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疏通利益诉求渠道,增强政府机构政务公开,促进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络。自1994年我国成为互联网的一员起,逐渐衍生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政治沟通,并以其便捷性、自由性、广泛性,很快成为公民利益诉求的主要渠道之一。2007年中国第一个微博产品——饭否诞生,成为中国进入微博时代的开端。接踵而来的便是“微博问政”、“微博政治沟通”等新兴的政治沟通方式,立足于政治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官员微博”来探讨微博对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沟通;利益诉求;官员微博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30-03
中国网络政治沟通追源于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以网络为媒介的政治沟通应声而起,引发了我国网络政治沟通机制建立的热潮。2000年后,网民数量迅速增加,网络民意开始沸腾起来,互联网对政治的冲击日益显性化。2003年,最高公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网络民意在全新的视角下继续积聚。2005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做客强国论坛、温家宝总理与民众网聊、各级官员问计于民,“网络问政”被提出并作为一个新鲜、热门词汇进入公众视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在广开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时,会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随着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的兴起,中国正式开启微博时代,而由微博衍生的“微博问政”、“微博政治沟通”成为了网络政治沟通的又一新兴渠道。这里,我们将以“官员微博”的研究为个案,在探讨“官员微博”发展的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作用中,对未来互联网络政治沟通作理性探讨。
一、关于“官员微博”
(一)“官员微博”的概念与现状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随着政府机构以及官员逐步开通微博,“官员微博”开始崭露头角。2010年两会期间,“微博问政”达到全新的高度,为“官员微博”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官员微博”是党政机关或者官员个人通过微博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属于职务行为、涉及公共事物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消息的政治沟通手段。
2010被称为“微博元年”,在2010年两会后,大量政府机构单位、政府官员相继开通微博,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相比官员微博,机构微博数量更多,涉及的部门更广泛。
在党政机构微博样本的地域分布上,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占据多数。而四川、云南则在西部地区中较为领先,体现出两地对网络的重视。广大中部地区的官员微博数量相对较少;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公安,交通,旅游,司法,党政机关,宣传等部门,而公安部门更是一枝独秀,微博数量最多,粉丝量也最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官员个人微博在分布上,形成金字塔形分布,行政级别越高的微博数量越少,县处级官员微博的规模最大,但在影响力中,高层官员坐拥更庞大的点击率,掌握了网络政治领域事实的话语权,对公民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更大。
(二)“官员微博”的特点
1.官方信息发布迅速、具备时效性。这一特性对于突发性重大事件情况的发布、进展跟踪有特别的优势,它有利于民众及时获知真相,也有助于政府官员和机构及时获得民众的反馈信息并修正对事态处理的方式方法。微博信息的时效性还在于其信息内容格式随意,不需经过立稿,修改等繁琐步骤;信息语句简短零散,往往几句话便可以表达中心内容;信息内容不需经过层层审核的程序,可由政府值班人直接发表。
2.官民沟通门槛低。“官员微博”在融合了微博这一新兴媒體所有优势的同时更以其透明、平等和沟通低成本等特性吸引了更多公众直接参与政治沟通,开创了一种政府与公民直接沟通的低门槛渠道。微博具有评论的功能,而政府官员能通过微博对群众的评论进行回复,由此形成了一个政府官员与公民直接沟通的平台。
3.营造公民积极参政议政的氛围。参政议政的氛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转发”这个功能,一条信息能以滚雪球的形式迅速传播出去;另一方面是微博的每一次转发评论,不仅仅形成了政府与公众的对话,也形成了公众与公众的对话。公众间的沟通交流会导致“公众团体”的出现,增强了社情舆论力量。
二、“官员微博”作为政治沟通方式的作用
官员微博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兴手段,它具备了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其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来探讨官员微博在政治沟通中发挥的作用。
(一)具有权威性,能及时辟谣,化解舆论危机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等受到各种时间或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出现的信息偏差或滞后,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过去的哄抢板蓝根、盐慌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政府不能及时公布最新信息,导致各种舆论危机的出现,致使人心惶惶。微博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跨地域传播、互动性强等特点。而通过实名认证的官员微博,更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官员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官员微博将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发上微博,供网友了解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可以进行官民信息的交流互动,解答公民的疑问,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二)增加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推动民主法治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公众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而通过实名认证的官员微博一方面可以让群众了解、理解政府的工作,政府通过微博可以简便地、迅速地发布各类政治时事,向群众汇报各类工作进展,借此增强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微博具有较强的草根性,是官员与民众沟通、信息发布和倾听民声的重要渠道;最后,通过官员微博能让公民发挥监督者与制约者的作用,公民们可以通过微博“评论”、“转发”等功能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政府的行为,同时引起广泛的关注,给政府形成了很大的监督舆论压力,加快推进社会向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民主监督,促进官民互动
