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重要举措。通过在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六条思政教育元素,辅以科学的施教策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所属的测试技术与传感器领域是我国当下和未来着力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这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时也为这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专业课程;施教策略;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12-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高校专业的各类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思政被当作高校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学和价值取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高校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探寻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融合点,把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形成课程育人格局,是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
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高校专业新课程体系教育理念下,高校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而实现高校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本专业高技能、高素质的全方位技术人才的发展目标。换句话说,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方针,实施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3]。
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同时现有的关于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具体地,我们可以总结当前高校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第一,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不够明确(即实施路径不明确)。第二,关于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即评价体系不完善)。因此,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培养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校专业新课程体系教育理念下,高校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而实现高校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本专业高技能、高素质的全方位技术人才的发展目标[4]。
三、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主要讲授测试技术与传感器绪论、信号及其描述、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常用传感器与敏感元件、信号的调理与记录、信号处理初步等内容,是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四年级上学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而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当下和未来要着力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启发教育、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科学施教,立德树人,如图1所示。
(一)讲授测试技术的历史发展,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内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思政案例分析,即以黄大年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为例,讲授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重要意义,用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介绍测试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介绍测试系统在我国大型起重设备、旋转设备、高铁设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举例说明相关量(如振动、应力、应变)的测量、测试系统的研发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举例测试技术应用不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介绍社会上一些企业环保监测数据造假,任意改变或调整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如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等,使得监测数据达标,或者通过生产七两、八两秤欺骗消费者等实例,向学生传达我国公民应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机动车司机乱鸣喇叭”的社会现象为例,通过滤波器、信号放大等处理方法,可以准确识别乱鸣喇叭车辆位置,使得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要有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分析测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了解信号描述与分类方法,掌握信號的频谱分析方法。概括国内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测量的基本知识,介绍我国传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我国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从国外进口,强调传感器技术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内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差距,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国外的决心,使学生深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借助榜样案例向学生传递创新创业精神
掌握测试系统静态、动态特性。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屈梁生院士和台湾黄锷教授在信号谱分析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如首次提出全息谱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新理论等,使学生掌握信号的频谱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具有像屈院士和黄教授一样的创新创业精神。为突破我国高端芯片的一些卡脖子技术,结合一些大型企业在手机芯片自主研发上的成就,如开发天罡芯片、巴龙5000芯片等,向学生传递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要具有“科技强国、创新兴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六)强调传感器工作原理鼓励学生树立绿色生态理念
以一些典型传感器为例,如振动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硅光电池或其他环境传感器等,通过重点讲述振动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强调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绿色环保,引导学生在今后选用传感器或从事传感器研发工作中要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的理念。
四、思政教育的效果及施教思路
思政内容在本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四年级“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这门课程中讲授,学生普遍对本课程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期末考试中,所教授的年级学生在本门课程期末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考研的选择上,本年级学生中大约有50%报考了测试技术与传感器为研究方向的相关专业。
(一)深化教师思政教育观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人生导师和学业指导者,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5]。教师自身政治素养过硬、理想信念坚定、德行品行端正,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深化思政教育观念,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能力、 有创新、有正确价值观的新兴应用型人才。
(二)提高课程思政施教质量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是我国当下和未来要着力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将爱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人生观和绿色生态观等深入到整个课程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所学专业背后更深邃的文化内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6]。通过这个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能力、有创新、有正确价值观的新兴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通过对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思政教育的施教策略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课程讲授时融入专业课的六点思政元素。通过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表现,验证思政教育所起到的良好效果。由于目前集成电路行业还在高速发展中,课程中的案例和施教策略本身也需要不断更新。
參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代德伟,蔡云龙.新时代高校工科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与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5):57-61.
[3]赵丽玲,杨春艳.高校工科课程思政改革的特点与实践关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0):29-33.
[4]李雅善,南立军,王艳君,等.地方本科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0(35):144-147.
[5]吴有龙,徐楠,杨忠,等.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电路与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物联网技术,2021,11(2):118-120.
[6]马廉洁,张玮,周立斌.理工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认识与反思[J].高教学刊,2020,6(20):189-192.
