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这就要求教师在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小学语文作为各科教学的基础,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具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思维逻辑、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堂教学;落实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导致教师不仅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还要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合理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当今,语文素养的高低标志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弱,为促使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理论知识能够转化成自己的技能,教师不断转变语文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强化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效果。因此,本文是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语文学科入手,以语言的积累运用、思维能力的创新、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三个方面为主,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 语言积累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字词句的学习是最基本的,只有打好基础,不断积淀,通过量变达到质变,才会对语言的掌握运用自如。同时,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可通过阅读文章、摘抄优美语句、背诵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字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并结合实际进行写作,以此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麦哨》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再将其中的重难点进行着重讲解,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场景;在学生仔细把握全文后,让其找出感受最深、最喜爱的部分,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以及丰富的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的巧妙运用;课下,为了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使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段落,促进语言的积累,并学会运用背诵的语句写一篇小文章,这样就能学以致用,增加知识的厚度,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 思维逻辑
语文核心素养中还包括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使其多思考、多质疑、多反思,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逻辑。其实,思维的发展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逐步具备担当感,并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与怀疑精神。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时,教师先展示一些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对火烧云进行描述,结果就是,学生经过天马行空的观察想象,比课本内容描述的还要形象生动,虽然没有文中较深的层次感,但在发散思维后,再结合课文中的语言逻辑,就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教师在课后也要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经过反复的思考、推敲、批判、质疑,得出最后的结果,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与发展。
三、 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课本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古至今,我国教育事业一直都对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视,更何况是在最基础的小学语文课堂,因此,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从小就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会引出三个成语故事,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其中的重点就是最后廉颇和蔺相如和好的情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将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及廉颇勇于改过自新的高尚品质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结晶,并继续传承和宣扬下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举办黑板报活动,展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分析,可以了解到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任重道远。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透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思维逻辑的创新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发展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以学生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習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将语文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使语文素养不断得到强化。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语文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申红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王文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分析[D].聊城:聊城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郑华,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檬子小学。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堂教学;落实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导致教师不仅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还要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合理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当今,语文素养的高低标志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弱,为促使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理论知识能够转化成自己的技能,教师不断转变语文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强化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效果。因此,本文是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语文学科入手,以语言的积累运用、思维能力的创新、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三个方面为主,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 语言积累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字词句的学习是最基本的,只有打好基础,不断积淀,通过量变达到质变,才会对语言的掌握运用自如。同时,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可通过阅读文章、摘抄优美语句、背诵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字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并结合实际进行写作,以此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麦哨》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再将其中的重难点进行着重讲解,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场景;在学生仔细把握全文后,让其找出感受最深、最喜爱的部分,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以及丰富的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的巧妙运用;课下,为了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使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段落,促进语言的积累,并学会运用背诵的语句写一篇小文章,这样就能学以致用,增加知识的厚度,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 思维逻辑
语文核心素养中还包括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使其多思考、多质疑、多反思,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逻辑。其实,思维的发展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逐步具备担当感,并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与怀疑精神。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时,教师先展示一些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对火烧云进行描述,结果就是,学生经过天马行空的观察想象,比课本内容描述的还要形象生动,虽然没有文中较深的层次感,但在发散思维后,再结合课文中的语言逻辑,就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教师在课后也要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经过反复的思考、推敲、批判、质疑,得出最后的结果,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与发展。
三、 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课本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古至今,我国教育事业一直都对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视,更何况是在最基础的小学语文课堂,因此,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从小就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会引出三个成语故事,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其中的重点就是最后廉颇和蔺相如和好的情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将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及廉颇勇于改过自新的高尚品质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结晶,并继续传承和宣扬下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举办黑板报活动,展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分析,可以了解到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任重道远。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透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思维逻辑的创新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发展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以学生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習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将语文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使语文素养不断得到强化。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语文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申红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王文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分析[D].聊城:聊城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郑华,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檬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