微博时代的来临,相对于单向网络时期,信息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流动由单向转为双向,有利于政治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加强公民对于政府的监督,促进官民政治沟通。
例如微博上曾掀起过城管的暴力执法、城市建设、救助流浪儿童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许多公民通过微博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真实体会,传递出强烈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官员微博促成了政府及其官员自律与他律、内部问责与外部问责、公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履责监督机制,让政府更加注重使命和责任,更加促进官民的政治沟通,推动政府走一条新型的群众路线。
(四)为公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参政议政表达方式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作为一个新的参政议政方式出现,成为委员们倾听基层民间的声音、深入了解普通民众意见的途径之一。而网友们对于议案的激烈讨论主要集中在房价、个税、教育、医疗等社会热点问题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关乎民生,关注的是社会最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反映了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微博互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同给予人们的限制,真正实现了两会代表与基层公众的互动交流,使两会代表能够倾听来自基层不同组织的声音,从而为代表们提出反映社会热点、解决民生问题的提案提供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三、官员微博作为政治沟通方式存在的问题
官员微博激起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方便了公民进入政治沟通领域,但依然存在不足。那么它又存在什么问题呢?以下几点是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官员微博角色定位困难
官员微博认证后,网民会把官员微博中的一言一行与其公职身份联系在一起,官员所发的微博,所评论的东西,所转发的内容如果引起网民的不满,影响的不只是个人,还是其所在机构,甚至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官员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用一种什么样的话语表达方式,发布什么样的内容与网民沟通互动才最为恰当,是许多开设了微博的官员们的难题。正因如此,目前政府官员微博更多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在与网友互动及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却少有突破。此外,官员微博角色定位困难,使得部分官方微博在开通后不久沦为“空壳微博”,有的是敷衍应对,直接表现就是信息发布不及时、无规律,对网民的留言不闻不问,影响了网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官员微博管理体制不完备,缺乏有效的监督
体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监督体制不完善。当今官员微博群体零散,各自为政,内容供给不足,原创少,而且相当一部分官员微博只是一个虚壳。政府作为官员微博的主导,缺乏管理的官员微博不仅仅影响了官员微博群体建设,更是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其次,评比体制不完善。各类关于地区官员微博的考察主要是针对该地区的官员微博数量、粉丝量,却缺少对其微博质量的考察,例如微博发布内容是否贴近民生,政治沟通互动是否充分,政治信息处理是否及时等,这致使真正有发挥到政治沟通作用的官员微博少之又少。
(三)网民有参政意识,但积极性不够高,素质参差不齐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106名受访者中有66.04%的受访者对“官员微博”持有积极态度,16.98%的认为官员微博与普通微博一样,不区分看待;16.98%的持消极态度,可见,群众对与官员微博还是比较拥护的。但在众多受访者中却仅有26.42%是有关注官员微博的,由于政府以及官民关系的刻板印象,公民并不认为这样做会有实际意义,导致网民参政积极性不高。
此外,网民的思想处在非理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他们的一些言论太过理想化,太过激进,没有很成熟地对待官员微博,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官员微博导向和交流互动的作用。
四、关于“官员微博”发展的建议
(一)把准“官员微博”作为政治传播媒介的定位问题
官员微博不仅应该是信息发布的平台,还应该是积极寻求为公民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平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提出“政府微博三原则”:直面评论,学会讲话,结果为上。
“官员微博”产生的“微博问政”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反映出了正规利益诉求渠道和政府信息公布平台的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行政诉求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导致缺乏有效的诉求机制;二是民间组织行政化程度过高,自主性弱;三是现有机制中主体单一,只有政府和依赖于政府的民间组織,众多的社会主体没有进入这种机制。也正因为如此,群众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微博这个门槛低、成本低的渠道申诉自己的利益。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官员微博”只是群众参与政治的辅助工具,政府官员们应积极拓宽渠道,让群众真正深入到政治参与中去。
(二)建立统一的、有效的、可操作的官员微博管理制度
当今官员微博出现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有效的、可操作的官员微博管理制度。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微博管理制度对所有官员微博进行统一的管理。首先,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对空壳微博进行清除,督促各级政府官员微博信息的发布;其次,完善微博考评,对地区官员微博的考察应该着重于微博内容是否贴近民生,政治沟通互动是否充分,政治信息处理是否及时等。
