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一个独立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他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其他学科的一门必修课,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占15个学分。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有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呢?
一、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设置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和学校课程管理等条件,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升。
为此,高一年级可以选择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类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比如:“我们的服饰”、“凤翔的泥塑”、“生活节能问题”、“寻找陕西小吃”、“走进中国电影”、“从宫崎骏动画到对人类社会的反思”、“简易电池的研究”、“校园中的不文明”。通过此阶段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初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初步养成围绕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习惯;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进入高二学年学生的升学压力逐步加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此阶段研究课题的选择势必关注如何通过有效开设研究性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为此,高二年级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可以选择为学科结合类课题。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此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接着下发课题“研究方向及研究点摸底表”,经过对全年级学生提供的课题研究方向及研究点的摸底统计,发现学生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涉及高中课程的每一个学科,研究点共计149个。我们从研究的内容、可行性及价值意义等方面及时给予了学生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要进一步思考并修改完善所选择的研究点,此时年级学生共上报了109个研究点。随后,我们请学校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专家”针对学生申报的研究点进行分析,并就该阶段如何选题进行专题指导报告。在以上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学生正式申报研究课题,老师负责审核申报的研究课题,在这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此我们设计了“研究课题审核表”,学生从课题名称、相关学科、相关模块章节分别来填写,例如(下表):
能完成此表填写任务的课题组,研究课题就可以通过审核,而没有通过审核的课题,我们再次给予学生指导。目前,通过审核的研究课题共有82个。本学期第十二周,我们进行了中期汇报交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显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而且各个课题组的研究均和学科知识紧密结合,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巩固、加深、拓展了学生对于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各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
普通高中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上要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应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而作为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更能凸显这样的评价理念。在评价内容上我们将过程性评价(30%)、阶段性评价(30%)和终结性评价(40%)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动态过程发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评价项目包括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积极性、合作情况)、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活动记录;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阶段性课题研究的评价,评价项目包括中期汇报评价和中期汇报课题研究修改指导意见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从课题结题汇报、答辩情况和课题研究成果评价两方面来进行。在评价中,我们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占15个学分,超过了必修课中各10个学分的语数外三门共同基础课程,更加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分量,学生对于是否能够顺利获得学分很是关心,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本课题组的显性成果结题报告(论文)会有所呈现,而在此课程实施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管理教师、各个课题组指导教师都会对课题组结题报告(论文)的撰写给予耐心的指导,因而有很多课题组的结题报告(论文)都较为规范而且很有特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作为这门课程的实施管理教师更要有前瞻意识、创新意识,要及时对各个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此,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结题汇报及答辩后,就要回收各个课题组提供给评审教师的结题报告(论文),并根据评审教师评审出来的等级对结题报告(论文)进行分类汇编装订,从而形成一本本精美充实的结题报告(论文)资料册。依据这样的思路,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资料也可以进行汇编成册,这样一来,每一阶段都会形成“研究性學习实施过程资料汇编”,“研究性学习结题资料汇编”。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资料汇编,我们有效的纪录下了学生的整个研究过程,这对于探究更有效的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2007年9月起,我校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十分关心,第一次模块考试后,我们配合华商报进行了一次“与课改同行”的家长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学习程度不等的100位学生,让他们的家长协助来完成此次问卷调查任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部分家长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开放式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天性;实行“学分”制,可以鼓励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对学习更主动,更喜欢思考问题;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大部分家长明显对新课程改革实施抱有一种担忧,一位家长谈到自己的孩子以前一周还可以踢一次足球,可现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孩子确实是有点无法喘息。而更多的家长担忧的是课程改革是否会对高考升学造成影响,能否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可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负担压力确实不小,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但却不列入高考范围,如何有效开设这门课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行知中学。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一个独立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他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其他学科的一门必修课,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占15个学分。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有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呢?
一、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设置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和学校课程管理等条件,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升。
为此,高一年级可以选择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类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比如:“我们的服饰”、“凤翔的泥塑”、“生活节能问题”、“寻找陕西小吃”、“走进中国电影”、“从宫崎骏动画到对人类社会的反思”、“简易电池的研究”、“校园中的不文明”。通过此阶段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初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初步养成围绕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习惯;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进入高二学年学生的升学压力逐步加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此阶段研究课题的选择势必关注如何通过有效开设研究性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为此,高二年级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可以选择为学科结合类课题。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此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接着下发课题“研究方向及研究点摸底表”,经过对全年级学生提供的课题研究方向及研究点的摸底统计,发现学生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涉及高中课程的每一个学科,研究点共计149个。我们从研究的内容、可行性及价值意义等方面及时给予了学生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要进一步思考并修改完善所选择的研究点,此时年级学生共上报了109个研究点。随后,我们请学校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专家”针对学生申报的研究点进行分析,并就该阶段如何选题进行专题指导报告。在以上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学生正式申报研究课题,老师负责审核申报的研究课题,在这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此我们设计了“研究课题审核表”,学生从课题名称、相关学科、相关模块章节分别来填写,例如(下表):
能完成此表填写任务的课题组,研究课题就可以通过审核,而没有通过审核的课题,我们再次给予学生指导。目前,通过审核的研究课题共有82个。本学期第十二周,我们进行了中期汇报交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显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而且各个课题组的研究均和学科知识紧密结合,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巩固、加深、拓展了学生对于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各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
普通高中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上要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应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而作为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更能凸显这样的评价理念。在评价内容上我们将过程性评价(30%)、阶段性评价(30%)和终结性评价(40%)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动态过程发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评价项目包括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积极性、合作情况)、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活动记录;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阶段性课题研究的评价,评价项目包括中期汇报评价和中期汇报课题研究修改指导意见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从课题结题汇报、答辩情况和课题研究成果评价两方面来进行。在评价中,我们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占15个学分,超过了必修课中各10个学分的语数外三门共同基础课程,更加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分量,学生对于是否能够顺利获得学分很是关心,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本课题组的显性成果结题报告(论文)会有所呈现,而在此课程实施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管理教师、各个课题组指导教师都会对课题组结题报告(论文)的撰写给予耐心的指导,因而有很多课题组的结题报告(论文)都较为规范而且很有特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作为这门课程的实施管理教师更要有前瞻意识、创新意识,要及时对各个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此,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结题汇报及答辩后,就要回收各个课题组提供给评审教师的结题报告(论文),并根据评审教师评审出来的等级对结题报告(论文)进行分类汇编装订,从而形成一本本精美充实的结题报告(论文)资料册。依据这样的思路,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资料也可以进行汇编成册,这样一来,每一阶段都会形成“研究性學习实施过程资料汇编”,“研究性学习结题资料汇编”。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资料汇编,我们有效的纪录下了学生的整个研究过程,这对于探究更有效的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2007年9月起,我校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十分关心,第一次模块考试后,我们配合华商报进行了一次“与课改同行”的家长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学习程度不等的100位学生,让他们的家长协助来完成此次问卷调查任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部分家长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开放式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天性;实行“学分”制,可以鼓励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对学习更主动,更喜欢思考问题;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大部分家长明显对新课程改革实施抱有一种担忧,一位家长谈到自己的孩子以前一周还可以踢一次足球,可现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孩子确实是有点无法喘息。而更多的家长担忧的是课程改革是否会对高考升学造成影响,能否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可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负担压力确实不小,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但却不列入高考范围,如何有效开设这门课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行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