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感悟;能力;自主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95—01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课标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练”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尊重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小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从朗读开始的,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深化语文课堂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读每篇课文时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的一句,有的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有的学生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阅读教学中“读语悟其情”的目的。
二、以读引读,读中感悟
在读中感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这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首先,笔者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创设情、境,播放有关杨梅树吮吸甘露的图景,启发学生由其意境美联想到语言文字,再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不仅读出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文字也会通过感悟储存在学生脑中。另外,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象,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以练导读,提高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练习中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自读自悟的机会,在生动活泼、乐此不疲的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积淀,优化语文教学。如,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的4、5、6自然段时,由于这三段的构段方法相同,笔者便把读思、读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设计读写结合训练:天空里还会变些什么来?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几句话。实践证明:通过引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发现课文构段的规律,可以习得方法,启迪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读思、读说与读写结合,先说后写,水到渠成,能够为单元的作文教学做好厚厚的铺垫。
四、自主阅读,放飞心灵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欣赏性的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95—01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课标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练”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尊重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小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从朗读开始的,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深化语文课堂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读每篇课文时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的一句,有的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有的学生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阅读教学中“读语悟其情”的目的。
二、以读引读,读中感悟
在读中感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这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首先,笔者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创设情、境,播放有关杨梅树吮吸甘露的图景,启发学生由其意境美联想到语言文字,再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不仅读出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文字也会通过感悟储存在学生脑中。另外,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象,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以练导读,提高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练习中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自读自悟的机会,在生动活泼、乐此不疲的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积淀,优化语文教学。如,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的4、5、6自然段时,由于这三段的构段方法相同,笔者便把读思、读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设计读写结合训练:天空里还会变些什么来?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几句话。实践证明:通过引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发现课文构段的规律,可以习得方法,启迪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读思、读说与读写结合,先说后写,水到渠成,能够为单元的作文教学做好厚厚的铺垫。
四、自主阅读,放飞心灵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欣赏性的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