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ix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的一个武汉姑娘,37岁,单身。身边总有好事者问她,怎么还不结婚。姑娘呵呵笑着:“是呀是呀,我也很着急啊。”我们都知道,这是最敷衍的一种表达,它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话题结束。
  大部分人把家跟安定联系在一起,而一个大龄单身的人总给人一种漂着的感觉,可对这个武汉姑娘来说,她却对安定并没有太大的需求,最起码,有一些她更在乎的东西,比如,她一直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而这种对安定淡泊的情感,我还在她的父母身上感觉到了。几年前,武汉姑娘在杭州置业,她问在老家的双亲,要不要来杭州小住,两个老人完全没有任何“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情绪,欣然应邀。而且,他们很快爱上了这座江南城市,在这里养花弄草,怡然自得,居然就在这里长住了下来。并不是因为女儿在这里,要一家人在一起,而是,他们真的喜欢。
  总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
  1000多年前,武汉姑娘的老乡孟浩然,就在他的有生之年,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孟浩然之后,被贬到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市)的苏轼,在这个地方,虽郁郁不得志,却很快也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纵情山水。
  他们对在哪儿真的不在乎,从来处来,到去处去,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种性格,大概跟湖北的地理位置有关。
  这是一个位于中国最中部的城市,长江贯穿其中,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又是中国湖泊数量之最的一个省份,那些飘在湖面上的水上人家,早就看淡了漂泊。而航运发达形成的一个个码头,习惯了迎来送往的工作,每天都能听到新鲜事,每天都有一批人离开,可能再也不会相见。
  所以,湖北人没有那么多离愁别绪,它用最开放的心态,安然于世。
  古人智慧:他漂到这里,留下对生活的理解
  他从来处来,一片辉煌。
  父亲是著名文学家苏洵,其文章被文学大家欧阳修赞赏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而父亲的勤奋也深深影响了他,幼年是良好的家教,使得他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20岁的他首次赴京考试,就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第二名。而这第二名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摆了个乌龙,把他的那篇文章误认为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才给了第二。
  他自去处去,一片绚烂。
  1000多年后,我们回忆起他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能背出一些他写过的诗词。我们给了他很多的封号: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可过程呢?这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却并没有很顺利。年少轻狂大概是所有有才华人的通病,可这却也是仕途上最容不得的,他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诗讽刺新法,几度被贬,一直远离政治核心,在外飘荡。
  到湖北黄州的时候,已经是他二度被贬了,他仅任黄州团练副使(官阶)检校水部员外郎,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
  这本应该是苏轼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间。可我们后来所最熟知苏轼的名作却也是在那段时间写出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千古名作。
  或许我们能这么理解,正是湖北的通透,三国古战场的气质,让苏轼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写出了这样的文字,大有庄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
  苏轼生于四川,死于河南,湖北,既不是他的来处,也不是他的去处,在一生停留的诸多地方中,这里最多算是一个“过路的驿站”。但却能在这里留下那么多佳作,湖北对他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一份国内现存古战场遗址的名单上,湖北省占了四个,分别是位于今麻城市境的吴楚柏举之战、今乌林的赤壁之战、今宜都的吴蜀夷陵之战和襄阳樊城的宋元襄樊之战等遗址。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现存名单。实际上,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北处于南北地区的中间地带,又有长江天险,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每到动乱年代,这里就成了武装势力正面交锋的地方。
  最惨烈的战争大概就是在明初的时候,放牛娃朱元璋已经登基为帝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已经在他的掌握中了,这时候,原来当初一起起义的兄弟军队都变成了顽固抵抗的乱军。
  到了要斩草除根的时候了。湖北本就是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发源地之一,只可惜这是陈友谅的大本营。明初,朱元璋出动了大批军队,在湖北对陈友谅余部进行围剿。其结果就是,朱元璋最终统一了湖北,几乎人烟绝灭的湖北。同治《汉川县志》:“(元末)川沔一带,烟火寂然,至明初仍是土旷赋悬,听客户插草立界。”
  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所以,在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以垦荒为由,从江西大量移民到湖北。
  这些在路上的人们,通过陆路或者水路,散落在长江两岸的大小城市。尽管当时是强制性移民,可有钱人总有办法逃脱,因此真正走上背井离乡之路的都是一些穷苦人家。他们迅速在这个百废待举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出路,他们挽起袖子,挥动锄头,在这里安家落户。
  对这些后来被称为湖北人的人们来说,这里却也不是他们的起点。可没想到的是,这里依然还不是终点。
  到了清初,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只是这一次,起点换成了湖北,而终点则是张献忠在明末大肆屠杀的四川。这些在湖北土地上修养生息了300多年的人们,又一次上路了。
  世界上以流浪著称的吉普赛人,如果追溯起喜欢流浪的原因,大概跟两次两次大规模迁徙有关。而对现在的湖北人来说,同样有着迁徙的经历,他们也似乎从来不惧在路上。