在制定微博管理制度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对公布的信息真实性具有监督作用;二是尽量减少重大信息层级审查,以求能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三是可以建立微博管理值班制度;四是建立群众对微博管理的建议批评平台,及时了解微博所存在的不足。
(三)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沟通的程度和效度
卡尔·W.多伊奇提出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对政治信息进行输入—输出的过程,包括信息吸收、选择、储存、传递、分析和处理等环节。而官员微博作为新兴的政治沟通手段,应该加强其政治信息传递、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交换的作用。做到政治信息获取由“被动”转为“主动”;政治信息处理及时而有效;政治信息发送时效而透明;落实好政治信息的接收和反馈。
同时,应该加强各“官员微博”间的沟通交流。其一,加强微博信息的交流。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官员微博间都会相互转发各自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其二,相互学习微博管理经验。我们在调查“平安南粤”的微博时发现这样一条微博“我们正在和肇庆市公安局的公关科的同事交流微博管理工作,也希望大家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官员微博间还是有相互学习的。但亦存在很多的官员微博完全被隔离开“官员微博”这个群体的情况,因此应该积极鼓励、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政府机构或官员相互学习管理微博的经验。
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沟通方式,“官员微博”得到的社会评价依然是褒贬不一。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官员微博”作为新的政治沟通方式登上历史舞台,这无疑对互联网络政治沟通的发展产生一个促进作用;但它作为新的政治沟通方式,在发挥政治沟通功能的过程中当然会产生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需要不断探索以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
正如有群众提出,微博仅仅是官员了解部分民意,倾听部分民声的一种方式。因为网民只是广大群众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百姓没有时间上网或不会上网,这就需要干部深入基层,真正身入、心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倾听民意,了解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1]闫鹃,俞菀.微博时代来临,“全民记者”考验官员社会管理能力[J].半月谈内部版,2011,(4).
[2]李小园.一种政治沟通的新视觉[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4).
[3]梁润冰.网络时代下政治沟通机制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0,(4).
[4]林衢.关于网络媒体的几个问题[J].新华文摘,2006,(16).
[5]邹静琴.政治学原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迟源.关于“微博问政”背后的思考[J].人大研究,2011,(5).
[7]聂磊.中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文献综述[J].湖南农机,2011,(7).
(责任编辑:陈雅莉)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沟通;利益诉求;官员微博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30-03
中国网络政治沟通追源于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以网络为媒介的政治沟通应声而起,引发了我国网络政治沟通机制建立的热潮。2000年后,网民数量迅速增加,网络民意开始沸腾起来,互联网对政治的冲击日益显性化。2003年,最高公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网络民意在全新的视角下继续积聚。2005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做客强国论坛、温家宝总理与民众网聊、各级官员问计于民,“网络问政”被提出并作为一个新鲜、热门词汇进入公众视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在广开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时,会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随着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的兴起,中国正式开启微博时代,而由微博衍生的“微博问政”、“微博政治沟通”成为了网络政治沟通的又一新兴渠道。这里,我们将以“官员微博”的研究为个案,在探讨“官员微博”发展的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作用中,对未来互联网络政治沟通作理性探讨。
一、关于“官员微博”
(一)“官员微博”的概念与现状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随着政府机构以及官员逐步开通微博,“官员微博”开始崭露头角。2010年两会期间,“微博问政”达到全新的高度,为“官员微博”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官员微博”是党政机关或者官员个人通过微博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属于职务行为、涉及公共事物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消息的政治沟通手段。
2010被称为“微博元年”,在2010年两会后,大量政府机构单位、政府官员相继开通微博,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相比官员微博,机构微博数量更多,涉及的部门更广泛。
在党政机构微博样本的地域分布上,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占据多数。而四川、云南则在西部地区中较为领先,体现出两地对网络的重视。广大中部地区的官员微博数量相对较少;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公安,交通,旅游,司法,党政机关,宣传等部门,而公安部门更是一枝独秀,微博数量最多,粉丝量也最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官员个人微博在分布上,形成金字塔形分布,行政级别越高的微博数量越少,县处级官员微博的规模最大,但在影响力中,高层官员坐拥更庞大的点击率,掌握了网络政治领域事实的话语权,对公民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更大。
