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在民航中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现行民航中使用的VHF地空数据通讯网络,从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建立、功能和优势等方面对计算机数据通讯网络在民航中的使用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民航 计算机数据通信 机载设备
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的一种地对空、地对地、空对空多层次的通讯网络。随着中国加入WTO,民航改革逐渐深入,民航的通讯网络在开放程度和技术层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物流、客流以及信息量增加的民用航空中,日益增长的空中运输业对民航的数据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民航总局在2005年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现行民航计算机通讯网络建设的规划,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建立的需求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实时动态以及相关的信息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同时,需要对地面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飞行中的飞机。过去的不依赖于计算机数据的通讯不论在安全性以及效果上在这些环节都存在着严重不足。针对此项问题,我国在2005年开始在民航通讯中引入计算机数据通信系统,在试点机场获取成功之后逐渐推向全国的民用机场,实现了地对空、地对地通讯一体化的计算机通讯网络系统,让飞机与地面之间的通讯更加高速、实时和可靠。现行的VHF地空数据网络就是全国范围内应用最广阔的通信网络之一。
二、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构成
2.1 民航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功能
地空数据通信网络能够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航路中覆盖所有地对空信息交换的系统,一方面地面可以通过此网络将信息发送给飞机,同时,飞机通过RGS处理把空中的实时动态传递给地面指挥中心,并通过地面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主要能够实现以下一些功能:
(1)有效、可靠的空中飞机与地面指挥台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
(2)具有数据的缓冲、存储以及处理等功能,实现多样化的报文传输。
(3)能够给空中交通管制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数据,给空中指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信息的交换手段多样化给航空公司有效的管理带来了好处。
(5)信息的及时有效性为民航总局对飞行流量动态的实时监控带来了好处。
2.2 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组成
地空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是又飞机的机载数据收发设备,远端通信站、数据交换网络、用户子系统和网管数据处理系统五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机载设备。机载通信设备是安装在机身上,具有多种接收和发送模式的通信设备,采用甚高频数据通信方式,主要是将其他机载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及时通过链路发送到地面的通信站,并能接收到地面基站发送的数据,同时进行处理变为可识别的信息。
(2)远端通信站。民航通信系统中的远端通信站我们俗称为RGS站,是甚高频通信系统中的地面节点,主要用于飞机与地面数据通信网的链接,还可以实现地面RGS站之间的数据通信。主要由天线、无线电收发机、调制解调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构成,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网络的数据交换。
(3)数据交换网络。数据交换网络可以为具有标准接口的用户或网络提供数据传输的通道以及实现数据交换功能。
(4)用户子系统。用户子系统是民航通信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地面控制部门),通过系统提供的控制终端来控制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运行方式。空管中心的地面管制员、签派员可以之间通过用户子系统之间看到自己负责的飞机的数据报文,同时通过GIPS提供的服务,实现数据的下载、分发和处理,并把需要处理的问题传递给地面机组人员做相应的飞机飞行计划更改等行动。
(5)网络管理与数据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系统,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发功能。
2.3 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优势
中国民航VHF地空数据是典型的地空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它的建成给航空公司的航班控制和服务、飞机的远程监控以及远程故障诊断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让航空公司能够及时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签派、放行、集中配载等,这些功能在过去的民航系统中是很难实现的。同时,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建立给航空公司提供了更加安全、节约成本的运行方式,同时也提高了旅客的受服务质量,让地面与飞机、飞机与飞机间的数据信息交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道,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和便利。同传统通信方式相比有着巨大优越性。
其一,计算机数据的处理能力是非常强的,将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到民航通信中来,让数据链的通信效率提高了数百倍,为机场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便捷。
其二,数据信息在通信网络传输过程中更加准确,这样驾驶员就没有通讯方面的压力,他们可以全心投入到飞机的驾驶中去,提高了飞机安全系数。同时,这种数据化的电子通信系统通常都以设定好的模式进行定时信息的发送和反馈,不需要飞行员对此投入太大的精力,系统通过数据的定时自动提取反馈给地面,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其三,数据链的应用让航空公司和空中管制部门对飞机的实时状态进行检测,通过地面的及时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定位飞机的位置,这种功能在雷达照射不到的区域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可以实时关注到飞机的位置和动态,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数据通信网络在民航的应用可以补充雷达的一些不足。
