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音乐之力,助教学之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以其生动感性的形式表达情感,能使抽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本文阐述不同类别的音乐作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文化生活》 声乐作品 高中政治课教学
  《文化生活》模块的知识点涉及面很广泛,如果说不补充生动具体的素材加以充实的话,单纯的理论则会显得相当单薄空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会采取各种方法尽量使知识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达到激活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音乐作品不失为一种好选择。“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①。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乐书》认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心感于物”的音乐不仅能微妙地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且以其拨动心弦的深沉力量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所谓“其入人也深”②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作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为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奠定情感基础。如果说音乐是感性的话,那么建立在这种感性基础的理性——政治教学内容——可能会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总体上可以分为器乐作品、声乐作品两大类别。不同的音乐作品对人们的情感、道德品质所产生的影响不一样,正所谓:“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③笔者试对两大类别的音乐作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谈看法。
  一、器乐作品与高中政治教学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④。简单来说,用乐器演奏的作品被称为器乐作品。器乐作品不借助人声、单纯以器乐的演奏来表达情感,使听者感受到节奏和乐调的纯净和美妙。“节奏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⑤。
  1.器乐作品用于烘托教学氛围
  通常情况下,器乐作品尤其是一些名曲,用于充当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背景音乐是很适宜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的时候,配以器乐作品激发兴趣、营造教学氛围,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这一知识点时,在请学生阅读美日等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的同时,播放日本作曲家久石让的《天空之城》。这首乐曲是很著名的同名日本动漫主题曲,对于喜欢动漫的高中生来说,容易激发兴趣,从而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也很自然地铺垫随后有关文化产业的教学内容。用于烘托教学氛围的器乐作品以选择中外名曲为好,如《春江花月夜》、《秋日私语》、《星空》等。
  2.器乐作品使教材示例情境化
  《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教材示例大多图文并茂,但也有一些仅有文字资料。比如,教材在叙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举例中,只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背景的文字介绍。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让学生阅读示例的同时,播放该首器乐作品(《化蝶》部分),请学生说说作品包涵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哪些西方文化因素?使学生在感受和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有助于较好理解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意义。
  3.器乐作品可以深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碰到一些难以三言两语讲清楚的教学内容,这时候如果采用器乐作品进行教学,则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器乐作品是以其旋律、曲调而不是依靠歌词来抒发情感的,听者完全要通过听觉感受音乐,这为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提供了机会。例如:笔者在讲授“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两者的对比时,分别请学生欣赏钢琴曲《如诗般宁静》和器乐版的《国际歌》,让学生很好地感知两者旋律的区别。前者舒缓、优雅,后者强劲、有力;前者属于“优美”的审美范畴,体现出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后者审美范畴属于“壮美”,更能表达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在感知的基础上,学生们就能较易理解前者侧重于强调广度,后者则侧重于强调力度。
  4.器乐作品能升华教学主题
  通常,学生对于器乐作品不如声乐作品那么熟悉,尤其一些很有名的通俗声乐作品更是如此,但如果我们使用这些声乐作品的器乐版,因学生的参与感大增,他们就会自动代入歌词哼唱,这样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更理想。例如,在讲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一点之前或讲完之后可以播放器乐版的《龙的传人》或者《我的中国心》,由于这两首歌曲很有名,学生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在自动代入哼唱歌词时,就达到了学生自我感染、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很好地体悟到海外华人“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洋装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得到悄然的形成和升华。
  二、声乐作品与高中政治教学
  通过人声来表达的音乐作品被称为声乐作品,人声是音乐世界中奇妙和独特的形式,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充分说明了人声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1.歌曲运用和高中政治教学
  与器乐作品相比,歌曲类音乐作品有人声、有歌词,人们更容易理解其主题和思想情感。它可以用来导课,达到激趣的效果。譬如,在讲“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框时,可以选择播放王洛宾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男学生尤其喜欢这句“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在学生们开心随意的哼哼中,转换心思,集中注意力,静下心开始学习。
  歌曲类音乐作品有歌词,歌词本身也可以用于教学。特别是有些歌曲的歌词与教材内容相关,非常适合作为教学事例。例如,笔者在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时,播放屠洪刚演唱的《精忠报国》,显示全部歌词,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唱,同时思考哪些歌词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这首歌曲旋律刚健有力,演唱者唱得热血澎湃,歌词也写得豪情万丈,使学生们热情大涨,跟唱了一遍还要跟唱第二遍,回答问题既准确又到位。他们对“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精神等达成共识,不着痕迹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借助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实现思想政治课知情意的统一。   此外,歌曲类音乐作品还可以用来突破教学难点。教材在叙述“如何看待经典文化作品和流行文化作品”只列了两种观点:一种是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另一种是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并没有对什么是经典文化作品与流行文化作品进行概念区分。笔者是这样开展教学的:先播放李叔同的《送别》和周杰伦的《七里香》的作品片段,请学生判断何者为经典作品,何者为流行作品。然后请学生评价教材上的两种观点。他们很快就判断出前者属于经典作品,后者属于流行作品,根本无须教师费力解释什么是经典文化作品、什么是流行文化。由于通过歌曲类音乐作品将经典文化作品和流行文化作品具象化,学生在评价以上两个观点时显现出较好的思辨能力。他们能说出:流行文化作品中的一些作品经受住历史考验就会成为经典文化作品,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对立起来。
