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巴拉巴特(Parapat)码头上船,多巴湖(Danau Toba)周边是墙壁一样垂直的环形山壁,湖水平静如镜,为数不多的小船点缀其中,既有大海的壮丽,又有湖泊的秀美。绿色的湖心岛上零星地露出一些木质船屋的房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静得一如世外桃源。难怪头一天晚上,中巴司机对我说:在巴拉巴特,你能看到苏门答腊最美的景色――只要你面对着多巴湖。
起伏不平的火山口绝壁提醒着人们,火山活动曾经多么强烈。75000年前,这座超级火山大规模爆发,喷发出3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等物质,浓重的云霾遮天蔽日,随之而来的硫酸雨和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地球上60%的生物(包括一大部分古人类)消失。此后,火山口坍塌,雨水日积月累,与地下泉水一起源源不断地汇入其中,形成了东南亚最大的火山湖――多巴湖,同时也缔造了一个土地肥沃、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看似宁静悠然的多巴湖底下,是一座休眠中的超级火山。
如果你看过讲述南美丛林中玛雅人故事的电影《启示录》(Apocalypse),可能会对生活在火山口里的土著——巴塔克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前不久火热上映的反映高山族同胞的电影《赛德克·巴莱》更让我心中一动,台湾的山地同胞和巴塔克人的部落实在太像了,都是生活在山地雨林里,狩猎,身上文着文身,唯一的区别可能是住房:高山族同胞住在木屋茅棚,而巴塔克人住的是“船屋”,因此巴塔克部落又被称为“船屋部落”。
通往多巴湖的山路还是荷兰殖民时期开辟的,现在只是拓宽了一点点,依旧曲折。据当地老人讲,过去的多巴湖神秘莫测,外面的人都不敢贸然进入湖心小岛——沙摩西岛。因为在传说里,巴塔克族人有着另外一个称呼——“食人族”。一百多年前,荷兰人侵占苏门答腊,沙摩西岛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揭开。
伊吾是生活在沙摩西岛的土著,下午阳光明媚,他正蹲在树阴下抽烟发呆,穿着竖条纹的深色衣服,皮肤棕黑,短发卷曲。我问他附近是否有吃饭的地方,他吃力而执着地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向我讲解,我们手舞足蹈比划了很久,终于搞清楚了方位,都如释重负地哈哈大笑起来。伊吾从兜里掏出一支烟递过来,我抽了一口,发现鼻腔里溢出的竟然是一股奇特的甜味。他说这烟是多巴湖边一种野生鲜花晒干后制作的。一支烟之后,伊吾成了我在当地的向导。
巴塔克人住的一排排水牛角形状的木质房子,就像一只只待发的船,船尖统一朝向北方,船头就是房门。进屋需要梯子,女人住的船屋梯子在门里,男人住的船屋梯子在门外。男子若向女子求爱,就折下一根扫把枝,放在门里的梯子下面。船屋的空间不大,几乎没有任何“家具”,晚上,一家十几口人就在地板上席地而卧。
这种船屋也被当作证明巴塔克人从海外迁徙而来的证据之一。根据传说,当年有一群勇敢的人,驾船漂洋过海,突然被海啸抛到了火山口里的陆地……大难不死的勇士们醒来后,发现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于是因陋就简,以船为家,船屋就成了沙摩西岛土著最显著的人文特征。
伊吾带我去了当地酋长的家,一样是船屋,一样空空如也,唯一不同的是,他家有一张红木大床,这在当地是极其富有和尊贵的表现。老酋长是个眉毛花白的精瘦老人,穿着印尼的国服——巴迪克衫,肩头斜披着镶有金边的英雄带,不苟言笑,坐下的时候腰板挺得笔直。伊吾说,老酋长年轻时是族中最英勇的勇士。老勇士非常倔强地拒绝了我的拍照请求——当地人依旧认为相机这种神秘的东西会带走被摄者的灵魂。