其四,数据链在民航中的应用还给机务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机载设备可以实时地监控飞机发动机的状态,这样地面机务人员可以不需要在飞行过程中跟随机组来采集数据,只需要在地面动态地监视发动机的各种技术参数,为飞机的维护和保养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三、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现行使用的主要以VHF为主的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中,根据调查发现,对通信影响比较大的干扰有同频干扰、互调干扰、杂散辐射干扰和阻塞干扰。
(1)同频干扰。由于无线通信在信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信号,其中同有用信号接近的频率也能够进入接收设备通频带中,就会带来同频干扰。由于干扰信号同有用信号一起都会参与后续的放大、检波电路,接收机无法很好还原有用信号。
(2)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因为传输信道中的非线性电路产生的。当同时有两个货多个强干扰信号进入信道后,经过高频放大电路以及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就会产生信号的组合频率,产生互调干扰。
(3)阻塞干扰。阻塞干扰是因为外部有强电磁干扰,虽然频率上不能带来干扰,但会对接受机前段信号造成增益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就会有所下降,带来所谓的阻塞干扰。
(4)杂散辐射。发射机中有用带宽外的某些频率点中由于产生寄生辐射,其中包括发射 机内频率源的各种计生震荡和谐波成分。杂散射频分量中低于主波信号都会带来杂散辐射。
四、民航计算机通信网络排除干扰的解决措施
从干扰类型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干扰的因素是多样的,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作出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科学地进行频率的分配,确保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2)建立监测体系,同时对干扰信号进行深入研究,为无线电的监管提供证据。
(3)引入先进技术,研发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设备,尤其是在接收设备中下大力气进行研发。
五、结语
总之,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建立大大提升了我国空中运输能力,同时也让我国的空中运输更加安全可靠。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会更加完善,功能更加丰富。
参 考 文 献
[1] 刘秀丽. 网络环境下民航客票销售渠道的变迁[J]. 当代经济. 2010(23):58-59
[2] 杨宏宇,白雪峰. 民航网络自保护模型及其域资源访问控制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03): 64-67
[3] 张运刚. 民航气象网络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 空中交通管理. 2010(08):27-28
【关键词】 民航 计算机数据通信 机载设备
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的一种地对空、地对地、空对空多层次的通讯网络。随着中国加入WTO,民航改革逐渐深入,民航的通讯网络在开放程度和技术层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物流、客流以及信息量增加的民用航空中,日益增长的空中运输业对民航的数据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民航总局在2005年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现行民航计算机通讯网络建设的规划,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建立的需求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实时动态以及相关的信息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同时,需要对地面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飞行中的飞机。过去的不依赖于计算机数据的通讯不论在安全性以及效果上在这些环节都存在着严重不足。针对此项问题,我国在2005年开始在民航通讯中引入计算机数据通信系统,在试点机场获取成功之后逐渐推向全国的民用机场,实现了地对空、地对地通讯一体化的计算机通讯网络系统,让飞机与地面之间的通讯更加高速、实时和可靠。现行的VHF地空数据网络就是全国范围内应用最广阔的通信网络之一。
二、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构成
2.1 民航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功能
地空数据通信网络能够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航路中覆盖所有地对空信息交换的系统,一方面地面可以通过此网络将信息发送给飞机,同时,飞机通过RGS处理把空中的实时动态传递给地面指挥中心,并通过地面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主要能够实现以下一些功能:
(1)有效、可靠的空中飞机与地面指挥台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
(2)具有数据的缓冲、存储以及处理等功能,实现多样化的报文传输。
(3)能够给空中交通管制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数据,给空中指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信息的交换手段多样化给航空公司有效的管理带来了好处。
(5)信息的及时有效性为民航总局对飞行流量动态的实时监控带来了好处。
2.2 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组成
地空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是又飞机的机载数据收发设备,远端通信站、数据交换网络、用户子系统和网管数据处理系统五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机载设备。机载通信设备是安装在机身上,具有多种接收和发送模式的通信设备,采用甚高频数据通信方式,主要是将其他机载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及时通过链路发送到地面的通信站,并能接收到地面基站发送的数据,同时进行处理变为可识别的信息。
