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听觉,更重要的是要打动学生的心灵。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寓意、情感等,通过音乐的升华来感染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受到启发。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坚定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各种素质的核心。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才能把握好音乐的服务方向。
2.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专业基础
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音乐教师不但要在本专业和本学科上狠下工夫、钻研教材,而且还要经常注意乐坛方向,吐故纳新。
3.高尚的人格
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对人公平、乐于助人、衣帽整洁、落落大方”的良好形象,才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的形象由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师的形象又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愉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殿堂,体会美的意境。如在教唱《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的景物,然后再启发学生感受春天的意境。优美的旋律使课堂气氛相当轻松、愉快,甚至在课间、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歌唱。
三、声情并茂作范唱,画龙点睛抓中心
新课教学前的范唱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加深学生对歌曲整体的感知。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领会、反复琢磨歌曲的内涵,才能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促情、声情并茂地范唱。范唱有教师唱、听录音唱等多种形式,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体现出一首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反映作者的思想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词一般比较精练,往往一两个关键词就能表达歌曲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如果学生把优美、精练的歌词,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很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提高欣赏水平,增强鉴赏能力
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欣赏曲目,但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其实,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欣赏教学不仅只是播放音乐,学生被动地听音乐,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五、集视、听、动、想为一体,教学形式多样化
视,即看插图、幻灯片、MTV等,这是对歌曲的一种感性认识。通过画面,可以勾勒出歌曲的时代背景、环境场所;听,即是在音乐的旋律和强弱的气息中,感受歌曲的真谛;动,即音乐教材中的律动,课堂律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行乐感和节奏的训练;想,即创造性思维,是激励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15~20分钟,如果教师引导不佳,就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集视、听、动、想于一体,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六、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组织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课,组织学校宣传队、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等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报名参加,教师只需从旁指导即可。
卡巴列夫斯基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大基础,为了取得两者的平衡,需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学校教育,如果缺乏这种平衡,它就没有资格称为普通教育。”同样,学校教育如果只重视智育,而忽略音乐教育,就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多维智力结构,也就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实验中学)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坚定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各种素质的核心。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才能把握好音乐的服务方向。
2.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专业基础
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音乐教师不但要在本专业和本学科上狠下工夫、钻研教材,而且还要经常注意乐坛方向,吐故纳新。
3.高尚的人格
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对人公平、乐于助人、衣帽整洁、落落大方”的良好形象,才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的形象由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师的形象又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愉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殿堂,体会美的意境。如在教唱《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的景物,然后再启发学生感受春天的意境。优美的旋律使课堂气氛相当轻松、愉快,甚至在课间、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歌唱。
三、声情并茂作范唱,画龙点睛抓中心
新课教学前的范唱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加深学生对歌曲整体的感知。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领会、反复琢磨歌曲的内涵,才能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促情、声情并茂地范唱。范唱有教师唱、听录音唱等多种形式,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体现出一首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反映作者的思想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词一般比较精练,往往一两个关键词就能表达歌曲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如果学生把优美、精练的歌词,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很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提高欣赏水平,增强鉴赏能力
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欣赏曲目,但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其实,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欣赏教学不仅只是播放音乐,学生被动地听音乐,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五、集视、听、动、想为一体,教学形式多样化
视,即看插图、幻灯片、MTV等,这是对歌曲的一种感性认识。通过画面,可以勾勒出歌曲的时代背景、环境场所;听,即是在音乐的旋律和强弱的气息中,感受歌曲的真谛;动,即音乐教材中的律动,课堂律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行乐感和节奏的训练;想,即创造性思维,是激励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15~20分钟,如果教师引导不佳,就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集视、听、动、想于一体,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六、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组织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课,组织学校宣传队、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等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报名参加,教师只需从旁指导即可。
卡巴列夫斯基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大基础,为了取得两者的平衡,需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学校教育,如果缺乏这种平衡,它就没有资格称为普通教育。”同样,学校教育如果只重视智育,而忽略音乐教育,就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多维智力结构,也就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