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的范畴里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24-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蕴涵着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所以,在国际复杂多变形势下,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衣食住行、琴棋书画、风俗习惯等等。传统文化从理论上可概括为儒释道三大体系,儒释道三家互补,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以孔子为代表,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释即佛教是印度的王子释迦牟尼所创,主张“众生平等”,“皆具佛性”。要求“戒、定、慧”,根除“贪、瞋、痴”。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经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为我所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涉及的面相当广阔,特别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它的“天人合一”价值理念和重人伦秩序的价值原则,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以及忠孝文化、君子文化、耻感文化、谋略文化、礼仪文化、爱国文化以及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精神等,在推动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丰厚土壤,让中华优秀文化不断融入中国梦的实践之中,获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世致用,就能够更进一步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真正实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提升民族的道德修养。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传统美德,主要有仁义、忠恕、孝悌、人本、诚信、中和、廉耻、质朴、勤俭、宽厚、礼貌、重生等,这些构成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深厚的社会道德传统。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好教材”,人们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道如何做人做事,以此提升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乐与苦、人与己的关系,克服现实中存在的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现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爱人”、“民胞物与”的大爱情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等等,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是它的精华的新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优秀传统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修养。传统儒家文化强调的是君子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王理想。道家的思想内涵是“天人合一”,意指人作为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通,人应效仿宇宙运行规律,确立自身行为规范。道家对天道的体悟,要不停地减损欲望、享乐、有为等外在形式对于本真生命的遮蔽,倡导保持本心、破除执着、消解声色犬马等外在诱惑、摆脱功名利禄等外力的束缚。佛教要求常修“戒、定、慧”,根除“贪、瞋、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智慧的财富,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曾讲过,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干部的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工作理念,形成较高的人生境界,不仅有利于拒腐防变、胜任本职工作,还能更好地完成社会担当。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首先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他们爱祖国、懂孝道、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其次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乡村、城市社区、机关单位,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素质,比如尊老爱幼、文明习惯、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另外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截至2013年年底,全世界已经有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共计1086个。孔子学院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作者简介:刘晓霞(1971-),女,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政治。
关键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24-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蕴涵着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所以,在国际复杂多变形势下,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衣食住行、琴棋书画、风俗习惯等等。传统文化从理论上可概括为儒释道三大体系,儒释道三家互补,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以孔子为代表,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释即佛教是印度的王子释迦牟尼所创,主张“众生平等”,“皆具佛性”。要求“戒、定、慧”,根除“贪、瞋、痴”。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经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为我所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涉及的面相当广阔,特别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它的“天人合一”价值理念和重人伦秩序的价值原则,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以及忠孝文化、君子文化、耻感文化、谋略文化、礼仪文化、爱国文化以及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精神等,在推动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丰厚土壤,让中华优秀文化不断融入中国梦的实践之中,获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世致用,就能够更进一步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真正实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提升民族的道德修养。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传统美德,主要有仁义、忠恕、孝悌、人本、诚信、中和、廉耻、质朴、勤俭、宽厚、礼貌、重生等,这些构成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深厚的社会道德传统。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好教材”,人们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道如何做人做事,以此提升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乐与苦、人与己的关系,克服现实中存在的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现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爱人”、“民胞物与”的大爱情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等等,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是它的精华的新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优秀传统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修养。传统儒家文化强调的是君子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王理想。道家的思想内涵是“天人合一”,意指人作为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通,人应效仿宇宙运行规律,确立自身行为规范。道家对天道的体悟,要不停地减损欲望、享乐、有为等外在形式对于本真生命的遮蔽,倡导保持本心、破除执着、消解声色犬马等外在诱惑、摆脱功名利禄等外力的束缚。佛教要求常修“戒、定、慧”,根除“贪、瞋、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智慧的财富,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曾讲过,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干部的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工作理念,形成较高的人生境界,不仅有利于拒腐防变、胜任本职工作,还能更好地完成社会担当。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首先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他们爱祖国、懂孝道、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其次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乡村、城市社区、机关单位,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素质,比如尊老爱幼、文明习惯、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另外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截至2013年年底,全世界已经有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共计1086个。孔子学院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作者简介:刘晓霞(1971-),女,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