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世代相传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冰之旅”,为了友谊与合作
  
  今年4月11日至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了日本。这次访问,被称之为“融冰之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自2000年以来,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跌入了低谷——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中止了将近七年,两国的政治关系处于冰封状态。这种状态直到2006年10月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才有所改变。安倍首相的访华当时被称之为“破冰之旅”,这次温总理的访日自然就被称之为“融冰之旅”——融化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的那座“冰山”。
  访日期间,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了名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温总理说,为友谊与合作而来,是这次访问日本的目的。温总理的坦诚与务实、亲切与平和,在访日期间给日本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赢得了中日两国舆论界的高度赞扬。
  
  “中日友好最终有利于两国人民”
  
  温总理这次访日,是中日关系的一大转折。过去几年,中日两国,不仅国家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僵局,就是民间之间的感情也冷淡到了极点。2005年的春夏,我国一些地方就发生过多起针对日本的游行。这些事情的发生,固然有历史的、现实的、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不能说与当时两国之间关系冷淡、缺乏互信毫无关系。
  中日两国是近邻,有着2000多年交往的历史。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双方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增长非常快。如双边贸易在1972年是11亿美元,2006年是2074亿美元,增长将近200倍;日本对华投资额1982年是1.7亿美元,2006年是580亿美元。但长时间两国关系冷淡,缺乏互信,终究会对两国的经贸往来造成一定的影响和伤害。有专家指出,近两年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和日本对华投资都呈现下降的趋势。日本现在成了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落在了美国和欧盟之后。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必须打破两国关系的僵局,通过互访,建立互信互惠关系。而这样做,将最终有利于两国人民。温总理就说:“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前景广阔。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日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两国经济的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温总理这次访日,在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谈中就两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涵达成了共识,双方还对落实这个战略互惠关系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计划和步骤,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等。这对两国人民来说是好事,对亚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都是好事。《印度时报》就指出,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日关系取得进展,对整个亚洲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让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世代相传
  
  温总理在3天的访日期间,除了高层接触、会谈之外,还广泛接触日本民众,出席两国体育文化年开幕式,与普通农民一起栽西红柿苗,和日本大学生打棒球。温总理这么做,是为了表达我们国家和平发展、真诚和日本友好合作这么一种善意的信号。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温总理整个行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中国总理尝试用他的脚步、对话与微笑,化解日本各界人士心中对中日关系发展前景的种种顾虑,而这一切得到了日本方面的积极回应。温总理的融冰期望表达得十分充分。
  但要融掉中日之间的整座冰山,还需要双方坚持不懈的努力;除了双方政府间的努力外,民间也需要通过扩大交流、加深理解、增进感情来一起努力。因为国民感情非常重要,两国关系的维持和发展需要国民的支持,需要国民反映出来的社会舆论的支持。因此,我们在增进对中日友好、合作共赢的感情方面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一些认识。
  
  一、正确认识中日交往的历史
  中日交往有2000多年的历史。应该看到,比起短暂的两国交恶、战争的历史,两国之间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历史要悠久得多。当然,近代以来,特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屠杀掠夺中国人民,犯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罪行,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最为惨痛的灾难记忆,至今无法忘却。但无法忘却并非是为了让仇恨继续下去。温总理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坚持向前看,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领导人多次在历史问题上表明态度,公开承认侵略并对受害国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积极评价。我们衷心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日本的历史,在近代(明治维新)以前,是以中国为师;在近代至二战,是以欧(西方)为师;二战以后,则是以美国为师。这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它在它的每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都是以当时最发达的国家作为学习的榜样。中国曾经是日本的老师,唐代日本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来学习中国文化,鉴真和尚远渡日本播撒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种子,至今在日本受到尊敬和纪念,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且津津乐道的事。但我们也要看到,近代以来,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以后,我国的爱国志士仁人,曾纷纷跑到日本去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民主政治思想来改造中国、复兴中国。如:孙中山、周恩来、鲁迅、郭沫若等等。我们过去所熟知的是,在日本文化中,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响与痕迹;但也有专家指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科学语汇中,就有大量的名词术语,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离开了这些名词术语,可能交流都会有困难。可见,文化的交流,影响是相互的,受益也是相互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平等的姿态来学习所有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温总理在日本国会的演讲,就不仅谈及秦汉以来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历程,更不忘明治维新后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历程,并特别提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到了日本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帮助,对此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二、理性看待日本
  由于我们的前辈遭受了太多的战争苦难,由于日本的右翼势力频频在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二战中国劳工索赔以及二战期间慰安妇问题上或歪曲历史或设置障碍或无理阻挠,因而“日本军国主义会不会复活?”“中日之间是不是免不了再有一战?”之类问题,始终像梦魇一样缠绕在许多中国人的心头,也成为影响中日之间民间感情的重要原因。那么,这些担忧有没有必要呢?
  首先要看到,二战后的日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经过系统的民主改造,原来发动战争、导致法西斯主义的专制体制已不复存在,禁止垄断等经济民主化措施也得到有力推行。更重要的是,日本宪法中有一条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和平条款”。它宣布放弃战争和不保持武装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尽管日本国内确实有一股要求修改宪法、修改“和平条款”的势力,但要看到修宪并非易事,日本民众中坚守和平理念的力量还比较强大,日本右翼势力的聒噪并不能代表日本人民的主流意见。
  其次要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而且,在和平、自由、民主、人权、法治越来越成为普世价值的今天,国家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上个世纪你死我活那种关系。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都意识到,只有和睦相处,建立起战略互惠的关系,才能和平发展,实现双赢。
  