(二)“官员微博”的特点
1.官方信息发布迅速、具备时效性。这一特性对于突发性重大事件情况的发布、进展跟踪有特别的优势,它有利于民众及时获知真相,也有助于政府官员和机构及时获得民众的反馈信息并修正对事态处理的方式方法。微博信息的时效性还在于其信息内容格式随意,不需经过立稿,修改等繁琐步骤;信息语句简短零散,往往几句话便可以表达中心内容;信息内容不需经过层层审核的程序,可由政府值班人直接发表。
2.官民沟通门槛低。“官员微博”在融合了微博这一新兴媒體所有优势的同时更以其透明、平等和沟通低成本等特性吸引了更多公众直接参与政治沟通,开创了一种政府与公民直接沟通的低门槛渠道。微博具有评论的功能,而政府官员能通过微博对群众的评论进行回复,由此形成了一个政府官员与公民直接沟通的平台。
3.营造公民积极参政议政的氛围。参政议政的氛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转发”这个功能,一条信息能以滚雪球的形式迅速传播出去;另一方面是微博的每一次转发评论,不仅仅形成了政府与公众的对话,也形成了公众与公众的对话。公众间的沟通交流会导致“公众团体”的出现,增强了社情舆论力量。
二、“官员微博”作为政治沟通方式的作用
官员微博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兴手段,它具备了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其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来探讨官员微博在政治沟通中发挥的作用。
(一)具有权威性,能及时辟谣,化解舆论危机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等受到各种时间或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出现的信息偏差或滞后,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过去的哄抢板蓝根、盐慌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政府不能及时公布最新信息,导致各种舆论危机的出现,致使人心惶惶。微博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跨地域传播、互动性强等特点。而通过实名认证的官员微博,更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官员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官员微博将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发上微博,供网友了解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可以进行官民信息的交流互动,解答公民的疑问,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二)增加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推动民主法治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公众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而通过实名认证的官员微博一方面可以让群众了解、理解政府的工作,政府通过微博可以简便地、迅速地发布各类政治时事,向群众汇报各类工作进展,借此增强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微博具有较强的草根性,是官员与民众沟通、信息发布和倾听民声的重要渠道;最后,通过官员微博能让公民发挥监督者与制约者的作用,公民们可以通过微博“评论”、“转发”等功能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政府的行为,同时引起广泛的关注,给政府形成了很大的监督舆论压力,加快推进社会向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民主监督,促进官民互动
微博时代的来临,相对于单向网络时期,信息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流动由单向转为双向,有利于政治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加强公民对于政府的监督,促进官民政治沟通。
例如微博上曾掀起过城管的暴力执法、城市建设、救助流浪儿童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许多公民通过微博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真实体会,传递出强烈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官员微博促成了政府及其官员自律与他律、内部问责与外部问责、公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履责监督机制,让政府更加注重使命和责任,更加促进官民的政治沟通,推动政府走一条新型的群众路线。
(四)为公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参政议政表达方式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作为一个新的参政议政方式出现,成为委员们倾听基层民间的声音、深入了解普通民众意见的途径之一。而网友们对于议案的激烈讨论主要集中在房价、个税、教育、医疗等社会热点问题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关乎民生,关注的是社会最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反映了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微博互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同给予人们的限制,真正实现了两会代表与基层公众的互动交流,使两会代表能够倾听来自基层不同组织的声音,从而为代表们提出反映社会热点、解决民生问题的提案提供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三、官员微博作为政治沟通方式存在的问题
官员微博激起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方便了公民进入政治沟通领域,但依然存在不足。那么它又存在什么问题呢?以下几点是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官员微博角色定位困难
官员微博认证后,网民会把官员微博中的一言一行与其公职身份联系在一起,官员所发的微博,所评论的东西,所转发的内容如果引起网民的不满,影响的不只是个人,还是其所在机构,甚至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官员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用一种什么样的话语表达方式,发布什么样的内容与网民沟通互动才最为恰当,是许多开设了微博的官员们的难题。正因如此,目前政府官员微博更多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在与网友互动及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却少有突破。此外,官员微博角色定位困难,使得部分官方微博在开通后不久沦为“空壳微博”,有的是敷衍应对,直接表现就是信息发布不及时、无规律,对网民的留言不闻不问,影响了网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官员微博管理体制不完备,缺乏有效的监督