如今巴塔克人多以打渔和农业为生,主要种植水稻、旱稻、玉米、木薯、甘蔗、椰子、咖啡等。伊吾比划着一个飞掷的动作告诉我,大约30年前,他们还在用最原始的鱼叉在湖里捕鱼,现在他们发现渔网更好用。巴塔克的女人外表非常野性,她们从不和陌生男人讲话,在这片土地上,女人被认为是属于某个男人的财产。在湖边、屋外,总能看到女人们忙碌的身影,男人们则显得优哉游哉。
印尼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而沙摩西岛却独树一帜,岛上的宗教建筑不是清真寺,而是清一色的基督教堂,岛上的巴塔克人都是基督教徒。
当皓月冉冉升起之时,银色的月光洒在湖面上,点点渔火如星星般闪烁,远方朦胧的峰峦融在茫茫的月色里,呈现出一种墨绿色,一切仿佛都静谧地睡着。是的,多巴湖的火神睡了,足足睡了75000年,这岁月对地球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人类来说已经足够漫长。
多巴湖食住行
食
附近有很多餐厅,可品尝中餐、印尼著名的巴东菜以及当地美食——通常是野菜,鱼是炸着吃的。不过当地的烹饪技术不敢恭维,有一次竟然把一大把生豆角直接端上来请我享用。米饭是当地特有的黄色大米,口感奇特。
住
巴塔克人把部族驻地改造成旅馆,出租给外国游客,价格低廉,渡船可以把你带到任何旅馆或者附近。我住的旅馆BAGUS BAY(40000印尼卢比/晚,1人民币=1400卢比)靠近湖边,设施有些简陋,却是最典型的巴塔克“船屋”,打开窗就能看见美丽的湖光山色。多巴湖四周耸立着许多火山,云雾缭绕,深绿色的湖水如一大块岫岩玉,厚重、冷峻而深不可测。每天早上与黄昏,我都会在旅馆的花园里流连,每次按下相机快门,都是一次美的摄取。
在BAGUS BAY船屋里,每周三/六晚8点-10点,还能欣赏到当地土著的现场音乐秀,通常是一个大叔用高音假声领唱,另有一群大叔负责和声。他们的长相有点像印第安人,身上穿的带有流的外衣又类似美国牛仔,具有很特别的原始风味。
行
鹰航能提供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直飞雅加达的航班。抵达后换成雅加达至棉兰的班机,再租车从棉兰出发,约4小时(185公里)到达巴拉巴特(Parapat),即前往多巴湖的最后一站。在巴拉巴特码头乘船半小时到达湖心岛沙摩西岸边任意村落。
多巴湖“超级履历”的发现
有四位在世界各地进行科考的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内发现的诡异线索,最终追踪到了这个正在沉睡的超级火山——多巴湖:气象学家格雷在研究陵兰岛冰层中沉积的大气化学元素中发现,一块记录着75000 多年前的地球大气信息的冰块显示,在当时的地球大气中,充斥着一种剧毒物质——高浓度硫酸;地质学家麦克·雷皮诺潜入深海研究洋底不同深度的沉积层,发现同一个时间段内氧同位素比率一反常态,海水温度竟下降了近6 摄氏度;约翰·维斯特是一名资深的火山勘探专家,他在世界各地相距数千公里采集到同一种火山灰样品(一般火山喷发最多分布在周边方圆几百公里区域内),竟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时间——距今大约75000 年前。这一切都证明,在当时有一个超级火山爆发。后来科学家彻斯纳尔在多巴湖里发现了大块的浮石,以及石英晶体、黑云母等,并比对了多巴湖底与75000年前火山灰的标本,发现完全一致,最终确定了这个传奇超级火山的位置。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阻隔了光和热的传输;白雪皑皑的大地反射回更多的光热,使全球气温持续下降,出现“雪球效应”,不仅使周边广阔地区完全被大雪覆盖,还把整个世界推向了冰川时代,最终导致植物凋零衰亡,食物链中断,大量的人类和动物冻饿而死。冰雪覆盖下的地球陷入漫长而萧条的“寂静期”。这种情况直到冰期结束,气候转暖之后才得到改善。