  三、冷静面对中日之间的争端和问题
  温总理的“融冰之旅”,使中日之间冰雪消融,春意渐浓,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但这并不是说,中日之间过去存在的争端和问题就都消除了。中日之间,要融化多年形成的冰山,还真是任重道远。除了前述历史遗留问题外,还有钓鱼岛归属的争端及东海大陆架问题,还有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插手台湾问题,暗中支持台独势力等等。这些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另外,中日两国在经济方面处于既依存互补,又互相竞争的状态,这也必然会产生一些摩擦乃至争端。其实,这在国与国之间是一种正常状态。我们要学会冷静面对。在当今世界这个大格局下,中日需要合作而不是对抗,因为合作对谁都有利。这就是战略互惠关系。用温总理的话来说:“‘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尽管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根基,如同泰山和富士山一样不可动摇。”
其他文献
[阅读导引]  下面两篇美文很感人。一篇是写动物的,一篇是写植物的,都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两位作者国籍不同,他们用不同的经历引领我们解读生命,字里行间教人向善。仔细阅读品味,你一定受益匪浅。  ——本期特邀主持:邓德明  一个夏日的下午,我在山间休憩,一边吃着三明治,一边欣赏着眼前的自然景色。  这里的自然景色有诗一般的意境。我沉醉在美妙的景色之中。这时有一只黄蜂开始绕着我嗡嗡地飞,这让我非常扫兴
例1 2007年初,《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①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②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③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④“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⑤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⑥在常用文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在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能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要不然我就会饿死。于是,几乎是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同学们,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生活就是这样,每当太阳升起之时,我们
摘 要:以“钠及其化合物”的高三复习课为例,尝试利用“情境—问题—能力”设计教学,通过巧设情境、重组实验、设置认知冲突、创建开放性问题等策略引出深阶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关键能力;化学表征;重组实验;实验探究;认知冲突;开放性问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很多老师急于赶进度,已经习惯于“知识梳理,考题选讲,练习强化”这种模式教学,导致课堂过于沉闷,
一、动词的基本形式    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部分,按照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常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通常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则不能直接带宾语。英语中动词有五种基本形式: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式,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这五种形式和助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的各种时态和语态。  [经典试题]Our teacher said light _______ faster than soun
例文二    亲爱的爸爸:  你好!但愿你好。  先听我填的一首祝酒词《水调歌头》吧。  马年十四,欢饮达旦,父大醉,作此词以记之。  鲍鱼几时有?把酒问“华天”。不知家中妻儿,是否已入眠?我欲借醉归去,又恐顶头上司,扫兴眉头悬。起身敬酒去,有苦在心田。开瓶盖,杯见底,夜无边。不应有恨,何事只对酒杯言?人有逢场作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免。但愿妻梦久,不睡洗手间。  老爸,此词所填的是否属实?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心智还未成熟,他们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小学阶段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中学与大学阶段。与其他科目相比,美术科目往往没有特别明确与具体的知识点,这就使小学生在学习与理解的时候显得相当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运用“同课异构”,通過这种思想来打造出一堂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同时降低教学内容理解难度的美术教学课。   关键词:同课异构;小学美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并且大力倡导运用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针对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性教学情境、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以及创设扮演类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
摘 要:開展课外拓展性阅读是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有效途径。阐述拓展性阅读课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论述拓展阅读课的设计原则,并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课为例,探索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实际教学中。   关键词:拓展阅读;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一、研究缘起   近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历史教学日益强调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就初中阶段来说,2011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
青春期的许多女孩为自己面部及手臂、下肢上较多的体毛而烦恼。有的夏天不敢穿裙子或短袖衬衣,有的想尽办法恨不能将体毛“斩尽杀绝”,还有的怕自己生病了,整日忧心忡忡。其实,毛发较多较重对绝大多数女孩来说是正常的。  按理说,女孩的皮肤应该白净细腻,身上体毛较轻,但实际上并非人人如此。国外有人统计,在15~44岁的正常女性中,有30%的人有小须,9%的人面颊部汗毛明显,6%的人面部两侧毛发较重。至于手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