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内容的有机整合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数字的学习和时间的表达,对于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此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枯燥,因此,怎样做到既扎实教学,又能求新求活,激发学生兴趣就成了我的主要设计目标。
  
  1.整合教学内容。
  牛津英语教材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倡导任务型学习,要求语言和功能相结合。本课的主题为时间和数字,因此我在设计时紧扣话题,层层推开。将课文A板块的部分对话,B板块的数字和C板块的句型问答有机的整合,相互渗透,进行了单元内的重组,从而在教学时做到了在情景中展开句型和词汇操练,使句型在情景的给予中有血有肉,而不是剥离的两张皮。注意了教学情境的完整性,过渡的自然呈现,做到一脉相承,处处有迹可循,话题的展开合情合理。使学生真正地了解了语言的功能性,学会了怎样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利用多媒体激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仍应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通过听说读写唱演游画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小学生好动,活泼,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面对众多信息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迎合了小学生爱新鲜,对形象事物敏感的特点,能培养他们乐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品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达成度。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文、声、像等信息的提供,游戏竞赛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逼真的情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3.形式多样,互动学习。
  单一的教学设计将使课堂陷入沉闷,削弱课堂效果的有效达成。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快速记忆、拼时间等,让单调的句型操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来吸引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言语和实物的激励,真正使学生做到了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操练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和教师学生对话,开展互动合作。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2.了解整十位数词20~50,其他十位数词13~19的构成规律,并能三会这些数词。
  3.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What’s the time…?It’s…
  4.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Have breakfast.It’s late.
  
  三、课前准备
  
  1.电脑课件
  2.教师准备:教具钟,纸
  学生准备:自制手拨钟
  
  四、教学过程
  
  A Sing a song—Round the clock
  (添加有关time的歌曲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吸引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同时又为以下教学作了铺垫)
  B Have a greeting
  C Presentation
  T:(课件出示一红苹果)What’s this?Yes,a redapple.Very nice.How many apples?
  Ss:Only one.
  (引出并复习one,同上依次添加红苹果,通过数数引出并复习two~six)
  1.T:(出示加法)What’s five plus two?
  Sl:It’s seven.
  (同上呈现加减法算式,引出并复习eight~twelve)
  2.T:Oh,a footbaU team.Some boys are playingfootball now.What’s their Bumber?
  S1:Thirteen.
  (同上出示足球衣号码,复习数字fourteen~twenty,总结数字规律:teen结尾表示数字十几)
  3.T:Look,pile of cakes.How many cakes?You see,ten plus ten?
  S1:Twenty.
  (同上通过呈现十个一组的蛋糕组合,引出数字thirty,forty,fifty.总结数字规律:ty结尾表示数字几十)
  4.T:Look at these WOrds.Let’s read.
  (出示相似的数字拼写,比较一下异同,适当讲解)
  eg.two——twelve——twenty
  three——thirteen——thirty
  four——fourteen——forty
  five——fifteen——fifly
  (对学生来说数字本身是比较抽象乏味的。为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我尤其注意了避免呈现形式的单一。通过呈现鲜艳的直观形象红苹果一个个跳出,来引导学生数数练习,复习数字1~6:通过出示加减法算式推算答案,引出数字8~12;通过展示足球队员球衣,让学生报球衣号,引出数字14~20;通过呈现十个一组的蛋糕组合,引出教授30~50,这种种不同的呈现方式不时给予学生视觉的刺激,令他们倍感新鲜,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同时在每一层面的数字教学告一段落后,都让学生通过朗读总结数字拼写规律,最后还请学生将相似的数字拼写进行比较,更使其从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了理性,愈发明确了概念,避免了混淆,为以后的数字的四会掌握打下了良好基础。)
  
  D Practice
  Play a game——Magic eyes
  T:Look carefully.How many cakes? Just a shofttime!
  (瞬间出示蛋糕组,学生说出数量。eg.屏幕瞬间出示三个蛋糕组合,然后快速隐去)
  T:How many?
  S1:Thirty.
  (游戏是最能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设计Magic eyes瞬间展示数字形象的游戏,是想让枯燥的数字操练披上游戏的外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观察力,复习刚刚所学的数字,明确该如何正确表达十位数。同时将最后的游戏画面的数字设计成十位后跟个位的表达,这样就和下一新授环节相承接,环环相扣,很自然地过渡到以下的学习。)
  
  E Presentation
  1.接上面游戏,屏幕出示两个蛋糕组合和一单个蛋糕,引出数字21并教授。同上瞬间展示29个蛋糕,引导学生从21数到29,进行巩固并教授。
  2.操练其他带个位的十位数。屏幕依次出示数字32,56等,学生分别朗读。
  3.T:What’s this?It’s a clock,Clock can tell us thetime.Look,what’s the time,please?   (引出并教授What’s the time,please?It’s three.操练其他整点时间,如5:00,8:00,12:00等。)
  4.T:What’s the time now?
  Sl(T helps):It’s seven thirty-6ve.
  (引出并教授非整点时间,呈现其他时间6:25,8:40等,和学生练习。)
  
