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SWOT模型分析贵州赤水流域产业发展现状,发现流域内产业发展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同时也面临流域经济发展总体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加剧等劣势。在分析了发展机遇与所面临的外部威胁与挑战后,建议打造中国国酒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优质白酒产业;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建设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强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循环发展和节能减排。
【关键词】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产业发展是指在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传统产业不断成长和进化,将产业产前、产中、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在组织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的发展过程。既包括企业数量、产品等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产业趋同、单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突现。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本研究立足于实际情况,借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机遇,提出促进赤水流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具体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赤水流域经济的“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参考建议,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一、概况
图1 赤水流域位置图
1.自然地理概况。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境内,由南往北流经贵州省的七星关、大方、金沙、仁怀、习水、赤水等县市区,至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全长523km,流域总面积18959.50km2,贵州境内面积11354.90km2,占59.9%,流域总的轮廓是向东南凸出的不规则的弧形,赤水河干流茅台以上为上游,茅台至丙安为中游,丙安以下为下游。干流总长444.5km,其中上游云南河段长73.5km,完全流经贵州境内的河段共长126km,下游四川境内51km,川黔界河三段共长194km。赤水河流域落差1588m,平均比降3.57‰,中上游能源资源丰富,干流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可进行6个梯级开发;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远景储量预计约800亿吨,主要分布在大方县、金沙县、遵义县、桐梓县、赤水市、习水县和七星关区境内。享有“美酒河”之称的贵州赤水河流域,酝酿了茅台、习酒、怀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流域内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赋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人口经济发展现状。根据2011年的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赤水河流域贵州境内共拥有人口343.64万,平均人口密度303人/km2,高于贵州省的平均人口密度,是贵州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其中,有农业人口299.03万,占总人口的87.00%。上游七星关、大方和金沙3县市工业化起步较早,第二产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煤电、两烟是主力军。中游仁怀市以酿酒业为主导产业;习水县在发展酿酒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重工业,如煤电开发、火力厂、铝业等。下游赤水市已初步形成了化工、电力竹木加工、造纸、造船、机械、食品加工等门类较齐全的城市经济体系,工业产品种类近千种;同时,旅游也发展也十分迅速。2011年,贵州赤水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2.4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0.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8万元,占全省总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307.36亿元,占全省总的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84.52亿元,占全省总的7.0%(表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1:53.7:3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7.3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2%,年均增长超过15%。
表1 2011年贵州赤水河流域各县(市)生产总值(万元)
二、贵州赤水流域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组织所面对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为组织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服务。
1.产业发展优势分析。(1)资源优势。赤水河流域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的煤、硅、磷、镁、铁、大理石、铜、高岭土、铀矿、磷块岩、石膏、锰、油页岩、雄黄、天然气等。其中煤炭储量达324.5亿吨,是贵州省主要产煤区。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127万千瓦。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4.3亿立方米,远景储量为193~278亿立方米。流域内盛产优质大米、高粱、马铃薯、蔬菜、油菜、荞麦、豆类等特色农产品;优质畜产品有黔北麻羊、赤水乌骨鸡等,以及干鲜果、竹类林产品和石斛、板蓝根、金银花、杜仲等中药材。品种类繁多,具有典型的立体农业特征。(2)产业优势。贵州赤水河流域地区资源丰富,开发优势突出,是贵州省以优质白酒、能源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工业重点发展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文化旅游目的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来,赤水河流域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建成了毕节、大方、仁怀、金沙、习水等一批产业园区和开发区,形成了酿酒、能源、原材料、汽车、化工、电子和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新型工业初具规模,集聚了贵州茅台、贵州赤天化、力帆骏马等一批骨干企业。尤其以白酒业为发展重点,赤水河流域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达到15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产量12万千升;建成了贵州茅台酒和仁怀、习水、金沙、七星关区、赤水等白酒产业园区,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白酒品牌。白酒产量和增加值分别占贵州省的85%和90%以上。赤水河流域现代工业基础、产业技术创新和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为赤水河流域加快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3)生物与旅游资源优势。赤水河流域是长江流域重要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一,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中唯一自然流淌的、原真性较好的河流。在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保护区”,赤水河干流和部分支流纳入保护区,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尤其是溪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产卵场。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有云豹、蜂鹰等多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14属52种水生动物;桫椤、珙桐、南方红豆杉等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观特征非常鲜明。