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孝感地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雕花剪纸传统技艺,与国家级非遗大师共建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融入教学,传授工艺美术技艺和现代设计理念,不仅培养了非遗文化传承中坚,促进了学前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教学改革,而且提升了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关键词:非遗大师工作室;教学;创新
为了深化文化艺术类专业教育改革,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孝感地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雕花剪纸传统技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师工作室,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融入教学,并与传统的扎染技艺融为一体,不仅培养了非遗文化传承中坚,促进了学前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教学改革,而且实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一、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培养民族技艺传承人
学校高度重视孝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应用与创新,以省级广告传媒实训基地“孝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为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2014年,学校建立了第一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吕唯平扎染工作室,2017年,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感雕花剪纸传承人管丽芳大师成立了雕花剪纸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步建设了雕花工艺、剪纸工艺、吕唯平扎染3个工作坊。大师工作室专用场地有400多平方米,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技能大师工作室办公区(包括展示区),二是技能操作区,三是创新研发中心。工作室基本建设既能满足创作研究、产品研发的需求,又能满足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的需要。
大师工作室鼓励和吸纳本校专业精通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进入工作室,发挥非遗技能大师的技能引领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培养民族技艺传承人和“双师型”教师,开展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等系列活动。
二、非遗文化进课堂,大师学生结师徒
基于雕花剪纸、扎染在孝感的影响力,为了确保“绝技绝活”得到有效传承,扩大传承面,让更多学生拥有与非遗技能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校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其团队为教学骨干,在学前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等专业中,融入了非遗技能教学内容,同时开设扎染、雕花剪纸这类传统文化选修课,传授传统技艺。
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将传统师徒相授融于现代学历教育,将企业真实设计项目引入大师工作室,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在大师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工作室即车间,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形成了“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以手工和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相关课程、学校师生技能大赛和省内外的雕花剪纸类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苦练扎染和雕花剪纸技能,发挥创新精神,把地方传统文化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幼儿手工教学,敢于与学校老师和省内外的行家里手同台竞技,实现“以赛促训,训赛结合”教学目标。
三、依托大師接省培,学员尽兴引反响
孝感雕花剪纸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孝感民俗风情的客观记录,是人类文化艺术瑰宝,应该被更多人所熟知,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学校连续三年承接湖北省教育厅的市州高校合作培训“幼儿园教师手工及剪纸技能培训”项目,为孝感200余所幼儿园培训了300余名幼儿园教师,培训获得学员一致好评,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2018年7月,德艺楼再次迎来了百余位来自孝感各地的幼儿园教师。她们刚刚为紧张而忙碌的一个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又投入到为期一周的雕花剪纸技能培训中。讲台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剪纸传承人管丽芳在热情洋溢的讲授着雕花剪纸的精妙技艺,学员们全神贯注的聆听,时不时啧啧称叹。在实践教学环节,管老师现场展示了雕花剪纸的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关键技术,学员们拿起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小心翼翼地完成每一个细节的雕刻。管老师仔细观察每位学员的动作,时而指导,时而纠正。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学员们的第一幅作品终于完成了,虽然略显粗糙,仍是欣喜万分。在随后几天的学习中,管老师增加授课难度,并逐步规范学员雕刻姿势,最后每位学员都能灵活使用刻刀,熟练的掌握雕花剪纸技艺。学员们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们将会把这门技艺传给更多的孩子们。
四、“变·幻艺术作品展”,现代扎染艺术传承创新
吕唯平教授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三十多年前,在湖北美术学院的课堂上接触到了扎染,与之结缘,并从此缠绵不止。他“这一生似乎只做这么一件事,那就是用爱去理解这寂寞无穷的扎染艺术。路还遥远,因为远,才当以保持激情;因为远,才可能发现沿途的风景;也是因为远,才会让自己更加清醒——远行的路从眼前踩出。”
2017年6月,“变·幻——吕唯平现代扎染艺术作品展”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举行,60余幅(组)空灵大气、诗意盎然的扎染作品呈现出互融互动、畅达贯通的唯美图景。聚集在扎染作品前的众多艺术家、学者,纷纷惊叹于一幅幅作品传递出的奇妙的审美意蕴,或绚丽多姿、日月同辉,或含蓄雅致、小桥流水。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贾京生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李汉平教授等对吕唯平副教授的扎染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吕唯平教育与创作生发于扎染这门优秀的非遗技艺,注重在当代艺术创新、当代教育变革的时代语境中不懈探索,融合了传统技艺和当代艺术创作手法,又突破了传统艺术与当代教育的界域,赋予了当代新扎染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建构了当代扎染艺术传承的新格局,将艺术创作与工匠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扎染艺术得以传承与创新。
展览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爱奇艺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报道。有评论家认为,吕唯平的创作,为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提供了很多启示与思考,将引发人们重新审视扎染艺术背后的实践意义,重新考量蕴涵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与国家级非遗大师共建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大师带徒的重要作用,传授工艺美术技艺和现代设计理念,把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产教融合,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职教育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7GAO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一民,保护传承人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J].领导之友,2008
