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冬天,雪特别大,大得罕见,雪花来不及分开那样,一嘟噜一嘟噜降下来。
  一匹白马打雪帘中闯出来,像是雪塑的马,浑身散着热气,鼻孔两股气一出就被寒气凝住。一个汉子骑着白马,马已够快了,他仍时不时地挥鞭。
  疾奔的白马一路扬起雪尘,到了洞桥头,缓了脚步。山河镇位于杭州至宁波的官道上,官邮必经这个小镇,小镇前的洞桥又是唯一过口,桥头是一个三岔路口。雪在天空打着旋儿,公差已辨不清方向了。
  公差朦胧中看见桥上有个人影。一个老人在扫雪,已扫出一条沟似的路。要是老人不移动,公差真以为是一个雪人,雪把老人罩得衰老了许多。
  公差下马,冲着老人喊:“喂,老头儿,去宁波走哪条路?”
  老人眉毛胡子皆白,板着脸,随手将扫帚一抬,扫帚指向往南的一条路。
  公差跃身上马,策鞭催马,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往南的那条路上了。公差当然不知往南这条路是一条回旋的路。过了近两个时辰,公差以为在往前,可那条路已毫无察觉地打弯儿,等到他面前又出现了洞桥的三岔路,他暗暗叫苦不迭。
  此刻,雪渐渐地小起来,看得出天色已近中午。他自杭州启程,小心携着那封免斩公文,按规定要在午时三刻之前送达宁波府。午时三刻,法场将要斩处犯人;误了时,按规定公差得斩首。人命关天哪,他一急,扯了缰绳。马在原地打转,像一股旋风,挟裹起雪雾。
  老人仍在桥上扫雪,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
  公差跳下马,来到老人身后,说:“老人家,又打擾您了。”
  老人仿佛没听见,扫帚还在雪地上划拉。
  公差说:“老人家,我投送的是公文,耽误了时辰,要出人命呢。”
  老人转过身,说:“啥公文?会出人命?”
  公差说:“送宁波府的免斩公文,有了这个,今天午时三刻要被误斩的人就会保住命。”
  扫帚一下脱离老人的手,跌躺在雪地上。老人的声音冰柱一样竖起来:“那是我儿子!我儿子冤枉呀!”
  老人一抹脸,抹去一层雪霜,露出花白的眉毛、胡楂儿,说:“我在这里扫雪,等那午时三刻,心如冰块。你没大没小地来问话,我伸出的扫帚是我心里的死神。我到底有口人气儿,后悔了,一心等你转回来。你能救我儿子?”
  公差说:“老人家,恐怕来不及赶到法场救人了。”
  老人指着另一条岔路,说:“去宁波该走沿江往东这条路,快去快去。”
  公差在兜里摸索了片刻,说:“老人家,要是我赶不及午时三刻,拜托您用这五两银子,请石匠凿一块碑,刻上‘宁波沿江往东’的字样立在这儿。要是可能,再给我置口棺材。”
  老人说:“你上马,快去快去,我随后就前去。”
  公差跨上马,回头,说:“老人家,拜托啦!”
  一溜雪尘腾起,直往东,往东,像是一条雪白的龙在翻腾。
  过了两千年,那块刻着“宁波沿江往东”字样的石碑还立在洞桥头的三岔口,只是山河镇现在已更名为车厩村了。而且,过去的官道,现在已然冷落成了乡道。
  据说,老人赶到宁波府的法场时,已刑毕。老人雇了一辆马车,装了两口棺材,运回来,葬入山河镇郊的坟地里。老人拿着那把扫帚,站在两座挨着的坟前。那场罕见的大雪,遮蔽了道路本来的面貌,坟前的老人知道他不可能再遭遇那么大的雪了。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与过去相比,我現在较少阅读当代的小说,经典小说会读得相对多些。这些经典作品在我眼前晃悠是有原因的。比如,当我在写《愤怒》时,我读巴尔扎克,尤其是《欧也妮·葛朗台》。如果你看过《欧也妮·葛朗台》的开头,就会发现他用的技巧非常像电影的慢镜头。它一开始展现的是非常广阔的视点——这里是城镇,这些是建筑,这是此地的经济状况——而后,它会慢慢地推近,对准周围的环境,然后再对准其中一座较大的房子,而后再是房子里
期刊
妻子早出晚归,已经有些时日了。  她平时工作就忙,疫情暴发以来更是。好在我俩约定,这阵子女儿由我来带。我当然要挑起这副担子,只是没想到整天带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女儿刚刚3岁,许多事似懂非懂。尽管从电视、大人的言谈里知道了疫情,偶尔小嘴里也叨叨咕咕、自言自语,说“妈妈去忙工作了,许多事情等着妈妈去做呢”,但更多的時候依然像平常一样,嚷着要妈妈,要找妈妈陪着她看动画片、搭积木、学儿歌、看图识字
