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锡伯族民间文学之民歌民谣谚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14382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212-02
  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漫长的文明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大量光辉灿烂、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深深植根和繁荣于民间,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它是祖先创造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来自古老的肃慎锡伯部,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渊源。据2012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锡伯族全国总人口为190481人(数据截止2010年)。其中辽宁省锡伯族人口132615人,占全国锡伯族总人口的70%。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铁岭、朝阳、锦州、丹东、瓦房店、凤城等地。由此可见,锡伯族虽然人数不多,但在辽宁的分布还是相当广泛的,这为锡伯族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锡伯族是一个古老且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先后经历了渔猎文化、山林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屯垦戍边文化和当代文化等不同的发展时期,各个发展时期都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居住、服饰、饮食、生产、工艺、葬俗等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歌舞音乐、民间戏曲、民间文学等文化遗存。
  锡伯族民间文学是锡伯族留给后世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成为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锡伯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歌、民谣、谚语,其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富有深刻哲理,且又颇具民族特色。
  一、民歌
  锡伯族民歌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寄托了锡伯族人民对纯真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在锡伯族民间流传相当广泛。民歌中广为流传的有《萨满歌》、《打猎歌》、《亚奇娜》、《摇篮曲》等。《萨满歌》是锡伯族人信仰的原始萨满教的萨满跳神作法时唱的歌。就其内容而言,有驱鬼避邪的、有祭祀祖先的、有敬拜神灵的。如:“筷子哪有马杆长,树大怎能遮太阳。魔鬼不要撒瘟疫,坑害好人神不容。马不套缰成野马,野狼不打成妖精。叫声恶魔听仔细,赶快滚回阴山去。” 歌词中反映了锡伯族人民憎恨邪恶,敢与妖魔作斗争的顽强精神。《打猎歌》体现了古代锡伯族人的渔猎生活,是当时真实生活的写照。如:“雪飘如蝶飞,驰骋共撤围;踏遍千重山,猎夫凯歌回。”这首民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期锡伯族人民不畏艰险、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战天斗地的豪放情怀和捕猎获胜凯旋而归的情景。《亚奇娜》是一首古老的叙事民歌,表现的是一对贫困而勤劳的夫妇,齐心协力、相亲相爱,搏击江水捕鱼忙,披星戴月走山林的渔猎生活的幸福与甜美。如:“亚奇娜,咱夫妻,恩爱相处谋生计。亚奇娜,谋生计,撒网打鱼到江边。亚奇娜,到江边,风里雨里没房住。亚奇娜,安新居,木梭穿线织鱼网……亚奇娜,咱夫妻,欢歌喜舞生活甜。” 《摇篮曲》也是一首古老的锡伯族民歌,它歌词不固定,由母亲荡起摇篮,用催婴儿入睡的固定曲调随口自编,轻轻吟唱,音调柔和而悠扬。如:“摇摇喳,巴卜喳,宝宝好好睡觉吧。摇摇喳,巴卜喳,明天抱你去看操。摇摇喳,巴卜喳,将军年纪虽然小,胆子大来本领高。”以上这几首民间广为流传的民歌描述了古代锡伯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年代虽已久远,但却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反映了锡伯族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崇尚与向往。
  二、民谣
  民谣在锡伯族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世代相传的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健康,老少皆宜,喜闻乐见。如童谣《小白羊》唱到:“小白羊,胡须长,穿皮袄,高鼻梁,咩咩叫,跪着吃奶报答娘,长大成人不孝母,此人不如小白羊”。这首民谣反映了锡伯族人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是大人在游戏中教给儿童,使儿童在玩耍中就领会了这个深刻的道理。又如《亿苦谣》唱到:“地了场光衣裳破,扛活回家挨大饿。肚皮贴着脊梁骨,夜里围着火盆坐,出入披着麻袋片,灶坑天天少烟火”。这首民谣反映了锡伯族穷苦农民给地主扛长工的苦难生活及受到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悲惨情景。再如《拿命换》中唱到:“要吃地主饭,就得拿命换。鸡叫就起身,半夜吃早饭。下地带小跑,东家还嫌慢。歇气三袋烟,多说一袋半。八根肋条骨,累折一对半。”这首民谣痛斥了地主老财对穷苦人民的剥削与压榨,也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民谣之所以源远流长,流传甚广,主要是语言简练、朗朗上口,且真实的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生活处境与爱憎所向,是老少皆宜的口头民间文学形式。