体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监督体制不完善。当今官员微博群体零散,各自为政,内容供给不足,原创少,而且相当一部分官员微博只是一个虚壳。政府作为官员微博的主导,缺乏管理的官员微博不仅仅影响了官员微博群体建设,更是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其次,评比体制不完善。各类关于地区官员微博的考察主要是针对该地区的官员微博数量、粉丝量,却缺少对其微博质量的考察,例如微博发布内容是否贴近民生,政治沟通互动是否充分,政治信息处理是否及时等,这致使真正有发挥到政治沟通作用的官员微博少之又少。
(三)网民有参政意识,但积极性不够高,素质参差不齐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106名受访者中有66.04%的受访者对“官员微博”持有积极态度,16.98%的认为官员微博与普通微博一样,不区分看待;16.98%的持消极态度,可见,群众对与官员微博还是比较拥护的。但在众多受访者中却仅有26.42%是有关注官员微博的,由于政府以及官民关系的刻板印象,公民并不认为这样做会有实际意义,导致网民参政积极性不高。
此外,网民的思想处在非理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他们的一些言论太过理想化,太过激进,没有很成熟地对待官员微博,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官员微博导向和交流互动的作用。
四、关于“官员微博”发展的建议
(一)把准“官员微博”作为政治传播媒介的定位问题
官员微博不仅应该是信息发布的平台,还应该是积极寻求为公民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平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提出“政府微博三原则”:直面评论,学会讲话,结果为上。
“官员微博”产生的“微博问政”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反映出了正规利益诉求渠道和政府信息公布平台的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行政诉求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导致缺乏有效的诉求机制;二是民间组织行政化程度过高,自主性弱;三是现有机制中主体单一,只有政府和依赖于政府的民间组織,众多的社会主体没有进入这种机制。也正因为如此,群众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微博这个门槛低、成本低的渠道申诉自己的利益。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官员微博”只是群众参与政治的辅助工具,政府官员们应积极拓宽渠道,让群众真正深入到政治参与中去。
(二)建立统一的、有效的、可操作的官员微博管理制度
当今官员微博出现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有效的、可操作的官员微博管理制度。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微博管理制度对所有官员微博进行统一的管理。首先,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对空壳微博进行清除,督促各级政府官员微博信息的发布;其次,完善微博考评,对地区官员微博的考察应该着重于微博内容是否贴近民生,政治沟通互动是否充分,政治信息处理是否及时等。
在制定微博管理制度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对公布的信息真实性具有监督作用;二是尽量减少重大信息层级审查,以求能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三是可以建立微博管理值班制度;四是建立群众对微博管理的建议批评平台,及时了解微博所存在的不足。
(三)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沟通的程度和效度
卡尔·W.多伊奇提出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对政治信息进行输入—输出的过程,包括信息吸收、选择、储存、传递、分析和处理等环节。而官员微博作为新兴的政治沟通手段,应该加强其政治信息传递、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交换的作用。做到政治信息获取由“被动”转为“主动”;政治信息处理及时而有效;政治信息发送时效而透明;落实好政治信息的接收和反馈。
同时,应该加强各“官员微博”间的沟通交流。其一,加强微博信息的交流。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官员微博间都会相互转发各自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其二,相互学习微博管理经验。我们在调查“平安南粤”的微博时发现这样一条微博“我们正在和肇庆市公安局的公关科的同事交流微博管理工作,也希望大家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官员微博间还是有相互学习的。但亦存在很多的官员微博完全被隔离开“官员微博”这个群体的情况,因此应该积极鼓励、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政府机构或官员相互学习管理微博的经验。
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沟通方式,“官员微博”得到的社会评价依然是褒贬不一。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官员微博”作为新的政治沟通方式登上历史舞台,这无疑对互联网络政治沟通的发展产生一个促进作用;但它作为新的政治沟通方式,在发挥政治沟通功能的过程中当然会产生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需要不断探索以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
正如有群众提出,微博仅仅是官员了解部分民意,倾听部分民声的一种方式。因为网民只是广大群众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百姓没有时间上网或不会上网,这就需要干部深入基层,真正身入、心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倾听民意,了解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1]闫鹃,俞菀.微博时代来临,“全民记者”考验官员社会管理能力[J].半月谈内部版,2011,(4).
[2]李小园.一种政治沟通的新视觉[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4).
[3]梁润冰.网络时代下政治沟通机制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0,(4).
[4]林衢.关于网络媒体的几个问题[J].新华文摘,2006,(16).
[5]邹静琴.政治学原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迟源.关于“微博问政”背后的思考[J].人大研究,2011,(5).
[7]聂磊.中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文献综述[J].湖南农机,2011,(7).
(责任编辑:陈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