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学科知识特性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下对于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本文中为了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我将从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出发,探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核,并提出几点可行性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 核心素养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78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各阶段各学科的实际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一方面,新课程的改革,结合时代潮流,针对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有计划性的实现了教材内容的革新,增加新内容,删除“落伍”知识点,同时一定程度上调整内容顺序,让知识输出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针对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型教育理念,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等,并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形成了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一系列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各学科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新途径。而在我看来,不论是内容上的创新还是教学模式上的改革,最终的目的都是围绕着“素质”这两个字,即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有计划、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生与学科知识相对应的专业能力,从而为未来一步步实现更深层次的素养培养、能力构建奠定基础。
从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来看,美术一直是其中的一门常备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受重视程度欠缺的课程。这和美术不属于中考考试科目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美术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尤其是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倡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而音体美这三门学科基本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属于“根正苗红”的素质类学科。因为美术完全是属于艺术类学科,在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思维、塑造学生情感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更加契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塑造学生健康三观和人格的目标。所以本文中我就以初中美术为教学案例,结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教学要求,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视觉为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我们最直观的教学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鉴赏。包括观察和理解两个方面。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生来说,在专业的美术作品鉴赏方面缺乏经验,也缺乏技巧性。所以我们要先从最浅层的视觉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首先,在美术课堂上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我看来,所谓的观察能力就是学生在看美术作品时能够明确的看出其组成内容,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直观的视觉感受上得到画作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常习惯于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欣赏,然后自主阐述自己在观赏美术作品时的直观观赏感受等。从最基础的视觉感受中锻炼学生的视觉敏锐度,进而为实现视觉的具象到思维的抽象转化奠定基础。
其次,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我认为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思维自由。艺术是纯主观性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学生因为自己人生际遇或者性格的不同,对于同一美术作品往往具备不同的鉴赏角度,获得不同的直观鉴赏体验,这一过程是体现个性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个性的过程。给予学生思维上的自由,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受,才能逐步使学生形成个性化审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内容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对于艺术类学科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我看来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思维感知,依靠初中生的自主体验无法完成,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首先,在美术课堂上我们要结合艺术作品去探寻“背后的故事”,艺术类作品的形成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而作者的主观情感往往受到自身际遇、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深入作品,如探究艺术作品作者的风格、个性,探究画作年代的社会背景等等,让学生在作品鉴赏过程中,构建起和作者灵魂对话的桥梁,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借助美术作品去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等。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最珍贵的是想象力,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大部分学生的想象力会被现实逐渐消磨,天真烂漫的状态不在,进而导致感性思维迟钝,在艺术审美方面也就缺乏了“灵性”。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实现思维的自由拓展,从而一步步唤醒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够,去构建情景,去共情。
三、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培養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在身心的快速成长时期,所以此时期内学生往往思维更加敏感,情绪波动性也就加大,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而艺术表现美,也传播美,在陶冶学生情操,洗涤心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到艺术表达的转变,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内心。
首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形式,适当的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本身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而美术不属于考试型学科,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相对自由。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等等,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欲望。
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达。大部分初中生不具备美术功底,所以在美术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较为大众化的方式,如利用橡皮泥制作美术作品、剪纸、画漫画等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选择,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兴趣,同时在主动表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情感的宣泄和心理的调节。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思维引导、启发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等能力,真正让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 核心素养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78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各阶段各学科的实际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一方面,新课程的改革,结合时代潮流,针对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有计划性的实现了教材内容的革新,增加新内容,删除“落伍”知识点,同时一定程度上调整内容顺序,让知识输出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针对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型教育理念,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等,并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形成了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一系列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各学科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新途径。而在我看来,不论是内容上的创新还是教学模式上的改革,最终的目的都是围绕着“素质”这两个字,即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有计划、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生与学科知识相对应的专业能力,从而为未来一步步实现更深层次的素养培养、能力构建奠定基础。
从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来看,美术一直是其中的一门常备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受重视程度欠缺的课程。这和美术不属于中考考试科目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美术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尤其是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倡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而音体美这三门学科基本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属于“根正苗红”的素质类学科。因为美术完全是属于艺术类学科,在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思维、塑造学生情感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更加契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塑造学生健康三观和人格的目标。所以本文中我就以初中美术为教学案例,结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教学要求,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视觉为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我们最直观的教学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鉴赏。包括观察和理解两个方面。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生来说,在专业的美术作品鉴赏方面缺乏经验,也缺乏技巧性。所以我们要先从最浅层的视觉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首先,在美术课堂上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我看来,所谓的观察能力就是学生在看美术作品时能够明确的看出其组成内容,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直观的视觉感受上得到画作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常习惯于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欣赏,然后自主阐述自己在观赏美术作品时的直观观赏感受等。从最基础的视觉感受中锻炼学生的视觉敏锐度,进而为实现视觉的具象到思维的抽象转化奠定基础。
其次,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我认为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思维自由。艺术是纯主观性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学生因为自己人生际遇或者性格的不同,对于同一美术作品往往具备不同的鉴赏角度,获得不同的直观鉴赏体验,这一过程是体现个性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个性的过程。给予学生思维上的自由,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受,才能逐步使学生形成个性化审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内容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对于艺术类学科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我看来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思维感知,依靠初中生的自主体验无法完成,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首先,在美术课堂上我们要结合艺术作品去探寻“背后的故事”,艺术类作品的形成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而作者的主观情感往往受到自身际遇、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深入作品,如探究艺术作品作者的风格、个性,探究画作年代的社会背景等等,让学生在作品鉴赏过程中,构建起和作者灵魂对话的桥梁,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借助美术作品去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等。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最珍贵的是想象力,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大部分学生的想象力会被现实逐渐消磨,天真烂漫的状态不在,进而导致感性思维迟钝,在艺术审美方面也就缺乏了“灵性”。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实现思维的自由拓展,从而一步步唤醒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够,去构建情景,去共情。
三、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培養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在身心的快速成长时期,所以此时期内学生往往思维更加敏感,情绪波动性也就加大,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而艺术表现美,也传播美,在陶冶学生情操,洗涤心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到艺术表达的转变,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内心。
首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形式,适当的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本身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而美术不属于考试型学科,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相对自由。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等等,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欲望。
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达。大部分初中生不具备美术功底,所以在美术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较为大众化的方式,如利用橡皮泥制作美术作品、剪纸、画漫画等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选择,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兴趣,同时在主动表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情感的宣泄和心理的调节。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思维引导、启发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等能力,真正让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