期刊
大约九年前,我参加慈溪市作家的作品研讨会。当时,岑燮钧只写随笔,属于文史类随笔,有较厚的文史功底。我信口说:“文笔不错,你可以写写小小说嘛。”  岑燮钧一起步,走得就好。当然,他有个惯常的小小说概念——侧重故事的情节。其实,小小说的首要任务是写人物。小说史,不是故事史,而是人物史,人物形象史。于是,他转为注重人物。其间,他的小小说,有时也在“故事”和“人物”之间动摇,像钟摆。现在这三篇,又重视“人
期刊
雾  树枝间绕几丝,池塘上飘一团,不是炊烟,是起雾了。  田野的雾大。走到杨坟堂,西天的太阳像颗巨大的蛋黄,北边的王楼也蒙蒙一团。过一座废弃的土窑,沿庄稼地里的小路向北,雾里有鸟儿倏地飞过,不见影儿,只听到翅膀扑棱的声音渐渐远去。  王楼和闫楼的交界处是片洼地,长着茂盛的淮草,左折右拐的小路如蛇一样钻进淮草丛中。  我啃着一根“哑巴秆”,正慢悠悠地走着,听见前面有人咳嗽。迎面来了一个人,身体隐在浓
期刊
丢下饭碗,孩舅便去村街站着,我的外婆说他在家里能把尾巴憋折。我猫咪般地围着孩舅转来转去,故意喊着“孩——”,拖着长长的尾音,那个“舅”字迟迟不肯出口。孩舅眼睛瞪得溜圆:“叫我什么?”  我笑嘻嘻地把“舅”字喊出口。  孩舅乐了,弓身拍我的小脑袋:“叫舅舅的,怎能光叫一个‘孩’字呢?”随即,孩舅掏出五分钱硬币,大大咧咧地说:“买糖豆儿去吧!”又嘱咐:“慢点儿跑,别摔倒!”  我买糖豆儿回来,孩舅歪着
期刊
三爷年过三十,本来是婚姻无望了,娶了三奶奶有点儿老牛吃嫩草的意思。哥嫂们取笑三爷是绊倒拾个铜钱,老祖宗倒是没有看上三奶奶这副尊容。  三奶奶在正房里吃饭放出响亮的屁,老祖宗立刻沉下脸来把她赶出去。  做饭,面案上的活儿,三奶奶是搭不上手的,老祖宗对其委以重任,让她烧火。每到做饭的时候,嫂子、弟媳们手忙脚乱地做饭,三奶奶像七品县令一样悠闲。偶尔,三奶奶也会过来帮忙剥葱择菜,老祖宗看见就有意识地安排一
期刊
刚到胡杨林他还是闻到一点儿冬天的气息,背阴的地方还残留着冬天的痕迹。胡杨林里的野草只露出一点儿小嫩尖,羊群忙活了一天肚子还没有吃饱。晚上,牧羊人买买提还是爬到牧羊小屋顶上,扯几捆干苜蓿甩到羊圈里。马无夜草不肥,羊也要加一点儿夜草,补充一下胃里的不足。眼见着就要到产羔期了,那些母羊不吃好怎么生产出健壮的小羊羔?  他坐在牧羊小屋的门槛上,看着胡杨林懒洋洋的样子,心里就有一点儿着急。铜钱大的树叶泛着浅
期刊
刘爱国的背从小就驼,背上像背了一个南瓜,村里人喊他驼子。  起初,谁这么喊他,他就很不高兴,指着谁就骂。  “随别人喊,喊刘爱国,你答应。喊你驼子,你也答应。”他叔刘金柱劝他。  后来,只要谁喊驼子,刘爱国就答应,再不骂人。喊着喊着,村里人几乎忘了他的真名。  驼子会剃头。他的手艺是刘金柱教的。 靠着剃头,驼子除了养活自己之外,手头还比较活泛。  那个春天,村里做媒有点儿名气的张婆婆给驼子介绍了脑
期刊
小小说,1500字左右,篇幅短,尺水兴波,并非易事。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文學是语言的艺术。由此可见,语言对于小小说举足轻重。小小说,仅仅语言准确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写出一番意趣、景象,轻笼着文学的氛围。老舍的小说,有着北京老胡同四合院的味道;赵树理的小说,亲切、风趣、质朴;孙犁的小说,明丽、清新、柔美。  小小说若没有味儿就像一杯白开水,小小说的味儿考量着作者的文学修养与语言功力。  语言的修炼是
期刊
枫城的清晨,寒风凛冽。高大的方健全副武装,疾步踏雪而行。  方健刚跨进教室,白人同学约翰逊劈头盖脸就问:“你今天怎么还上学?”  方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吭声,朝座位走去,放下书包坐下。  肥胖的约翰逊紧跟而上,咄咄逼人地问:“你的爸爸妈妈,不是与加拿大首例武汉肺炎患者乘同一班机吗?”  方健感到纳闷儿:“你怎么知道的?”  约翰逊:“请你直接回答,是不是同一班机?”  方健:“是的!怎么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