起伏不平的火山口绝壁提醒着人们,火山活动曾经多么强烈。75000年前,这座超级火山大规模爆发,喷发出3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等物质,浓重的云霾遮天蔽日,随之而来的硫酸雨和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地球上60%的生物(包括一大部分古人类)消失。此后,火山口坍塌,雨水日积月累,与地下泉水一起源源不断地汇入其中,形成了东南亚最大的火山湖――多巴湖,同时也缔造了一个土地肥沃、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看似宁静悠然的多巴湖底下,是一座休眠中的超级火山。
如果你看过讲述南美丛林中玛雅人故事的电影《启示录》(Apocalypse),可能会对生活在火山口里的土著——巴塔克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前不久火热上映的反映高山族同胞的电影《赛德克·巴莱》更让我心中一动,台湾的山地同胞和巴塔克人的部落实在太像了,都是生活在山地雨林里,狩猎,身上文着文身,唯一的区别可能是住房:高山族同胞住在木屋茅棚,而巴塔克人住的是“船屋”,因此巴塔克部落又被称为“船屋部落”。
通往多巴湖的山路还是荷兰殖民时期开辟的,现在只是拓宽了一点点,依旧曲折。据当地老人讲,过去的多巴湖神秘莫测,外面的人都不敢贸然进入湖心小岛——沙摩西岛。因为在传说里,巴塔克族人有着另外一个称呼——“食人族”。一百多年前,荷兰人侵占苏门答腊,沙摩西岛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揭开。
伊吾是生活在沙摩西岛的土著,下午阳光明媚,他正蹲在树阴下抽烟发呆,穿着竖条纹的深色衣服,皮肤棕黑,短发卷曲。我问他附近是否有吃饭的地方,他吃力而执着地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向我讲解,我们手舞足蹈比划了很久,终于搞清楚了方位,都如释重负地哈哈大笑起来。伊吾从兜里掏出一支烟递过来,我抽了一口,发现鼻腔里溢出的竟然是一股奇特的甜味。他说这烟是多巴湖边一种野生鲜花晒干后制作的。一支烟之后,伊吾成了我在当地的向导。
巴塔克人住的一排排水牛角形状的木质房子,就像一只只待发的船,船尖统一朝向北方,船头就是房门。进屋需要梯子,女人住的船屋梯子在门里,男人住的船屋梯子在门外。男子若向女子求爱,就折下一根扫把枝,放在门里的梯子下面。船屋的空间不大,几乎没有任何“家具”,晚上,一家十几口人就在地板上席地而卧。
这种船屋也被当作证明巴塔克人从海外迁徙而来的证据之一。根据传说,当年有一群勇敢的人,驾船漂洋过海,突然被海啸抛到了火山口里的陆地……大难不死的勇士们醒来后,发现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于是因陋就简,以船为家,船屋就成了沙摩西岛土著最显著的人文特征。
伊吾带我去了当地酋长的家,一样是船屋,一样空空如也,唯一不同的是,他家有一张红木大床,这在当地是极其富有和尊贵的表现。老酋长是个眉毛花白的精瘦老人,穿着印尼的国服——巴迪克衫,肩头斜披着镶有金边的英雄带,不苟言笑,坐下的时候腰板挺得笔直。伊吾说,老酋长年轻时是族中最英勇的勇士。老勇士非常倔强地拒绝了我的拍照请求——当地人依旧认为相机这种神秘的东西会带走被摄者的灵魂。
