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 变教为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近期在“变教为学教学改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教师感觉教得轻松了,学生学习更主动了。教师们普遍反映,短短一个学期就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各方面能力明显提高。本文为该校教师实施“变教为学”后所写。
  以往的教学,虽然总说“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实际到了课堂上,教师还是不讲不放心,把学生没来得及说的接上、把学生没想到的讲出来,并没有真正做到“变教为学”。
  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尝试着为学生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力图实现“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的课堂教学。本着“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变化中的不变,在复杂多样的事物中寻找规律”的出发点,把学习目标定位为:“探索并发现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其内角和是不变的,这个不变量就是180 度”。基于这样的目标,笔者设计了如下四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在方格纸上用直尺画出两个三角形。要求: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
  任务二:观察这两个三角形,看看什么变了,猜一猜什么没变,简单地记录下来,在小组中交流。
  任务三:你能验证你的发现吗?仔细想一想,你有多少种方法来验证你的发现?自己试试,再和同伴交流哪个方法更有效。
  任务四:回顾前面的过程,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今天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得到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都有哪些?利用这样的过程和方法还能得到什么?
  在学生试图完成前两个任务的时侯,教师观察到有学生想不到去观察“三角形内角和”,这时给出讲解提示:
  师:老师也找到了两个三角形(举起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块三角板),由这个小的三角形,变成这么大的三角形,请你看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边的长短变了,角的大小没变,都是90度、45度、45度。
  师: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进一步说明两个三角形什么没变?
  生: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没变。
  师:这是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变的,(拿起另一个大三角板)现在变成了这一个三角板呢?30度加60度等于90度,另一个角是90度,三个角的和也是180度。
  师:老师拿的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一样,你画的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呢?能有勇气进行大胆的猜测,说明你离成功不远了。谁能试着猜一猜?
  在以上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对三角板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其他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否相同。
  在任务三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有学生测量度数时出现了误差。此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看到大家量的有些出入,讨论一下,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就说明三角形内角和不是固定不变的180度呢?”
  关于这一问题,有学生坚持认为不一定是180度,并且到实物投影上来给大家演示,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地要给他解释。教师并没有急于给这位同学解释,而是对他说:“那你请哪位同学来解释这一问题。”把矛盾的化解工作交给了学生自己。
  在任务三的活动中教师还发现学生都在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没有学生采用其他方法。因此教师适时地提示:“既然180度是一个平角,有没有其他方式能验证呢?”这时就有学生把着眼点同时放在了三个角的观察上,有同学拿起了剪刀,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顶点对顶点,摆成一个平角。
  任务四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和反思的能力。学生在讨论中很好地总结出了如下的结论:今天得出的结论是三角形内角和是不变的,都是180度。所用的方法有测量和剪拼。运用这样的过程和方法还能得到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
  这样的一节课,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任务的设计上,抓住“在运动与变化中寻找不变”这一最本质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画、观察、验证等活动自主得出结论。教师上课的时候话语不多,看似“无言”,实则“有心”,无言之教深蕴着教师的良苦用心、设计精心和执著耐心。“无言”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用心为之。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侯适当提示,初步体会到了“变教为学”的意蕴。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 100070)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活动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本研究采用现场观察法,对c市72个集体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观察与评价。结果表明,等级较低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显著低于等级较高的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反馈”和“师幼互动”质量不高.初入职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质量不高。据此,研究者提出,可从关注薄弱园、教学活动的薄弱环节和初入职教师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质量.并建立幼儿园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第76页上有这样一个例题及“说明”:“例5 教室里有6行座位,每行7个,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说明]这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教室中的座位数是6个7的和,可以写成:6×7或7×6。”  《课标(2011年版)》第17页上还有这样一段叙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由此可知,“例5”是为学生体会整
“伟大的拉神啊,托特神还没有带来瓦吉特,请在瓦吉特离去之后就休息吧。即使风暴的到来让吾等困扰,但托特神让瓦吉特从风暴之中逃离,指引吾等通往冥界之路,以求灵魂的安息。吾等灵魂因此变得健全,瓦吉特也因此变得健全。”这是古埃及有名的祭祀咒语书《死者之书》第167章里记载的一段咒文。传说咏唱这段咒文,死者就能将瓦吉特,也就是“荷鲁斯之眼”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荷鲁斯是鹰头人身的古埃及神明。在古埃及神话里,
当学生到了小学高段,优等生学习经验越来越丰富,具备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学困生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与其他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在当前传统班级授课制下数学复习课越来越难上,教师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可能将是一种奢望。  对此,笔者结合本校学生学习起点低、发散性思维能力差、知识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尝试了在数学复习课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搭建了平台。下面以“长方体
大家好,我是经五路小学三年级2班的刘骏希。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是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   生活在战后的孩子,童年大多是凄惨的。可是,有的孩子,即使生活在苦难里,却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如果你不相信,就去看一看这本《佐贺的超级阿嬷》吧。   故事讲的是,小主人公德永昭广,在八岁那年,被迫离开家乡,来到佐贺的外婆家。这里没有玩具,没有朋友,甚至连带他来的母亲也转身离开了。迎接他的,是一间
《学前教育法》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唯一“拟在任期内提请审议”的教育类立法项目。当前,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完成,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深化改革的政策。2004年起,全国人大持续多年组织开展学前教育立法调研,学界积极开展了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是在这些实践、政策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依然存在的
读出“几时差几分”是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届学生的错误率总是居高不下。许多教师把错误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学生“看错时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 “看错时针”?“看错时针”的背后会不会藏着其他原因?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分析,追根溯源。  一、问题再现  图1  在一次教研课的后测中,此题错误率高达45%,也就是说一个班级中,差不多半数的学生都做错了。笔者对这些做错的学生进行访谈
当前的教育由关注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聚焦到了学生精彩的课堂学习,这一趋势在2011年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后愈加明显,但在注重学生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缺陷。一是有些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尚缺,课堂上不能做到及时反馈,放开来又收不拢,以致时间不够草草收场。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课堂反馈不足,学习效率不高。  笔者在教学中也曾多次遇到过此类问题。如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计”一课时,也曾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
【摘要】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南京市某幼儿园和某小学共90名4~8岁儿童的溶解概念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儿童对溶解现象的认识和儿童对“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的科学概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思维发展阶段的儿童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在解释溶解概念时经常混淆“溶化”与“融化”这两个概念;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倾向于强调外力因素作用在溶解过程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儿
中专毕业的那个夏天,我找不到工作,只得赋闲在家。爸爸操心我的未来,去几家医院打听招聘事宜。他得知有家医院确实急需一名医生,而且刚好跟我所学的专业对口。   回來后,爸爸便开始和妈妈费心商量着该如何求人办事。看着愁眉不展的父母,我心里很愧疚。我知道,是因为自己学历太低、能力不足,才会在求职中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   然而,即使这次托关系成功了,那以后呢?难道以后我也只能这样不断让父母为我担心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