  F Practice
  1.将学生分成两队,分别写下有关小时和分钟的数字,然后将数字组合进行操练朗读。eg.Croup 1组员任意写下10~59的数字,Group 2组员任意写下1~4的数字,然后每组各选一学生将所写的数字拼成一新时间,如12:18,其余学生进行朗读操练。
  2.出示课文C部分图片,同桌问答
  3.学生拨钟,互相问答
  (由数字的教授自然地呈现时间的表达。由简入难,从整点到非整点,循序渐进,设计了学生写数字,拼时间,拨钟等操练形式,都为了使学生更熟练时间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控制一步步地放开,操练形式也越来越开放。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G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T:(指屏幕)What’s the time?It’s seven twenty.Ithink 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出示牛奶面包,引出并教授breakfast——have breakfast)
  2.T:Look at the clock again.(屏幕上钟指向7:35)What’s the time now?It’s seven thirty-five.Is it time tohave breakfast?No,it’s time to go to school.It’s too late.(引出并教授late)
  3.听课文A部分第一幅图片对话,学生朗读后进行表演。
  A:Have breakfast,B.
  B:What’s the time?
  A:It’s seven thirty-five.
  B:It’s late.
  (此环节将句型教学和课文A部分对话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使句型操练显得更有血有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情景中恰当运用。)
  
  H Say a rhyllne:
  Have.have.have bYeakfast.
  Time,time,what’s the time?
  It’s seven thirtv-five.
  Late,1ate,it’s late.
  (将今天所学主要句型和词汇编成歌谣,让学生朗朗上口。既总结了知识,又便于记忆)
  
  I PlgaCtice
  出示图片Go to school/Go to bed/Have breakfast/Go home.学生小组合作,编情景对话操练What’s thetime?It’s…
  (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了解该怎样在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句型,做到学以致用。)
  J Assign homework
  
  (作者单位: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片段一】要不要让学生“发现”?  (教学例1)出示一幅图片。(师用鼠标拉动图片,先放大,再缩小。)  师: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述上面图片的变化?  生:这是将图片拉长、放大了。  生:又缩小了。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生: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两倍。  生:现在长方形的长与原长方形的长的比是2∶1。  生:现在长方形
199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费舍尔教授认为:“给学生空间”非常重要,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象力,才可以进行创造。这里的空间是指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和想象力的开放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尝试体验,敢于创造。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打破教学空间的封闭,开拓教学的“新领域”。    一、问题的开放——教学空间开放的导航仪    儿童思维发展研究表明:
作为“江苏教育一面高高飘扬的光辉旗帜”,作为“我国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斯霞教育教学的影响深入人心。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学习斯霞还局限在“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拘泥于“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这无疑制约了我们对斯霞语文教学思想的体认,体系的发掘以及风格的提炼。斯霞是母语教育的一座富矿,将斯霞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提升到教学流派的层面上再认识、再梳理、再总结,这是一种应然,当然也是一
在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儿童诗作,如《乡下孩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朵紫丁香》等。它们以睿智的语言、活泼的童趣、美好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彰显着独有的文学特质,成为学生认识生活、丰富情感、学习语言和实现自我的文本典范。笔者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雨后》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关于儿童诗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浸染语言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针对具体作品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艺术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运动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人可以做各种运动;在外力的帮助下物体也可以运动。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6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风扇的叶片、直升机的螺旋桨、缆车、钟表面指针的运动)。  (2)提问: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动作(分别用手掌的水平移动和用手指画圆圈表示)。  (3)谈
名师工作室是以培养将来的学科领军人物——名师为目标的,其成员的“专业自觉”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抓住“室本教研”这个阵地,采取有效的策略、方式和途径。促进成员尽快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实现“专业自觉”。    一、保障力求全面有效    1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要使室本教研如火如荼充满活力,工作室就必须建立长效的室本教研激励机制,增强成员自
基础教育的原点,就是以课程的教育合力,彰显学生的个性潜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拓展认识视野,初步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近年来,连云港市基础教育以全面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为抓手,强力推进省市课程基地建设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向着基础教育的原点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全力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效益迈上新台阶  为了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推动全体教师前行,引领全体学校进步”的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应该成为儿童生命的泉眼。  ●要唤醒、激活语文的生命、生命的语文,提升汉语言对学生的生命影响力。  ●语文应该向自然开放,成为窗外的语文,移动的活文,蓝天下的语文。  ●把丰富多彩的嬉游活动纳入童年生活,纳入课程,让儿童学习和运用言语的活动,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活动。    一双明净的眸子,传递着宁静、温和与善良;一抹微笑,散发出生命的馨香。人如其名,她喜欢弯着嘴角盈
近来,“文本细读”成了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借鉴“文本细读”的概念用于语文教学,其意义则在于强调教师在整体认识与把握教材的背景下,对文本细致地进行感悟、质疑、品读和赏析,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对一篇课文而言,教师究竟该“细读”何处?如何“细读”?怎样处理“细”和“粗”的关系呢?现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为例试作解说,求教于诸位专家、同行。  “细读”课文需先“粗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胡金波参加了论坛,在开幕式上,胡金波副厅长从教学质量观、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文化、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等五大方面,对“聚焦教学质量:校长的观念与作为”这一主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聚焦教学质量,作为校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也即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公平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多元评价观。第二,全面提升课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