(2)远端通信站。民航通信系统中的远端通信站我们俗称为RGS站,是甚高频通信系统中的地面节点,主要用于飞机与地面数据通信网的链接,还可以实现地面RGS站之间的数据通信。主要由天线、无线电收发机、调制解调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构成,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网络的数据交换。
(3)数据交换网络。数据交换网络可以为具有标准接口的用户或网络提供数据传输的通道以及实现数据交换功能。
(4)用户子系统。用户子系统是民航通信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地面控制部门),通过系统提供的控制终端来控制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运行方式。空管中心的地面管制员、签派员可以之间通过用户子系统之间看到自己负责的飞机的数据报文,同时通过GIPS提供的服务,实现数据的下载、分发和处理,并把需要处理的问题传递给地面机组人员做相应的飞机飞行计划更改等行动。
(5)网络管理与数据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系统,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发功能。
2.3 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优势
中国民航VHF地空数据是典型的地空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它的建成给航空公司的航班控制和服务、飞机的远程监控以及远程故障诊断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让航空公司能够及时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签派、放行、集中配载等,这些功能在过去的民航系统中是很难实现的。同时,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建立给航空公司提供了更加安全、节约成本的运行方式,同时也提高了旅客的受服务质量,让地面与飞机、飞机与飞机间的数据信息交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道,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和便利。同传统通信方式相比有着巨大优越性。
其一,计算机数据的处理能力是非常强的,将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到民航通信中来,让数据链的通信效率提高了数百倍,为机场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便捷。
其二,数据信息在通信网络传输过程中更加准确,这样驾驶员就没有通讯方面的压力,他们可以全心投入到飞机的驾驶中去,提高了飞机安全系数。同时,这种数据化的电子通信系统通常都以设定好的模式进行定时信息的发送和反馈,不需要飞行员对此投入太大的精力,系统通过数据的定时自动提取反馈给地面,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其三,数据链的应用让航空公司和空中管制部门对飞机的实时状态进行检测,通过地面的及时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定位飞机的位置,这种功能在雷达照射不到的区域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可以实时关注到飞机的位置和动态,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数据通信网络在民航的应用可以补充雷达的一些不足。
其四,数据链在民航中的应用还给机务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机载设备可以实时地监控飞机发动机的状态,这样地面机务人员可以不需要在飞行过程中跟随机组来采集数据,只需要在地面动态地监视发动机的各种技术参数,为飞机的维护和保养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三、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现行使用的主要以VHF为主的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中,根据调查发现,对通信影响比较大的干扰有同频干扰、互调干扰、杂散辐射干扰和阻塞干扰。
(1)同频干扰。由于无线通信在信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信号,其中同有用信号接近的频率也能够进入接收设备通频带中,就会带来同频干扰。由于干扰信号同有用信号一起都会参与后续的放大、检波电路,接收机无法很好还原有用信号。
(2)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因为传输信道中的非线性电路产生的。当同时有两个货多个强干扰信号进入信道后,经过高频放大电路以及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就会产生信号的组合频率,产生互调干扰。
(3)阻塞干扰。阻塞干扰是因为外部有强电磁干扰,虽然频率上不能带来干扰,但会对接受机前段信号造成增益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就会有所下降,带来所谓的阻塞干扰。
(4)杂散辐射。发射机中有用带宽外的某些频率点中由于产生寄生辐射,其中包括发射 机内频率源的各种计生震荡和谐波成分。杂散射频分量中低于主波信号都会带来杂散辐射。
四、民航计算机通信网络排除干扰的解决措施
从干扰类型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干扰的因素是多样的,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作出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科学地进行频率的分配,确保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2)建立监测体系,同时对干扰信号进行深入研究,为无线电的监管提供证据。
(3)引入先进技术,研发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设备,尤其是在接收设备中下大力气进行研发。
五、结语
总之,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建立大大提升了我国空中运输能力,同时也让我国的空中运输更加安全可靠。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会更加完善,功能更加丰富。
参 考 文 献
[1] 刘秀丽. 网络环境下民航客票销售渠道的变迁[J]. 当代经济. 2010(23):58-59
[2] 杨宏宇,白雪峰. 民航网络自保护模型及其域资源访问控制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03): 64-67
[3] 张运刚. 民航气象网络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 空中交通管理. 2010(0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