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的实践性与创新性,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内容。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49-01
高中物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和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和探索的先导,求知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思考、探索、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导入新课,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研究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满意答案,给学生满足感和成功的愉悦。其次,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观察和实验时,生动讲述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我们要欢迎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问。学生一旦有了这种创造品格就会有创造的积极性,就会勇于实践。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事实正是如此,古今中外,任何科学学说的出现,都是源于大胆的猜想。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研究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规律时,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当通过实验证明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时候,他们表现的异常兴奋。这不仅有利于激起学生活泼的思维活动,更使之主动接受知识,激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我们要注意课堂施教过程的“活”,要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创造一种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思考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抽象出基本概念和规律,形成物理知识。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长此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有关的问题时,在帮助学生弄清感应线圈的绕向及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提出问题:既然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变化引起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会不会与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有关?若有关,又有怎样的规律呢?并让学生分组用提供的电流表、感应线圈等器材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同时将观察现象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引导学生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归纳,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的想法,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在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
四、利用物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如要学生学会使用物理仪器,就必须让他们多动手练习,掌握使用方法,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仅在黑板上讲各种自然现象、物理规律,就如同在学游泳的时候不下水,是根本无法真正学会的,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等动手能力,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技能和智能的密切结合。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并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操作活动。
在物理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研究课题”,我们应重视这些研究课题,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质疑,主动动手实验,做一些可行性研究,让学生的思维“新”起来。
鼓励学生小发明小创造。如制作光控窗帘、声控开关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等。实践证明这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创造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的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49-01
高中物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和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和探索的先导,求知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思考、探索、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导入新课,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研究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满意答案,给学生满足感和成功的愉悦。其次,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观察和实验时,生动讲述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我们要欢迎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问。学生一旦有了这种创造品格就会有创造的积极性,就会勇于实践。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事实正是如此,古今中外,任何科学学说的出现,都是源于大胆的猜想。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研究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规律时,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当通过实验证明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时候,他们表现的异常兴奋。这不仅有利于激起学生活泼的思维活动,更使之主动接受知识,激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我们要注意课堂施教过程的“活”,要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创造一种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思考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抽象出基本概念和规律,形成物理知识。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长此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有关的问题时,在帮助学生弄清感应线圈的绕向及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提出问题:既然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变化引起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会不会与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有关?若有关,又有怎样的规律呢?并让学生分组用提供的电流表、感应线圈等器材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同时将观察现象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引导学生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归纳,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的想法,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在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
四、利用物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如要学生学会使用物理仪器,就必须让他们多动手练习,掌握使用方法,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仅在黑板上讲各种自然现象、物理规律,就如同在学游泳的时候不下水,是根本无法真正学会的,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等动手能力,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技能和智能的密切结合。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并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操作活动。
在物理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研究课题”,我们应重视这些研究课题,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质疑,主动动手实验,做一些可行性研究,让学生的思维“新”起来。
鼓励学生小发明小创造。如制作光控窗帘、声控开关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等。实践证明这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创造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的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