  谈湖北的历史,有一个人物是怎么也绕不开的,那就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作为楚地的中心,湖北是屈原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可他在湖北的历史就是一部漂流史。屈原两次被流放,几乎把湖北绕了个遍。第一次被流放的地方汉北地区是汉江的上游,屈原在那里待了4年。几年之后,屈原再一次被流放,按《楚辞》九章之一的《哀郢》分析,屈原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星罗密布的湖泊,和贯通南北的长江,是屈原一路上走的路,它们也连成了古代最强大的水运航道。它上连四川天府之国,下连江西安徽鱼米之乡,武汉为九省通衢,江汉乃衢中之枢,凭长江横贯沪宁,籍汉水通达陕豫,内联三镇,外通四方。沿长江的码头,就因为每天迎来送往,形成了特有的码头文化。外面的新鲜事和船上的货物一起,在各大码头被卸下,被人们口口相传。长期浸染下,在码头附近生活的人们显然是最具有开放兼容的心态的,似乎哪儿的事情他们都知道一点。如果真的好奇了,跳上一艘货船,开始闯天下,似乎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发达的水系也滋生了一批靠捕鱼为生的渔民,直到今天,洪湖周边依然存有一万多个渔民,这其中有2000多户是吃住都在船上的水上居民。
  洪湖新堤大湖捕捞村村民王贵才就是其中之一。1962年,11岁的王贵才和家人随着2000多户山东、江苏渔民,撑着小木舟南下走了400多里水路,看到洪湖鱼肥水美,大家才停下来定居于洪湖水面。
  尽管现在和王贵才一样的渔民早已盖起了跟陆上房子没什么区别的水泥房,可他们仍然不习惯上岸生活,空气太差,晚上太热,都是不习惯理由。另一方面,可能他们自己有没意识到,那漂在水面上的船,看似无根,却也代表了自由的,这大概才是最割舍不掉的情感。
其他文献
118万平方公里, 8000里边防线,时差两个多小时,49个民族,2400万人口,与周边8个省市自治区及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并且45%的人口生产生活在农村牧区,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民族状况和地域特征,要求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而这一转变,是从命名开始的,农家书屋在内蒙古自治区被称为草原书屋。  草原书屋工程建设于2008年全面启动,截至2012年8月底,全区
期刊
在中国西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贵州,有着古老的民族、迷人的文化和美丽的山水风情。葱郁的田园中,点缀着古朴的村寨和千年古树,别具一格的吊脚楼,耸入云霄的木鼓楼,呈现出一片宁静和谐的世外桃源景象。  增冲村寨  增冲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有600多年的历史,“增冲”为汉语地名,原称“正通”,有“通扫地方的富足之地”之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三面绕寨,缓缓流淌,四周青山环抱,栋栋吊脚楼依山傍水
期刊
近日,民政部公布了2012年度基金会、非内地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评估结果,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获评5A级,同时获评5A级基金会的还有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本次评估是根据民政部制定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由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律师
期刊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农家书屋工程主要任务、目标的具体实现和落实。只有农家书屋管理员对工作充满热情,发挥智慧,付出汗水,才可能让农家书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没有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有效工作,农家书屋工程的美好愿望就不可能实现。”每一次针对草原书屋管理员的培训,主持人都要先用这样一段话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定位,这段话,郭文平记得,通拉嘎也记得。  草原书屋多数建在村委会和农牧民家,书屋管理人员
期刊
目前我国有多少农民工在一线奋斗?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权益状况又如何?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状况继续得到改善,社会保险参保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加473万人,增长3%;本地
期刊
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不能“走过场”  又到大学生村官新老交替之时,各地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工作也正稳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工作不能“走过场”,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对于激发大学生村官活力、纯洁大学生村官队伍、助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为,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评价机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考核要素不能“一锅煮”。设置全面科学准确的测评要素是聘期考核的生命力所在。当
期刊
曾几何时,在草原上,说起“看书”两个字,非常神圣,就像农村人说“读博士”那么难。而现在,随着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眼界的开阔,“看书”不再那么奢侈和神秘,先是成为阿爸、阿妈教育儿女走出草原进入城市的一张王牌,现在又变成他们自己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打开窗户看世界,很多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是从读书开始的,而草原书屋,正是迎着牧民的这种需求到来的。  汽车的灯光划过夜幕,草原之路在蜿蜒打转,远处的山峦在朦胧的
期刊
6月3日,吉林德惠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事故导致120人死亡、77人受伤。这是近年来发生的最大一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就救灾救人、查找原因、落实善后、问责有关机构和人员等作出要求,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多篇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就生命之于发展的关系、政府使命、企业责任等发表意见和建议。  灾难过后,痛定思痛。我们痛在死了那么多的人和巨额财产损失?痛在没把安全
期刊
在怀安大山深处,有一个被世人遗忘的村庄。这里群山起伏,野雉遍地,通往村庄的道路崎岖不平,道旁稀疏的庄稼看天活,村民喝水下山挑。这个最热闹时300多人的村庄,最终经受不住贫困的拷打,村民纷纷下山谋生,直到最后剩下七个人——六条光棍和一名老妇。  4月中旬, 一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在泥泞的山路上驱车两个半小时,终于抵达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当山外的都市,高楼迭起,车辆疾驰,人们忙碌奔波时,这个小山村仿佛
期刊
为了让世界关注马铃薯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以提高公众对马铃薯的认识,促进马铃薯的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维多利亚·赛奇托莱科女士说,现在国际马铃薯年虽然结束了,但对于选择马铃薯作为主食的数十亿人民,对于以马铃薯为生的数百万农民和实业人士来说,年年都是“马铃薯年”。  秘鲁:在品种上做文章  在拉丁美洲国家秘鲁,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