◎编辑 鲁翠红
[关 键 词] 专业课程;施教策略;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12-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高校专业的各类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思政被当作高校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学和价值取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高校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探寻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融合点,把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形成课程育人格局,是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
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高校专业新课程体系教育理念下,高校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而实现高校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本专业高技能、高素质的全方位技术人才的发展目标。换句话说,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方针,实施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3]。
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同时现有的关于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具体地,我们可以总结当前高校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第一,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不够明确(即实施路径不明确)。第二,关于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即评价体系不完善)。因此,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培养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校专业新课程体系教育理念下,高校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而实现高校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本专业高技能、高素质的全方位技术人才的发展目标[4]。
三、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主要讲授测试技术与传感器绪论、信号及其描述、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常用传感器与敏感元件、信号的调理与记录、信号处理初步等内容,是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四年级上学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而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当下和未来要着力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启发教育、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科学施教,立德树人,如图1所示。
(一)讲授测试技术的历史发展,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内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思政案例分析,即以黄大年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为例,讲授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重要意义,用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介绍测试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介绍测试系统在我国大型起重设备、旋转设备、高铁设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举例说明相关量(如振动、应力、应变)的测量、测试系统的研发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举例测试技术应用不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介绍社会上一些企业环保监测数据造假,任意改变或调整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如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等,使得监测数据达标,或者通过生产七两、八两秤欺骗消费者等实例,向学生传达我国公民应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机动车司机乱鸣喇叭”的社会现象为例,通过滤波器、信号放大等处理方法,可以准确识别乱鸣喇叭车辆位置,使得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要有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分析测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了解信号描述与分类方法,掌握信號的频谱分析方法。概括国内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测量的基本知识,介绍我国传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我国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从国外进口,强调传感器技术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内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差距,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国外的决心,使学生深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借助榜样案例向学生传递创新创业精神
掌握测试系统静态、动态特性。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屈梁生院士和台湾黄锷教授在信号谱分析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如首次提出全息谱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新理论等,使学生掌握信号的频谱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具有像屈院士和黄教授一样的创新创业精神。为突破我国高端芯片的一些卡脖子技术,结合一些大型企业在手机芯片自主研发上的成就,如开发天罡芯片、巴龙5000芯片等,向学生传递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要具有“科技强国、创新兴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六)强调传感器工作原理鼓励学生树立绿色生态理念
以一些典型传感器为例,如振动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硅光电池或其他环境传感器等,通过重点讲述振动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强调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绿色环保,引导学生在今后选用传感器或从事传感器研发工作中要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的理念。
四、思政教育的效果及施教思路
思政内容在本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四年级“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这门课程中讲授,学生普遍对本课程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期末考试中,所教授的年级学生在本门课程期末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考研的选择上,本年级学生中大约有50%报考了测试技术与传感器为研究方向的相关专业。
(一)深化教师思政教育观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人生导师和学业指导者,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5]。教师自身政治素养过硬、理想信念坚定、德行品行端正,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深化思政教育观念,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能力、 有创新、有正确价值观的新兴应用型人才。
(二)提高课程思政施教质量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是我国当下和未来要着力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将爱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人生观和绿色生态观等深入到整个课程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所学专业背后更深邃的文化内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6]。通过这个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能力、有创新、有正确价值观的新兴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通过对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思政教育的施教策略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课程讲授时融入专业课的六点思政元素。通过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表现,验证思政教育所起到的良好效果。由于目前集成电路行业还在高速发展中,课程中的案例和施教策略本身也需要不断更新。
參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代德伟,蔡云龙.新时代高校工科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与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5):57-61.
[3]赵丽玲,杨春艳.高校工科课程思政改革的特点与实践关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0):29-33.
[4]李雅善,南立军,王艳君,等.地方本科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0(35):144-147.
[5]吴有龙,徐楠,杨忠,等.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电路与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物联网技术,2021,11(2):118-120.
[6]马廉洁,张玮,周立斌.理工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认识与反思[J].高教学刊,2020,6(20):189-19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