如今巴塔克人多以打渔和农业为生,主要种植水稻、旱稻、玉米、木薯、甘蔗、椰子、咖啡等。伊吾比划着一个飞掷的动作告诉我,大约30年前,他们还在用最原始的鱼叉在湖里捕鱼,现在他们发现渔网更好用。巴塔克的女人外表非常野性,她们从不和陌生男人讲话,在这片土地上,女人被认为是属于某个男人的财产。在湖边、屋外,总能看到女人们忙碌的身影,男人们则显得优哉游哉。
印尼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而沙摩西岛却独树一帜,岛上的宗教建筑不是清真寺,而是清一色的基督教堂,岛上的巴塔克人都是基督教徒。
当皓月冉冉升起之时,银色的月光洒在湖面上,点点渔火如星星般闪烁,远方朦胧的峰峦融在茫茫的月色里,呈现出一种墨绿色,一切仿佛都静谧地睡着。是的,多巴湖的火神睡了,足足睡了75000年,这岁月对地球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人类来说已经足够漫长。
多巴湖食住行
食
附近有很多餐厅,可品尝中餐、印尼著名的巴东菜以及当地美食——通常是野菜,鱼是炸着吃的。不过当地的烹饪技术不敢恭维,有一次竟然把一大把生豆角直接端上来请我享用。米饭是当地特有的黄色大米,口感奇特。
住
巴塔克人把部族驻地改造成旅馆,出租给外国游客,价格低廉,渡船可以把你带到任何旅馆或者附近。我住的旅馆BAGUS BAY(40000印尼卢比/晚,1人民币=1400卢比)靠近湖边,设施有些简陋,却是最典型的巴塔克“船屋”,打开窗就能看见美丽的湖光山色。多巴湖四周耸立着许多火山,云雾缭绕,深绿色的湖水如一大块岫岩玉,厚重、冷峻而深不可测。每天早上与黄昏,我都会在旅馆的花园里流连,每次按下相机快门,都是一次美的摄取。
在BAGUS BAY船屋里,每周三/六晚8点-10点,还能欣赏到当地土著的现场音乐秀,通常是一个大叔用高音假声领唱,另有一群大叔负责和声。他们的长相有点像印第安人,身上穿的带有流的外衣又类似美国牛仔,具有很特别的原始风味。
行
鹰航能提供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直飞雅加达的航班。抵达后换成雅加达至棉兰的班机,再租车从棉兰出发,约4小时(185公里)到达巴拉巴特(Parapat),即前往多巴湖的最后一站。在巴拉巴特码头乘船半小时到达湖心岛沙摩西岸边任意村落。
多巴湖“超级履历”的发现
有四位在世界各地进行科考的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内发现的诡异线索,最终追踪到了这个正在沉睡的超级火山——多巴湖:气象学家格雷在研究陵兰岛冰层中沉积的大气化学元素中发现,一块记录着75000 多年前的地球大气信息的冰块显示,在当时的地球大气中,充斥着一种剧毒物质——高浓度硫酸;地质学家麦克·雷皮诺潜入深海研究洋底不同深度的沉积层,发现同一个时间段内氧同位素比率一反常态,海水温度竟下降了近6 摄氏度;约翰·维斯特是一名资深的火山勘探专家,他在世界各地相距数千公里采集到同一种火山灰样品(一般火山喷发最多分布在周边方圆几百公里区域内),竟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时间——距今大约75000 年前。这一切都证明,在当时有一个超级火山爆发。后来科学家彻斯纳尔在多巴湖里发现了大块的浮石,以及石英晶体、黑云母等,并比对了多巴湖底与75000年前火山灰的标本,发现完全一致,最终确定了这个传奇超级火山的位置。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阻隔了光和热的传输;白雪皑皑的大地反射回更多的光热,使全球气温持续下降,出现“雪球效应”,不仅使周边广阔地区完全被大雪覆盖,还把整个世界推向了冰川时代,最终导致植物凋零衰亡,食物链中断,大量的人类和动物冻饿而死。冰雪覆盖下的地球陷入漫长而萧条的“寂静期”。这种情况直到冰期结束,气候转暖之后才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