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属于德育范畴,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授课时如果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只会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政治课堂上干巴巴的讲解说教,而且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时间性很强,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把图片、数据、文字、音像等资料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直观、生动,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大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点滴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使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人们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让学生在政治课中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不把它当作一种负担,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预设目标的意图能否实现,学习内容能否落实到位,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所以,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创建新集体需要团结协作”时,我利用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
赛艇四人双桨项目的决赛录像,中国运动员团结协作的精神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看得非常投入,仿佛置身于比赛现场,有的同学居然冲着大屏幕为中国运动员呐喊助威。当中国运动员第一个冲向终点时,全班学生报以非常热烈的掌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增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时教师可以乘势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运动员为什么能够获得金牌?答案中自然包括了运动员的团结协作。教师再惯势引导班级建设是否需要这种精神呢?这时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意识到这种精神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性。以集体带动集体,以团队影响团队。以生为本引领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信息教育手段可以使我们把更多的图片、资料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用实例说话,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到“实现人生价值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只是由教师口述优秀人物的事迹,不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效果欠佳。我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选取了《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山西省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一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在身患癌症、生命进人倒计时的日子里,他一次次向村民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又一件件、一桩桩地将这些事情办成、办好。这位勇于奉献的优秀‘小村官’,他在村支书岗位上二十二年如一日,带领干部群众,在一个原本贫穷的村庄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大的画面、采访,真实展现了优秀人物的事迹,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记得在节目短暂的10分钟里,有的学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在节目的最后一秒,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要学习这种奋斗精神。通过优秀人物的事迹学习,既巩固了政治知识点,也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坚持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三、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使学生重结论、重接受,轻学习、轻探索,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了便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拓宽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做到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课堂形式声色并茂,新颖直观地立体呈现,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粉笔、黑饭独霸讲坛的局面,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实现了视、听、形、声的高效结合,改变了教师一堂言的局面,更加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引领者。
比如,在讲授“学习新天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大千世界的奥秘,我选取了《发现》栏目中的一小段关于介绍金字塔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们意识到,要想了解大千世界需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知识。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合理、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使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人们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让学生在政治课中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不把它当作一种负担,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预设目标的意图能否实现,学习内容能否落实到位,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所以,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创建新集体需要团结协作”时,我利用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
赛艇四人双桨项目的决赛录像,中国运动员团结协作的精神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看得非常投入,仿佛置身于比赛现场,有的同学居然冲着大屏幕为中国运动员呐喊助威。当中国运动员第一个冲向终点时,全班学生报以非常热烈的掌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增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时教师可以乘势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运动员为什么能够获得金牌?答案中自然包括了运动员的团结协作。教师再惯势引导班级建设是否需要这种精神呢?这时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意识到这种精神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性。以集体带动集体,以团队影响团队。以生为本引领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信息教育手段可以使我们把更多的图片、资料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用实例说话,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到“实现人生价值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只是由教师口述优秀人物的事迹,不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效果欠佳。我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选取了《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山西省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一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在身患癌症、生命进人倒计时的日子里,他一次次向村民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又一件件、一桩桩地将这些事情办成、办好。这位勇于奉献的优秀‘小村官’,他在村支书岗位上二十二年如一日,带领干部群众,在一个原本贫穷的村庄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大的画面、采访,真实展现了优秀人物的事迹,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记得在节目短暂的10分钟里,有的学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在节目的最后一秒,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要学习这种奋斗精神。通过优秀人物的事迹学习,既巩固了政治知识点,也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坚持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三、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使学生重结论、重接受,轻学习、轻探索,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了便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拓宽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做到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课堂形式声色并茂,新颖直观地立体呈现,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粉笔、黑饭独霸讲坛的局面,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实现了视、听、形、声的高效结合,改变了教师一堂言的局面,更加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引领者。
比如,在讲授“学习新天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大千世界的奥秘,我选取了《发现》栏目中的一小段关于介绍金字塔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们意识到,要想了解大千世界需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知识。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合理、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