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社会都关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的幼儿成为创造型人才,自然也成了每个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好动、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打击乐器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性。那么,教师如何在打击乐教学中结合幼儿好动、好奇心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
1.营造宽松环境,让幼儿自主认识乐器,并借乐器的不同音色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能否主动参与学习,并非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在教育活动中,要实现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影响,让教育转化为幼儿真实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真正理解“规程”所提出的“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与幼儿身心特点相符的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儿才能向着教育目标方向主动发展。
其次,要注意教师的教应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而不是教师单方面主宰的活动。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教师若不通过类比思维启发幼儿提取已有的劳动经验,就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由于整个活动教师始终像伙伴似的与幼儿合作、商量、讨论进行,教师也就不需要用其它手段来保证幼儿学习行为的持续,维持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然后,教师“教”的过程,要随时观察幼儿的反馈来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赢得幼儿积极的配合。特别是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活动。教师如脱离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操作,幼儿极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拨弄乐器声响刺激而兴奋忘形,以致教师难以调控。
最后,教育过程中要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意见及与教师、同伴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打击乐器有各种不同的音色:鼓的声音与小铃的声音迥然不同;小铃的声音与三角铁的声音虽相似,但仔细听却有一定的差别;双向梆子与蛙鸣筒的声音也不一样等等。如:在玩打鼓和小铃的游戏中,听到鼓的声音时幼儿会做老虎、熊等笨重、凶猛的动物或洗衣拉物的动作;在敲小铃时,幼儿就做小鸟飞、小鱼游等灵巧的动作等。
2.利用各种废旧物品。从乐器的制作上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根据幼儿打击乐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相应手段,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所操作的乐器,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可发出声音的、与自己所持乐器相同或相近的物品,发动幼儿从家里找来各类废旧材料:小棒、铁制小棍、铝盒、易拉罐等,将陶制的小猪装上硬币,充当打击乐的“沙球”,两个圆形木板钻出小洞为“响板”,废旧自行车铃充当“碰铃”,废旧礼品盒中的圆筒配上小棍为“响筒”,饮料罐的铝盖穿上铁丝充当“手铃”,还可以制成木鱼、串铃等等。
各种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获得新生命。在琴声的伴奏下,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演奏熟悉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看星》《铃儿响叮当》《鲜花开》《洗手帕》等。幼儿的父母平时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乐器,开“家庭自制乐器演奏会”,从而使幼儿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3.通过创编乐谱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到了大班,对音乐的节奏和打击乐器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引导幼儿参加制定音乐作品的配器方案,和参加编制变通总谱的过程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音乐结构。例如:在学习了《大雨小雨》这首歌曲之后,我在一次复习课上,问幼儿:如果我想给这首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你们说该用什么乐器表现大雨?又该用什么乐器表现小雨呢?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热烈地讨论开了。有的说要用鼓来表现大雨,有的说要用沙球来表现大雨,有的说要用小铃表现小雨,有的说要用圆舞板表现小雨……最后,我们根据乐器的音色,大家决定用铃鼓和沙球来表现大雨,用小铃、三角铁和圆舞板来表现小雨。
又如,在《虹彩妹妹》这首乐曲的编配过程中,先让幼儿反复地倾听,感知音乐,再启发幼儿探讨作品结构,知道乐曲由两段组成,并且是相同的。再进一步发现每段乐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句又由四拍组成,在完全掌握了乐曲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编图形谱。这些创编活动,不但能提高幼儿对打击乐的认识,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责任编辑 赵霭雯
1.营造宽松环境,让幼儿自主认识乐器,并借乐器的不同音色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能否主动参与学习,并非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在教育活动中,要实现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影响,让教育转化为幼儿真实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真正理解“规程”所提出的“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与幼儿身心特点相符的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儿才能向着教育目标方向主动发展。
其次,要注意教师的教应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而不是教师单方面主宰的活动。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教师若不通过类比思维启发幼儿提取已有的劳动经验,就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由于整个活动教师始终像伙伴似的与幼儿合作、商量、讨论进行,教师也就不需要用其它手段来保证幼儿学习行为的持续,维持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然后,教师“教”的过程,要随时观察幼儿的反馈来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赢得幼儿积极的配合。特别是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活动。教师如脱离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操作,幼儿极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拨弄乐器声响刺激而兴奋忘形,以致教师难以调控。
最后,教育过程中要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意见及与教师、同伴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打击乐器有各种不同的音色:鼓的声音与小铃的声音迥然不同;小铃的声音与三角铁的声音虽相似,但仔细听却有一定的差别;双向梆子与蛙鸣筒的声音也不一样等等。如:在玩打鼓和小铃的游戏中,听到鼓的声音时幼儿会做老虎、熊等笨重、凶猛的动物或洗衣拉物的动作;在敲小铃时,幼儿就做小鸟飞、小鱼游等灵巧的动作等。
2.利用各种废旧物品。从乐器的制作上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根据幼儿打击乐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相应手段,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所操作的乐器,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可发出声音的、与自己所持乐器相同或相近的物品,发动幼儿从家里找来各类废旧材料:小棒、铁制小棍、铝盒、易拉罐等,将陶制的小猪装上硬币,充当打击乐的“沙球”,两个圆形木板钻出小洞为“响板”,废旧自行车铃充当“碰铃”,废旧礼品盒中的圆筒配上小棍为“响筒”,饮料罐的铝盖穿上铁丝充当“手铃”,还可以制成木鱼、串铃等等。
各种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获得新生命。在琴声的伴奏下,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演奏熟悉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看星》《铃儿响叮当》《鲜花开》《洗手帕》等。幼儿的父母平时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乐器,开“家庭自制乐器演奏会”,从而使幼儿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3.通过创编乐谱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到了大班,对音乐的节奏和打击乐器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引导幼儿参加制定音乐作品的配器方案,和参加编制变通总谱的过程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音乐结构。例如:在学习了《大雨小雨》这首歌曲之后,我在一次复习课上,问幼儿:如果我想给这首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你们说该用什么乐器表现大雨?又该用什么乐器表现小雨呢?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热烈地讨论开了。有的说要用鼓来表现大雨,有的说要用沙球来表现大雨,有的说要用小铃表现小雨,有的说要用圆舞板表现小雨……最后,我们根据乐器的音色,大家决定用铃鼓和沙球来表现大雨,用小铃、三角铁和圆舞板来表现小雨。
又如,在《虹彩妹妹》这首乐曲的编配过程中,先让幼儿反复地倾听,感知音乐,再启发幼儿探讨作品结构,知道乐曲由两段组成,并且是相同的。再进一步发现每段乐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句又由四拍组成,在完全掌握了乐曲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编图形谱。这些创编活动,不但能提高幼儿对打击乐的认识,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责任编辑 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