透并融合了科学和人文精神,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地进行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当一节节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反思:这还是音乐课吗?这是不是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音乐综合的误区呢?
一年级《快乐的小木匠》这首歌,是动画片《小熊猫学木匠》的主题歌。这首歌节奏鲜明、情绪欢快,表现了小熊猫一边做木匠活,一边快乐的歌唱的情景。
“同課异构”教研课镜头一:
导入环节——师说:“小朋友们,老师平时在家可忙了,要做好多事,小朋友们看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根据老师模仿的动作说出答案,“拖地、擦桌子、炒菜、洗衣服……”接着又问:“你们妈妈在家辛苦吗?你会做哪些事情?”学生踊跃交流后,师再问:“你想做一个勤劳人还是懒惰人啊?”这时,引出复习歌曲《勤劳人和懒惰人》。此刻,8分钟已经过去,新课还未导入,但是品德教育已经初现成效。紧接着,师从刚才的勤劳人引出农民伯伯的辛劳,激起学生共鸣,进而让学生背诵古诗《锄禾》,接着用古诗与学生共同进行多种形式的节奏诵读,再导出新歌中的歌词,进行节奏训练。就这样,一节课25分钟过后,新歌还未揭开神秘的面纱。但是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以及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已经深入心田。
新课程倡导“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音乐是本,音乐综合需要把握好一个度,一味的为了综合而综合,把一些与音乐教学无关紧要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则偏离了音乐的本质,失去了音乐的主线,将音乐这一主角置于尴尬的群众演员的位置上,本末倒置,其音乐独特性被湮灭。
“同课异构”教研课镜头二:
节奏训练——师:“火车轰隆轰隆向前开,看,谁想跟我们一起去郊游?”(出示小鸭)“小鸭怎么叫呢?”“嘎嘎、嘎嘎、嘎嘎、嘎”学生一起模仿小鸭叫。接着在火车开动中,又分别出现了小鸡、小猫、小狗等动物,学生分别模仿其叫声……教者通过创设情境,开火车去森林游玩,在此情境中进行节奏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本意较好,但是这一环节却没有将本课歌曲的重点节奏适时解决,反而让这一环节成了一个无效、多余的内容,且设计的动物数量也过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求知欲降低。
教者应遵循新课改要求,合理创设音乐情境,挖掘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知识点,而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应设计出简单、有效、灵活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在快乐中获取高效学习。
新课改让我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国外优秀的儿童音乐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 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斯教学法”等教育体系让我们的观念得到更新。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适合我们的中国式教育体系,则需要我们师者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求创新,这样才能让“异构”在高效课堂中展现其独特的风采。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学科综合 音乐本位 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学习中求实践,在实践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务实,在务实中求发展。努力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取较高的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在高效课堂下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则是我校今年教研的重点。
一、“同课异构”之“异”——异之“优”
音乐课堂教学如同一幕戏,教师就好比戏剧中的导演,不同的导演根据自身对剧本的理解创作出风格迥异的剧目。而“同课异构”则突出了这一优越性。不同的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学生情况,加上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采用各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过程,形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教学构思,拓宽了教学思路,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同课异构”为老师们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引发参与的热情,博其所长,取长补短,真正达到教之研,研之优。
三年级《小伞花》这首歌,以情为主,以唱为本,结合校园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团结友爱、珍惜友谊的情感。三节教研课围绕这首歌,紧抓情感教育这一主线展开异构,展现了风格各异的音乐课。
第一节课,它的“异”在于以“雨”为主线,利用雨不同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起学生共鸣。第二节课,始终以“人文素养”教育为主线,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用情引唱,让学生感知音乐所表达的团结互助之情,学生在乐趣乐学中,自主掌控歌曲轻巧、活泼的情绪,体会友情的真挚。第三节课,也就是我执教的这节课。我的异构则是借助柯尔文手势培养学生自主识谱的能力,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节奏及音乐知识,并在深情演唱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友谊之花开满校园,互助互爱之情撒满人间,从而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美感。
二、“同课异构”之“异”——异之“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教学中许多矛盾、许多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尤以“学科综合”这一理念所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学科综合”。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它渗透并融合了科学和人文精神,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地进行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当一节节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反思:这还是音乐课吗?这是不是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音乐综合的误区呢?
一年级《快乐的小木匠》这首歌,是动画片《小熊猫学木匠》的主题歌。这首歌节奏鲜明、情绪欢快,表现了小熊猫一边做木匠活,一边快乐的歌唱的情景。
“同課异构”教研课镜头一:
导入环节——师说:“小朋友们,老师平时在家可忙了,要做好多事,小朋友们看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根据老师模仿的动作说出答案,“拖地、擦桌子、炒菜、洗衣服……”接着又问:“你们妈妈在家辛苦吗?你会做哪些事情?”学生踊跃交流后,师再问:“你想做一个勤劳人还是懒惰人啊?”这时,引出复习歌曲《勤劳人和懒惰人》。此刻,8分钟已经过去,新课还未导入,但是品德教育已经初现成效。紧接着,师从刚才的勤劳人引出农民伯伯的辛劳,激起学生共鸣,进而让学生背诵古诗《锄禾》,接着用古诗与学生共同进行多种形式的节奏诵读,再导出新歌中的歌词,进行节奏训练。就这样,一节课25分钟过后,新歌还未揭开神秘的面纱。但是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以及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已经深入心田。
新课程倡导“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音乐是本,音乐综合需要把握好一个度,一味的为了综合而综合,把一些与音乐教学无关紧要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则偏离了音乐的本质,失去了音乐的主线,将音乐这一主角置于尴尬的群众演员的位置上,本末倒置,其音乐独特性被湮灭。
“同课异构”教研课镜头二:
节奏训练——师:“火车轰隆轰隆向前开,看,谁想跟我们一起去郊游?”(出示小鸭)“小鸭怎么叫呢?”“嘎嘎、嘎嘎、嘎嘎、嘎”学生一起模仿小鸭叫。接着在火车开动中,又分别出现了小鸡、小猫、小狗等动物,学生分别模仿其叫声……教者通过创设情境,开火车去森林游玩,在此情境中进行节奏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本意较好,但是这一环节却没有将本课歌曲的重点节奏适时解决,反而让这一环节成了一个无效、多余的内容,且设计的动物数量也过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求知欲降低。
教者应遵循新课改要求,合理创设音乐情境,挖掘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知识点,而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应设计出简单、有效、灵活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在快乐中获取高效学习。
新课改让我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国外优秀的儿童音乐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 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斯教学法”等教育体系让我们的观念得到更新。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适合我们的中国式教育体系,则需要我们师者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求创新,这样才能让“异构”在高效课堂中展现其独特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