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sunday_to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积累素材的能力,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拓宽创新的渠道,鼓励学生学会敢想敢画、大胆探索、不断进取,从而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观察 积累 兴趣 创新思维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呼唤有创造个性的人才。现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是着眼于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动用创新精神和具备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泉源,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应该培养创新人才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未来社会的需用。结合初中学生具有可塑性的年龄特点,如何在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和美感能力,鼓励学生敢想敢画、大胆探索、不断进取,是最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就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学会观察和积累素材,为创新奠定基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必须永远来自于感官。”美术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和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加深印象。创造力的土壤是生活,然而,作为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总有着“眼高手低”的毛病,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表现出“视而不见、走马观花”的特点,等到真正需要一个物象时,才感觉到形象的模糊。针对这些问题,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特征,积累各种制作素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难堪,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参与中手脑并用,为学习活动中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一方面感知事物的色、形、空间(它是一切思维和创造的基础),加深对物象的生存空间和生活习性等的理解,这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抓住事物特征观察事物局部,发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我还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资料,作为制作课件的素材。在制作课件时,我加上适当的背景音乐,融合相关的知识,尽量使课堂知识容量大些,知识点多些,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活动尽量提供充溢的素材,让他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和灵感空间。
  另外,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所以我采取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参考资料,具体做法有:①分散收集,个人支配;②集体收集,个人支配;③分散收集,集体支配等几种方法相结合来做好废旧材料的收集活动。
  
  二、激发认识兴趣、拓宽创新渠道、培养创新思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好奇、好表现、好探索的特点,当他们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然而,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怎样抓住学生的认识兴趣呢?
  1. 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情绪。
  2. 要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喜欢涂涂画画是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易逝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的氛围,进行艺术创造。例如,当今中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喜欢卡通电视,喜欢卡通画的艺术形象,借此,可以运用到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辅导学生进行卡通绘画创作我曾准备了许多卡通绘画范画,给学生们在借鉴和改造别人的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让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作业中体现,学生们感到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和作业正是自己喜欢的,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自然就高涨。课后很多学生都能去找资料,认真进行卡通创作,通过学习、创作和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展览,同学们从中体会到美术创作能给自己增添无穷的乐趣。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表现欲与创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學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学生的朋友,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构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假如在上课时,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一定会很高,教学效果也会很理想。教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给学生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初中学生可塑性强,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不要忽视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压抑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中,我常用比赛、做游戏的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所感所想,大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让学生对我们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自由的创意联想,把静物拟人化,给以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通过一连串的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形象思维表现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应当把握美术教育的真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自主、互动、探究的实践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培养和增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为目的哲理教育,有助于学生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面对的各种社会现象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而能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实际出发 思想转化 开拓创新 哲理教育    当今在校的中学生,他们通过报纸、电视、因特网等各种媒体,获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上一代同期人。这对其认知、辨解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来说,在开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做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做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可是当前作业本身的“魅力”还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应付地”做作业。随看年级的升高、作业量的加大,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逆反、恐俱心理也不断增多。这与我们长期以来把作业的功能偏重于“知识的巩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日益注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由过去的漠视到今天的重视,无疑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大进步。“没有任何一种身体的痛苦能超过心理的极度痛苦。”这是一家心理卫生咨询中心墙上的条幅。现在的医院已由过去仅仅治疗身体疾病,拓展到同时治疗心理疾患;各种心理咨询、心理专科门诊也随之应需而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很多疾病的形成都与心理的不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世纪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一专多能 促进者 引导者 创新教育    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备有一桶水。这是将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与自己应有的知识的一个通俗比喻。那么在一个崭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教师又应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适应未来高科技时代呢?1989年11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澳大利亚未
摘 要:许多数学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变式教学在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等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变式教学的含义及作用,并介绍了变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变式教学 创新教育 实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狠抓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变式及其教学。下面本人对在变式教学中的几个原则和几种类型课的变式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变式教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