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享行为是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这些“小太阳”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精心呵护,舍不得让孩子受到丁点儿的委屈,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只要经济允许,即使价格再高,也会毫不吝啬地买回家,看到孩子吃得高兴,玩得开心,家长比捡了金元宝还要高兴。长此以往,孩子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往往变得唯我自尊,不顾别人的感受。从小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群体里,表现为:东西争着吃,玩具抢着玩,我先拿到的,谁也别想拿去;自己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愿与别人分享事物。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幼儿学会分享,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的。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与分享的榜样,萌发分享意识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给幼儿做出榜样,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配合默契,幼儿会看到,会感受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我们有了高兴的事情也会和幼儿一起分享,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创造分享的机会,体验分享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的行为。晨间活动、加餐、户外活动等,我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提供分享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如:晨间活动时,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筐不同品种的积木,如果每个孩子分几块,根本搭不出成型的东西来,因此,他们之间必须学会协商、合作,共同享用积木来搭建物体,体验合作与分享带来的愉快情感。
在教育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故事《小铃铛》诗歌《大家一起玩》游戏《二人三足》等。故事《小铃铛》中的小花猫,因为自私,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小铃铛,而失去了好朋友,当它遇到危险,好朋友却不计前嫌地帮助它,使它很惭愧,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和朋友快乐地玩在了一起。这个故事很简单,道理很浅显,也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针对这个故事,我用重点提问的方式:
1.小花猫戴着心爱的小铃铛高兴吗?
2.当好朋友要戴一下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
3.当它失足落水后,好朋友是怎样做的?
4.小花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是怎样做的?它高兴吗?
而后,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花猫,你有了心爱的东西,你会怎么做?最后,组织幼儿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进一步体验小花猫学会分享后的愉快心情,强化幼儿对分享行为的体验。
三、组织特殊的分享活动
1.设立“分享日”:幼儿将自己喜爱的图书、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照顾;把爸爸妈妈从外地带回来的特产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品尝;将去外地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和在旅游区拍摄的名胜古迹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欣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其他人展示等。幼儿在展示和讲述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快乐”分享:就是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与人分享”这种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需要我们持续的帮助和指导,也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动。我们会在一日活动中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最终产生自觉的分享行为。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与分享的榜样,萌发分享意识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给幼儿做出榜样,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配合默契,幼儿会看到,会感受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我们有了高兴的事情也会和幼儿一起分享,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创造分享的机会,体验分享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的行为。晨间活动、加餐、户外活动等,我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提供分享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如:晨间活动时,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筐不同品种的积木,如果每个孩子分几块,根本搭不出成型的东西来,因此,他们之间必须学会协商、合作,共同享用积木来搭建物体,体验合作与分享带来的愉快情感。
在教育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故事《小铃铛》诗歌《大家一起玩》游戏《二人三足》等。故事《小铃铛》中的小花猫,因为自私,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小铃铛,而失去了好朋友,当它遇到危险,好朋友却不计前嫌地帮助它,使它很惭愧,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和朋友快乐地玩在了一起。这个故事很简单,道理很浅显,也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针对这个故事,我用重点提问的方式:
1.小花猫戴着心爱的小铃铛高兴吗?
2.当好朋友要戴一下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
3.当它失足落水后,好朋友是怎样做的?
4.小花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是怎样做的?它高兴吗?
而后,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花猫,你有了心爱的东西,你会怎么做?最后,组织幼儿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进一步体验小花猫学会分享后的愉快心情,强化幼儿对分享行为的体验。
三、组织特殊的分享活动
1.设立“分享日”:幼儿将自己喜爱的图书、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照顾;把爸爸妈妈从外地带回来的特产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品尝;将去外地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和在旅游区拍摄的名胜古迹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欣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其他人展示等。幼儿在展示和讲述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快乐”分享:就是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与人分享”这种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需要我们持续的帮助和指导,也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动。我们会在一日活动中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最终产生自觉的分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