  三、谚语
  谚语是锡伯族民间文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通俗、形象、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哲理。它是锡伯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含有朴素的哲理,具有教育意义,且具民族特色。如“尽管狼在嚎叫,骏马照样奔驰”,“山高脚更高,河宽桥更宽。”此两则谚语反映了锡伯族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智夺胜利的奋斗精神。又如:“冻的是懒人,饿的是闲人”,“一天省一把,三年买匹马。”“懒人好装病,馋人好上供。”此三则谚语言简意赅,道出了锡伯族人民憎懒爱勤,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劳动致富的优良品格。再如:“金子越磨越亮,木炭越洗越黑”,“谎言骗过了别人,影子瞒不过太阳”,此两则谚语反映了锡伯族人民诚实、坦率的广阔胸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叫唤的雀儿没食吃”,这则谚语,则讽刺了那些整天呱呱乱叫,油嘴滑舌,光说不做的人。告诫人们只有脚踏实地,少说多做,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锡伯族这些古老的谚语由于广泛流传于民间,且通俗易懂,所以人们从小耳濡目染,不仅记住了这些谚语,也深明其中的哲理,并在生活实践中深刻体会,身体力行,也使这些谚语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而流传至今。
  锡伯族民间文学中的民歌、民谣、谚语,内容涉猎广泛,想象奇特丰富,语言质朴活泼,颇具民族特色,且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义。通过对锡伯族民间文学之民歌、民谣、谚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锡伯族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轨迹。
  作者简介:
  杨小梅(1968-),女,教授。
其他文献
夏秋季节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活跃,鱼塘内如果施肥投饵量大,很容易发生塘鱼因缺养而出现浮头现象。如果塘鱼出现浮头不及时进行解救,就会引起塘鱼窒息死亡。因此,平时要加强鱼
犊牛大肠杆菌病即犊牛白痢,是由一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就可以随乳汁或其它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新生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47-01  前《赤壁赋》的开篇交代了时间是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课本注释给“既望”的解释是“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望日”即为农历十五的月圆之夜。笔者认为这个“望”字实为理解这篇文章的秘钥,苏子著此文处处不离这个“望”字,“望”除了表明时间,还有结构全文的作用。如果抓住“望”字的本义生发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211-01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是美育的主要途径,它的目的是培养人文精神。通过丰富人的情感与美感体验
中国牧业商情网盟(www.my158.cn)是国内首家畜牧业网上纯商务平台、网上贸易市场,下设中国畜牧良种网、中国兽药招商网、中国饲料供销网、中国畜牧装备网、中国牧业广告网、中国牧
期刊
【摘 要】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阅读教学;激发兴趣;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21-0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
普鲁兰酶是一类脱支酶,在食品、纺织、制药、洗涤剂和饲料行业有重要的用途和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诱变、产酶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研究,以期为普
腹腔镜手术因创伤面小和术后恢复期短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手术中常采用止血夹对术中的破裂血管进行结扎,常用的止血夹为钛夹或高分子夹,但钛夹需二次手术取出,高分子夹降解速度过快,因此研究一种既能自行降解,又具有较好的服役力学性能的新型止血夹尤为重要。镁合金由于其密度低、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Mg-3Zn-0.2Ca-0.5Y合金,探究了铸态、挤压态合金及不同退火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合
植物内生真菌是在植物寄主中度过全部或近乎全部生活周期而不使寄主表现任何症状的一类真菌。它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真菌类群,几乎所有的植物组织中,都发现有内生真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