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中的选考赋分保障机制——适用性的考量与替代路径的分析

来源 :上海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u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改革中的选考赋分保障机制,在过去作为应对物理选考遇冷的权宜之计被提出,现在却成为了遏制化学、生物科目遇冷苗头的主力方案.研究认为,机制目的 保守,决定了其效果有限;机制通过填充基数改变赋分结果的方式,决定了其科学性的缺失;而对于将机制的适用范围从物理科目扩大至其他所有选考科目的 政策,现有的证据都尚不足以支持其合理性.保障机制可以用改进后的赋分方案代替,在几种备择方案中,以必考科目考试为锚测验的“语数外常模”方案是当前环境下符合我国考情的可行替代方案.
其他文献
每年仲春,花红柳绿时节,妻子就成了一只候鸟,开始她的迁徙.临行前几天,先尽可能为我准备食物衣服,再回老家为腿脚不便的老爸老妈洗漱,身子、衣服、被褥,能洗的都尽可能洗一遍,然后,一遍遍交代注意事项.最后才收拾行囊,带着无尽的挂念离开.说她是候鸟,离去时一点也不翩跹,沉重的像只不肯挪窝的老母鸡,临行前还要再咯咯几声.她走了,留给我的是漫长的单身生活,几个月的煎熬与等待后,等将家里差不多弄成个猪圈,她与亲家母换班了,终于扇动着沉重的翅膀飞回来,同时,另外一只老鸟从不同的方向,飞向妻子栖息了几个月的地方,接手她所
期刊
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时间,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紧张的学习任务之后,让他进行必要的休息调整,这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我们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制度设计和管理.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早在班级授课制建立之初,就有了课间休息合理的设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间休息却演变成了课堂学习时间的延伸,成为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而且这样的趋势愈演愈烈.
期刊
新冠肺炎导致的全球教育危机使教育系统的脆弱性及固有的不平等性更为突出.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组织采取的应对举措意义重大,对各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国际组织为应对疫情颁布的教育政策为对象,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将“全球治理五要素”作为理论框架,从价值取向、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实施机制、效果影响五个方面构建了国际组织全球教育危机治理机制.
“知识中心”是未来教育必须破解的世纪难题.因为,“知识中心”的教育很难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未来教育作为极具前瞻性的教育预设,其本质特征必定凸显强大的创造力.rn今天的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将来式”的人才,而现今教材里呈现的知识大都是“过去式”的,当然这些“过去式”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结晶,但仅仅用过去的知识,很难让学生去应对无穷变化的未来.所以,我们在谋划教育改革的时候,既要传承社会发展积淀的文明成果,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与生俱
期刊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保罗·弗莱雷基于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论,揭示了教育的政治属性,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观点,并由此衍生了“主题课程论”.“主题课程论”坚持反思实践的价值指向,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为目标;它倡导回到作为人的中介的现实之中,将“原生主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改革是一种民主的、具有政治意义的过程,应当尽可能地吸收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的意见,保证多元参与的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内容重现给学生时需要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这既是对弗莱雷“教学即对话”的承续,也与后现代课程观中“自组织”的概念不谋而
“全球教师奖”是瓦尔基基金会为提高全球教师地位于2014年设立的奖项,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一位获奖者.以六名“全球教师奖”获奖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教育教学事例进行的编码分析表明,全球卓越教师的共同特质是多方面的教学创新能力和积极的学生观.
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惩戒问题,历来是一个难题.教育惩戒具体措施适用面临与纪律处分如何区分,以及纪律处分适用扩大化的问题.目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关于纪律处分的规定简单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而各地方有关纪律处分的规范性文件内容不统一,并且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地方,有必要进行统一规范.最便利的方法莫过于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作出统一细化的规定.
以2000~2020年政府颁布的64份网络游戏监管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从政策的发布年度、发布主体、发布形式、工具和效力等五个维度建构分析框架.结果 发现:政策发布主体多元,但政策行政级别及联合决策度较低,政策监管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缺乏高效力的政府监管;政策多以通知形式发布,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政策工具使用趋于多元化,但命令工具使用过溢,能力建设工具内部失衡、系统变革工具相对短缺;政策整体效力与政策数量呈同向变化且总体呈上升趋势,政策年均效力水平较低.
著名德育学家鲁洁先生发现,生活德育论面临一系列理论难题:道德与生活谁是第一性的?道德是生活的目的 ,还是手段?道德是动机性道德还是评价性道德?如何生活才能幸福?道德为什么能使人幸福?没有道德的生活为什么不幸福?“鲁洁难题”具有巨大的学术与现实研究价值.道德与生活之间不是目的 与手段的关系,而是目标与途径的关系,道德是通向美好幸福生活的唯一大道.实际上,美好幸福生活不是一个等着去实现与到达的目标,而是在道德的大道上创造和建构的.因此,只有道德才配享幸福.
基于2011~2021年中国知网的文献综述发现,可将“惩罚性作业”归类为代偿性惩罚,其具体表现为“罚抄写”或“增加作业”.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原因,有也包括教师、学校与社会在内的综合原因.惩罚性作业由于披着作业的外表,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持肯定态度的比例高于教师.教师对惩罚性作业性质及危害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及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凸显学校在规范办学方面存在问题,凸显教育目的 与手段的不匹配,凸显教师不正确的育人观及教育惩戒的随意性.建议加强督导监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