[2]王敏,非遗专业成艺考新亮点 高校培养传承人任重、途艰、道远,艺术教育,2012
作者简介
周天娇,女,汉族,湖北省孝感市人,副教授,硕研,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非遗大师工作室;教学;创新
为了深化文化艺术类专业教育改革,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孝感地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雕花剪纸传统技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师工作室,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融入教学,并与传统的扎染技艺融为一体,不仅培养了非遗文化传承中坚,促进了学前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教学改革,而且实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一、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培养民族技艺传承人
学校高度重视孝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应用与创新,以省级广告传媒实训基地“孝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为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2014年,学校建立了第一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吕唯平扎染工作室,2017年,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感雕花剪纸传承人管丽芳大师成立了雕花剪纸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步建设了雕花工艺、剪纸工艺、吕唯平扎染3个工作坊。大师工作室专用场地有400多平方米,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技能大师工作室办公区(包括展示区),二是技能操作区,三是创新研发中心。工作室基本建设既能满足创作研究、产品研发的需求,又能满足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的需要。
大师工作室鼓励和吸纳本校专业精通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进入工作室,发挥非遗技能大师的技能引领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培养民族技艺传承人和“双师型”教师,开展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等系列活动。
二、非遗文化进课堂,大师学生结师徒
基于雕花剪纸、扎染在孝感的影响力,为了确保“绝技绝活”得到有效传承,扩大传承面,让更多学生拥有与非遗技能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校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其团队为教学骨干,在学前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等专业中,融入了非遗技能教学内容,同时开设扎染、雕花剪纸这类传统文化选修课,传授传统技艺。
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将传统师徒相授融于现代学历教育,将企业真实设计项目引入大师工作室,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在大师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工作室即车间,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形成了“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以手工和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相关课程、学校师生技能大赛和省内外的雕花剪纸类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苦练扎染和雕花剪纸技能,发挥创新精神,把地方传统文化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幼儿手工教学,敢于与学校老师和省内外的行家里手同台竞技,实现“以赛促训,训赛结合”教学目标。
三、依托大師接省培,学员尽兴引反响
孝感雕花剪纸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孝感民俗风情的客观记录,是人类文化艺术瑰宝,应该被更多人所熟知,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学校连续三年承接湖北省教育厅的市州高校合作培训“幼儿园教师手工及剪纸技能培训”项目,为孝感200余所幼儿园培训了300余名幼儿园教师,培训获得学员一致好评,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2018年7月,德艺楼再次迎来了百余位来自孝感各地的幼儿园教师。她们刚刚为紧张而忙碌的一个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又投入到为期一周的雕花剪纸技能培训中。讲台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剪纸传承人管丽芳在热情洋溢的讲授着雕花剪纸的精妙技艺,学员们全神贯注的聆听,时不时啧啧称叹。在实践教学环节,管老师现场展示了雕花剪纸的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关键技术,学员们拿起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小心翼翼地完成每一个细节的雕刻。管老师仔细观察每位学员的动作,时而指导,时而纠正。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学员们的第一幅作品终于完成了,虽然略显粗糙,仍是欣喜万分。在随后几天的学习中,管老师增加授课难度,并逐步规范学员雕刻姿势,最后每位学员都能灵活使用刻刀,熟练的掌握雕花剪纸技艺。学员们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们将会把这门技艺传给更多的孩子们。
四、“变·幻艺术作品展”,现代扎染艺术传承创新
吕唯平教授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三十多年前,在湖北美术学院的课堂上接触到了扎染,与之结缘,并从此缠绵不止。他“这一生似乎只做这么一件事,那就是用爱去理解这寂寞无穷的扎染艺术。路还遥远,因为远,才当以保持激情;因为远,才可能发现沿途的风景;也是因为远,才会让自己更加清醒——远行的路从眼前踩出。”
2017年6月,“变·幻——吕唯平现代扎染艺术作品展”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举行,60余幅(组)空灵大气、诗意盎然的扎染作品呈现出互融互动、畅达贯通的唯美图景。聚集在扎染作品前的众多艺术家、学者,纷纷惊叹于一幅幅作品传递出的奇妙的审美意蕴,或绚丽多姿、日月同辉,或含蓄雅致、小桥流水。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贾京生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李汉平教授等对吕唯平副教授的扎染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吕唯平教育与创作生发于扎染这门优秀的非遗技艺,注重在当代艺术创新、当代教育变革的时代语境中不懈探索,融合了传统技艺和当代艺术创作手法,又突破了传统艺术与当代教育的界域,赋予了当代新扎染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建构了当代扎染艺术传承的新格局,将艺术创作与工匠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扎染艺术得以传承与创新。
展览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爱奇艺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报道。有评论家认为,吕唯平的创作,为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提供了很多启示与思考,将引发人们重新审视扎染艺术背后的实践意义,重新考量蕴涵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与国家级非遗大师共建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大师带徒的重要作用,传授工艺美术技艺和现代设计理念,把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产教融合,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职教育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7GAO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一民,保护传承人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J].领导之友,2008
[2]王敏,非遗专业成艺考新亮点 高校培养传承人任重、途艰、道远,艺术教育,2012
作者简介
周天娇,女,汉族,湖北省孝感市人,副教授,硕研,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