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地去触碰灵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因此,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去触摸寓言的灵魂,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也是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的关键。
  一、带着情绪去触碰
  寓言的语言简练而又生动,表现手法常常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等,其中耐人寻味之处孩子们往往难以体会,而是被傻乎乎的乌鸦、自作聪明的狼等鲜明的形象所吸引。
  这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要使得孩子们正确地、深刻地概括出寓意,就必须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寓体中的形象,引发他们对其中的人物产生欢喜、厌恶、同情等各种情绪,通过多种方式再现寓言中的情境,用简笔画勾勒寓言的背景,模仿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各自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情绪,去品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托,感知寓言中人物鲜明的形象,通过反复朗读进行细细地体味。
  寓言中的语言往往具有明显的夸张意味,通过这种夸张来彰显人物的个性,显示出其无知与可笑。在这些夸张之处多多停留,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感知,有利于学生对寓意的进一步理解。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自相矛盾》一课时,“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两句形成异常鲜明对比的重复句式,孩子们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感受到了寓体的自大和无知,在表演读的时候学生的神态和动作都展现了他们的深刻理解。
  二、扣住重点去触碰
  寓言大多篇幅短小精悍,其文字内容学生不难明白,但是理解其中的寓意,是必须经过一个跨度的,更是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着力点的。不同的寓言,其揭示寓意的突破点也不尽相同,采取的引导方式也应因文而异。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故事时,我尝试通过两种不同的突破点,扣住狼和小羊的那一番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它们的内心活动、外在表现,使孩子们脑中的形象更加鲜明、感受更加深刻。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1:狼心里想,看,这只小肥羊的肉一定又嫩又香,今天我一定要美餐一顿!
  生2:狼心里想,今天运气真好,正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我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不能放掉他。
  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看看图,说一说。
  生1:狼嘴里的口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滴。
  生2:狼两眼闪着凶光,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一心想要吃掉它!
  师:现在谁能把狼心里想的,外部的表现,连起来说说。
  ……
  师:小羊共说了两句话,来反驳狼的无耻的理由。想一想小羊讲理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
  生: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
  师:谁做个“吃了一惊”的表情让大家看看?
  师:做得很像!“温和地”说,是怎样说?
  生:就是态度很亲切、声音很柔和地说。
  师:谁用“温和”的态度和口气读读小羊说的话?
  三、多元感悟中升华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历久弥新,令人回味无穷。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我们也应该不断前行,避免断章取义、固步自封,要切实地利用寓言故事去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要提倡多样化的感悟,让孩子们体验寓言故事的多面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滥竽充数》的故事,在当下可以赋予它更深层的涵义,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解读,进一步发掘出它的积极意义。
  故事的最后,南郭先生被吓走。我们也一直以这样的结果试图告诉学生,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南郭先生之所以被吓走纯属偶然,因为湣王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滥竽充数的家伙,这样一种误打误撞的方式对于这个故事的警醒作用显然不够充分。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难道不是对宣王和湣王无知无觉的一种讽刺吗?所以,我们可以从这篇寓言的寓意拓展到另一个方面,不再集中于对南郭先生的批评和嘲讽之上,而让孩子们想一想宣王和湣王在这个故事中的应负起的责任。这就像对行骗和受骗的认识:是从受骗方找问题呢,还是满世界地去抓骗子?
  师:整篇课文读完了,让你来评一评,这里面的人物中你觉得谁最笨?
  生:齐宣王最笨。南郭先生冒充了这么久,他却一直没有发现。
  师:你们心目中谁最聪明?
  生:齐湣王最聪明。他将不会吹的试探出来了。
  师:同学们,看看书,书上说是喜欢听,说明要一个一个单独吹不是故意试探的 。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齐宣王和齐湣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当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多元解读时,教师应当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寓言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旁逸斜出”的现象,教师应当将思维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集合起来,但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替代儿童的思维,要遵循儿童的天真童趣,不用怕孩子们想远了而收不回来,而要注意避免学生养成直线式、单一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寓言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让一个个生动的寓言在阅读中成为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内容整合策略    1 用好校本教材《童谣汉堡》  为了让学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对于那些富有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朗读、吟诵、吟唱、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一、以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所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
在朗读训练中加强对比,通过比较语句、段落、篇章之间的异同,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使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眼光更深邃,思考更深刻,见解更独特,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一、 单篇同文比较——在朗读中放飞思维  1.删  删掉一些词语或者标点,但是不改变原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对比,理解原文的精妙和底蕴。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珍珠鸟》一课。  师: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揭示了本课所
实施新课程以来,“个性化阅读”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生命活力,“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的理解,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有时导致了课堂教学滑向失控的边缘。个性化阅读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胡乱地读”、“胡乱体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杂乱无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是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两个有效落点。 
《学与问》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进行观点论证时,以哥白尼和沈括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为例,充分论证了“‘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作者所选的这两个例子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内化和思维训练的好凭借。但是,要让学生对这样的议论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通过阅读提高感悟和认知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在联系中感悟、在联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本人做了以下尝试。    一、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使沉寂的课堂因对话而充满生命活力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对话的源泉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潜心与文本进行对话,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习作教学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习作内容的丰富性与习作评价都有了明显转变。但是,认真审视我们的习作课堂,不难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简单理解或片面理解,实际教学中缺乏对习作教学的研讨与探索,造成了习作教学的不少问题,致使习作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我们的习作教学质量呢?  一、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精美散文。作者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美好感情的赞美之情。题目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钩呢?课文是通过若干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章的细节去领悟“爱如茉莉”,感悟爱的真谛是教学的重点。那么,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该是扎扎实实地阅读课。学生只有深入阅读文本,才会走进文本,获得体验。本设计旨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进行整体规划,深切感受“我”和小红车主人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从而享受阅读乐趣,体验美德,并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诚实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