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拓展小学生写作空间的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尤其对于写作教学,更是这样。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篇章布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学生写作空间拓展的重要性,要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阅读书籍、体验生活,让学生多积累知识和素材。学生心里“有货”,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關键词:小学生 写作空间 拓展策略
  这些年,笔者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时,遇到不少为写作文而发愁的小学生,写作文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的苦思冥想,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写不够字数;有的句子干巴巴,导致文章平淡、枯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笔者看来,是因为他们心里“缺货”,写作空间过于狭窄所致。
  下面笔者从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出发,针对如何拓展小学生的写作空间来谈谈自己一些思考,为的是抛砖引玉,共同探寻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在生活体验中增强观察力与感受力
  写作在本质上是达到一种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小学新课改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建立起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写作教学而言也是如此。有时教师发现学生的作文总爱写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差很远的内容,文章显得非常空洞乏味,这就是与学生不懂得观察生活,不懂得艺术地体验生活,不懂得完美地传达生活有关。因此,为避免学生的写作出现假大空的现象,保证写作质量,教师可以着重强化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在观察中深刻体会和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观察是写作主体必须掌握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它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自觉认知过程,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园或动物园、公园等地方,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形状,动物的肢体动作等,也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在家养花、养鱼、种草,在家长指导下,进行系统地观察训练,明白要看什么,怎么看。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逐渐让学生根据事物的特征去分析、比较。同时,在观察过程中,训练学生展开联想的能力,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扩展学生的情感趣味
  写作行为的发生,对个体来讲,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很多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教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多感受生活。感受能力强的学生,当受到客观事物的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情绪,这样,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就能获取充足的写作素材,这是使文章丰富生动的土壤,正是“思,因感而起;情,因感而生;文,因感而发”。
  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本。首先,可以带学生走近大自然,去公园或者郊外看一看,欣赏金色秋天的景象。在这种氛围中,面对满目的秋景:火红的落叶、南飞的大雁、金色的稻田等,学生很容易受到触动。这样,在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基础上展开写作,学生更能迸发写作的灵感,进而激活写作思维,达到出乎预料的写作效果。
  另外,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付诸文字,比如,通过日记及时记录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而且还能提升感知力和敏锐度,对于思想境界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小学生写作空间的拓展也是建立在阅读能力提升之上的。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拓宽自身的写作教学思维,从指导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着手,为学生提供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群文阅读”,学生在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基础上,不仅学习了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构思技巧,而且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扩大生活视野,为写作积累优质的素材。
  首先,在课外阅读文本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好引导作用,在坚持积极健康思想的前提下,设计更宽领域的阅读面,且阅读内容要精、要细:关于自然科学类、文史类文章的阅读,如《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春秋故事》等,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历史底蕴;关于小说、散文、诗词类文章的阅读,如《骆驼祥子》《繁星·春水》《最美的四季唐诗》等,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在无形中激发写作灵感。
  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即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方法阅读。比如,精美性散文《匆匆》《我很重要》《我与地坛》等,应该精读;而长篇叙事类文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草原上的小木屋》《草房子》等,可以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将精读与粗读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针对性。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随手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包括优美的语句和作者的写作手法、思路等。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时会更加轻松自如,从而有效拓宽写作空间。
  三、在超越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创新
  小学生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有的学生在积累了一定量词汇、语句和写作方法之后,会在脑海中展开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构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也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但有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正是学生实现写作创新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式写作,对于模仿得较好的地方教师应多鼓励。但是,教师要在学生模仿的初期就告诉他们模仿并不是写作的全部,模仿的最终目的是要创新。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所谓创新是达到“神似”的模仿效果,这才是真正消化阅读文本的内容而实现了超越阅读文本的创作,才是真正抓住阅读文本的灵魂而又超越了阅读文本。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原有语言的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真正将文本内容作为有效的写作教学资源,实现超越文本的创作。比如,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少年闰土》,可让学生写人物的外貌;学习了《迷人的青海湖》《黄果树瀑布》,可让学生写一处景物。联系生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创新要求不要太高,主要是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让优质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和行文结构为文章服务。创新精神是小学生必备的意识和能力,即使学生开始时创新的意识并不强,但只要教师长期对学生进行指导,相信终有一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大大提高。
  总之,小学生写作空间的拓展,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在超越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创新,指导小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强化观察力与感知力,从而激发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这样,不仅能拓宽写作的空间,更能赋予文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周宏伟《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写作教学》,《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第16期。
  [2] 杨志勇《拓展小学生写作空间的方法浅探》,《学周刊》2018年第30期。
  [3] 刘飞《浅谈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丝路视野》2018年第3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养,净化社会思想环境,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外来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该立足自身,理解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立足课堂,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立足实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实现“既要育材,更要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收录《宾至》一诗,并提出学习要求:“阅读《客至》《宾至》,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差异。”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用“客套和拘谨”形容《宾至》里杜甫表现的情感,我认为这种解读仍有可商榷之处。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小升初这一重要的教学转折点上,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也要面对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在学生要适应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以及快节奏的初中学习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心理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小升初衔接期教育。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教师需要加强相应的认知水平,不仅要为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负责,更要做好相应的衔接工
摘 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言经典文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们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怀。我们不仅要学习其作为“文”的内容,更要学习其“言”说的方式,从中汲取写作的方法并指导写作实践,实现文言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双赢。  关键词:文言文 写作 联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17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
摘 要:教育是传递精神及文化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教授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将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悟其内涵与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其良好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积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生的重要责任。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德育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本文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DOI:10.12241/j.issn.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素质与能力。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知识的讲授,重点应在于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立体、多维度的历史学习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思辨能力等。学校和老师应该重视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将知识与核心素质紧密结合,不断突破和转变陈旧、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47  【案例背景】  何为思政,立德树人。《诗经》中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恰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命担当最好的载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与各国物资互赠上的诗句让我们记忆犹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些诗句都出自《诗经》。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美好的祈愿与祝福,诗词早已是我们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为小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开拓小学生视野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古诗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 古诗教学 核心素养 提升路径  随着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古诗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历史,开拓小学
摘 要:鲁迅笔下的故乡情总是具有特殊韵味。以其小说《故乡》为例,这篇文章被选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是经典课文之一。小说中塑造了如祥林嫂、闰土等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借助对比、外貌描写以及环境烘托等描写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他心中的故乡。本文通过分析《故乡》的蕴含情感以及写作手法,更深入地解析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教学提供的新思路。  关键词:篇性特征 鲁迅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