  2.电视音乐的运用与高中政治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作品在课堂上的运用并不少见。电视音乐是将音乐艺术和电视技术相结合,具有声音和画面同步作用的效果,能同时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如果恰当运用电视音乐进行政治课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视听兼具的深刻印象。例如,在“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这一目的教学中,笔者播放了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学生对周恩来总理很尊敬佩服,透过电视音乐的画面,听着歌者声情并茂的歌唱,学生们兴趣盎然。在视听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易直子谅之心油然而生矣”⑥。
  另外,电视音乐因其画面可以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对于一些需要全面把握才能深刻理解的教学内容,也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特别是一些制作相当精美的电视音乐。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的主题曲《爱延续》就是这样的电视音乐。这首电视音乐歌词通俗情深,演唱春风化雨,画面美轮美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笔墨书画词曲——展示得淋漓尽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既可以用于“传统文化面面观”的教学,又可以被用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教学。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并被它深深吸引,水到渠成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音乐,不论是器乐作品还是声乐作品,在选择作品时都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生情出发,注重正面引导,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进而发挥音乐的作用。另外,所选作品也要紧扣教材,恰如其分,适度运用,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
  古人云:“乐者,德之华也。”⑦“唯乐不可以为伪。”⑧音乐以其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达情感,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道德品质的作用。音乐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与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通的。荀子在《乐论》中就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在思想政治课中适当运用不同类别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好途径。
  注释:
  ①③④⑥⑦⑧(汉)司马迁.史记.乐书[M].中华书局.
  ②荀子.乐论.
  ⑤柏拉图.国家篇.
  参考文献:
  [1]罗展鸿,杨琦.浅谈音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2]程晓凤.略析声乐在20世纪器乐作品中的作用及演唱特点[J].音乐探索,2006(S2).
  [3]刘彩云.音乐作品的分类[J].歌海,1998(05).
其他文献
在写完《为联邦死者》一书后,罗厄尔说:“我一直想写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在43岁时我写出来了。”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他的最佳作品。事实上《为联邦死难者而作》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它将个人的历史和政治和文学材料中一段段插曲连接成一个雄伟的整体,将美国历史和文化与他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相互对照、彼此渗透。欧耐斯特·卡西拉说:“在历史中人类不断地回还到自己,他试图重新收集和实现他的整个过去的体验。”
摘 要: 诗词鉴赏无非“情景”二字,能够把握住其间的关系,那诗词鉴赏就不会那么难了。但在实际做题中,学生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把“情景”简单地理解为一对一的关系,从而混淆了几个与“情景”有关的概念,即一而概之地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衬托哀情”等一并归为“借景抒情”。因此,弄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情景关系 诗词鉴
摘 要: 组题、改题、命题是教师的日常工作,试卷的解析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试卷组题的理论到实践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提出在试卷组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语文试卷组题 试题编制能力 综合能力  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课时用于试卷的练习与讲解。试卷的解析是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在语文中,很多新授知识是在试题当中引出的。基于此,
摘 要: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前的挑战,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各地旅游城市建设和主题旅游项目推广的突飞猛进,既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中文和外语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了旅游就业市场的“香馍馍”。因此培养大批专业知识面广、导游技能强、高素质的导游人才,也就成为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共同的发展目标。本文以无锡工艺职业技
摘要: 金圆券改革是蒋介石政权在走向末路下最后挽救经济的方式。蒋经国治下的上海是金圆券改革最为彻底的城市,但是仍无法阻止经济崩盘的趋势。另一边,中共巧妙利用金圆券改革壮大自身的力量。本文通过1948—1949年出版的报纸对上海圆券改革的报道,还原金圆券改革下的上海。  关键词: 上海 金圆券改革 中共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正式宣布改革币制,希望这根稻草能挽救飘摇欲坠
摘要: 在李清照词的作品中“愁”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李清照的情愁、家愁、国愁等几个方面对其词中之愁进行释读,从而进一步走近李清照,揭示其作品的精深博大之处。  关键词: 李清照词 情愁 家愁 国愁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士大夫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语文素养的试金石。作者在多年的高中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以生活为源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书籍为支撑促使学生重阅读、以本性为前提鼓励学生写自我、以技巧为依托引导学生创新这四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个性化 四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知标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我结合教学案例,就新授课时问题情境设置谈谈看法。  【案例一】教学“千克的认识”时的导入  准备工作:讲台上摆放两个袋子,一大一小,大轻小重(肉眼看不
“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论证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学生在举例论证上却存在啰唆、重点不突出,陈旧、说服力不强等问题,虽据有“事实”,却不能使人信服。在例证的运用上,常常使用的是正反对比举例论证,方法单一,鉴于此,这里介绍几种举例论证的方法,使举例论证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一、简洁排叙,纵横捭阖。  学生举例常常提到屈原、司马迁,让人读来索然寡味,对于人所熟知的事例,考生列举时不妨选择古
摘要: 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都需要师生间通过语言来交流。所以,教师课堂用语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让学生较容易地接收教师的想法,教师如何表达是重点。本文浅议课堂用语在和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课堂用语 和谐课堂  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做,其效果有所不同。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其效果也不一样。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