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观维度阐说教育本质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教育本质已有比较多的成果,但主要着眼于教育结果的角度阐述本质,即使强调了人的发展是教育本质的观点,主要也是讨论人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事实上,教育是人的教育,需要从人的存在角度阐释教育本质,世界观不仅仅是“如何观”与“观什么”的问题,而且阐明人的生存是一种建构性的活动,人是在与世界互动中,领悟人的生存意义。因此,使人成为意义的存在者是教育本质的明确规定。
其他文献
对应用写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掌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是摆在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而具体的教学任务。  一、精讲  (一)理解《大纲》要求,更新教学理念  过去,《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不够重视,视其为小儿科,认为传统的文选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正宗。但仔细想想: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实用型技能人才。作为基础学科,《语文》课
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历来就有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凝聚在华夏儿女血液里的,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唐宋诗词是古典文化中的明珠,传统文化之瑰宝,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不少的唐宋诗词。  一、领悟诗词,颂扬爱国情  唐宋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能使学生激情彭湃,增强民族情感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陶冶情操。  “但
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对大学生入党动机问卷调查,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热'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具体措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提出好的问题,必须要有良好的问题意识。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探索创新的重要体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问题意识及高中地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品质,是指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学习者具有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只有具备良好
“背影”二字常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相关联,令人联想到文章所描写的细腻质朴、真挚感人的父子亲情。在医疗卫生行业,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人群中逆行,用背影承托生命之重
习作的学习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怕作文”依然是许多学生的通病。作文教学应如何结合实际生活,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内容真实是写作之源  真实的事物是写作的来源,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因为是真实的事物,才有可能耳闻、目睹、鼻嗅、手触,才能全面感知它们,熟悉它们,进而表达它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一下,一个从未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