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全学段贯通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因此,在小学不同的学龄段,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系统性教育十分必要,其对全面地、系统地、高效地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全学段贯通式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整合度及教学质量,全方位地、高质量地完成育人目标。
  一、数学全学段贯通式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生成长规律
  小学全学段贯通式教育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其可以有机地将不同学段的学科知识予以整合性、规划性地系统设计,以符合各学段学生成长规律以及数学学习规律,并在满足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平稳过渡及良性衔接。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新课改的核心主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小学全学段贯通式教育,不但能够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学习需求进行,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安排一些共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教育需求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二、数学全学段贯通式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小学生受年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认知能力、知识水平、身心特征、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而当前的教学多缺乏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规律、成长规律而设计不同的数学教学目标,这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与新课改的核心要旨相冲突。
  (二)各学段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出现断档
  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大班孩子上了小学后不知道怎么学习,有的甚至出现了“畏学”“厌学”心理;同样,很多小学生到了初中之后,也受不了多学科的学习压力。这足以证明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出现断档。本来已经到了可以基本独立自主地生活、学习的年龄,却又处处表现出近乎幼儿园、小学的状态。这也说明:对各阶段学生均应不断强化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都要对其进行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才能弥补学生学习能力出现断档的问题。
  (三)数学教学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以数学学科为例,目前,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教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差异不大,事实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因为,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要经历学习形态与学习环境的较大调适与改变;而从小学到中学的数学教学,学生则要经历学习情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到实践应用能力的改变。另外,由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数学课程相互不衔接,且教学目标和要求又不断提高,而造成教学目标过于“浅显”“单一”——多以學生数学能力、数学成绩为最终考核目标,缺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导致学生只是为了“知识”“成绩”而学习,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数学全学段贯通式教育的对策
  (一)合理确立学科衔接课程目标
  小学教师要合理定位数学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基本概念,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
  首先,小学与初中一年级的数学学科衔接课程要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能对数学知识、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对其学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小学与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衔接课程应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以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要旨。最后,中小学数学衔接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应用意识,这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二)有效整合学科衔接课程内容
  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在进行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时,要尝试整合更多的数学衔接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知识获取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首先,要全面保证处于中小学衔接期的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并适应相对紧张、繁重的学习压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衔接期间的教学应基于小学数学课程予以延伸、拓展,使中小学数学课程知识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连续性、系统性,进而体现全学段贯通式教育内容的整合性、系统性与连贯性。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地进行多学科知识教学的交叉融合,且数学衔接课程内容应以互为学习、互为影响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三)选择教学方法,兼顾衔接需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教学的根本原则,贯彻这一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受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因素。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依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思想的共鸣。
  首先,要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沟通交流,打破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模式等方面衔接“脱节”的僵局。同时,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彼此课堂互相观摩学习,体会彼此教学方法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积极与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适合中小学数学衔接阶段的教学方法。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须结合学情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且在衔接期,可以采用讲授法、讲解法、实践法、实验法、作业辅导法等为主。同时,为减缓学习方式突变带来的不适应,教师应适当运用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方法,保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开展数学全学段贯通式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与成长规律,并通过分析中小学全学段数学贯通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教学模式、方法以及彼此衔接的优化与整合,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数学全学段贯通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其他文献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技能培训的继续,更要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做足功课,使之有更深广的内涵。教学反思作为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已经受到了广大中小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中重要的一环。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文本理解和学习,而是向着培养拥有优秀文学底蕴的人才迈进。相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也发生改变,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构建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观念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必须关注的教育问题。将语文教学同合作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鼓励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开展完相应的活动后,就认为没有什么事要做了,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有开始、有过程,却没有结尾,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那么什么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尾呢?笔者从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尾为:评价。教师应高度重视评价分析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可以有效地释放学生的创造性
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而在小学阶段,科学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在生活中虽然也能耳濡目染地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但是明显不够全面,不够完整,因此,有必要进行科学引导。“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要求,因此以“追问”的手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智慧校园”等一系列的新名词相继出现,其作用和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从思想改变课堂,到行动改变课堂,再到技术改变课堂,这是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结合的过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建构主义课堂模型是当前教育的新特点之一,而前置作业是生本美术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一、美术翻转课堂概述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