分布有赤水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方奢香墓、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仁怀古盐道等一批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景区景点;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在世界具有影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打造赤水河谷特色旅游经济带奠定重要基础。 2.产业发展劣势分析。(1)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短缺。总体上看,赤水河流域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是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以煤电为主导的重化工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过短;以白酒为主导的轻工业面临众多知名品牌的资源争夺和市场竞争;服务业发展总体薄弱,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需要;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难以形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产业技术工人;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新形势下发展需要,是影响流域地区加快发展的不利因素。(2)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近年来,尽管对赤水河流域主要干流水质的检测结果仍是II类水质,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大批与当地资源有关的工业陆续建设和投产,水泥、制砖、采煤、造纸和酿酒等各类工矿企业大量发展,其中一些企业由于技术设备落后,粗放型开发利用,废水、废渣、矿山弃土等多未经处理排入河中,直接污染河流,导致流域环境趋于恶化。城镇化不断扩大的城镇区,硬化的道路及城市建筑替代了原有的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空间的物流、能源流平衡已被打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另外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酿酒、煤化工、造纸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利用量加大,水量减少。对2009~2011年的赤水河流域赤水河站(上游)、茅台站(中游)、赤水站(下游)三个大断面流量监测资料,各个断面年平均流量逐渐减少,尤其
2010~2011年减少幅度较大,说明2010~2011年赤水河流量在剧烈减少;在流量空间变化上,下游赤水站的年平均流量减少程度最大,比2010年减少80m3/s,占2010年平均流量的
39%,详见图2。再则工业与城镇区的排污影响,区域空气与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茅台镇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的气候、土壤、微生物群落等生态系统也因此面临着发展的新挑战。
图2 赤水河流域赤水河站、茅台站、赤水站年平均流量变化
据2011年调查数据,赤水河流域(贵州)水土流失面积约7711.49km2,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水土流失面较广,程度深;土壤侵蚀模数1208t/km2年,年土壤侵蚀量108.62万t,每年有大量的泥沙冲入长江。流域内岩溶地貌广布,占土地总面积的
62.6%,岩溶环境的脆弱性,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突出的人地矛盾,导致流域石漠化发生及发展。据遥感调查,2011年流域石漠化面积2245.88km2,占贵州境内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地区,治理难度大。随着赤水河流域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和现代产业的加快发展,流域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现。(3)交通仍然是制约流域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赤水河流域地区对内对外交通特别是连接黔中地区和重庆、四川的公路等级较低,缺乏铁路、高速公路等大交通支撑,尽管正在建设杭瑞高速、仁赤高速和安顺黄桶—织金—四川隆昌铁路,但短期内交通制约的瓶颈尚难得到根本改变,这使赤水河流域的比较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支撑产业发展和要素聚集的交通物流及综合服务条件明显不足。
3.发展机会。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力度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大力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增加投资的热点地区;特别是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重点支持贵州加快发展,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国家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和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赤水河流域地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十二五”期间,贵州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发展优势资源转化和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重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这为赤水河流域地区加快产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政策环境和良好机遇。
4.外部威胁。赤水河流域地区资源禀赋基本相同,产业发展的趋同性较为突出,以致相同或相近区位条件的区域之间面临竞争。与周边四川、重庆、云南等区域在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在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的龙头,产业基础好、发展步伐快、集聚能力强,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经济增长极,而赤水河流域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和资源流失严重,在未来赶超发展中将面临区域竞争的挑战。
三、建议
1.打造中国国酒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优质白酒产业。赤水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自然环境,是西南地区以酱香型白酒为代表的优质白酒产业集中区,茅台镇更是贵州茅台酒不可分割的载体。茅台镇及其建成区的主体功能应该是“贵州茅台酒的酿造基地”,其主要任务是“保护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酿造资源,将世界王牌酱香型酒——贵州茅台酒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周边地区酿酒产业的发展。根据茅台镇的地形地貌特点和生物群落资源,以茅台镇-二合镇-合马镇所辖地域为基础,统一土地利用规划,有序的将该区逐渐发展成为以“贵州茅台酒”经济为龙头的酒业特殊经济区,建设国家生产基地。同时,可通过政府与政策机制的协调,进行区内工业行业的调整,将酿酒中小企业群组建成为集约化酱香型酒行业企业集团,集中规模化生产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白酒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以仁怀为核心,以习水、金沙、赤水、七星关区等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重点。发展生物循环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面提高赤水河流域白酒产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生产基地,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全国优质白酒生产基地,带动赤水河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建设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发挥赤水河流域丰富的能矿资源组合优势,按照循环经济型发展模式,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火电、水电为重点、新型能源为补充的电力工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重点构建以“煤-电-化-建材”多联产一体化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大方、金沙、习水等大型电源基地;配套推进输变电网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接入和能源布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开发以七星关区、大方、金沙、习水为重点的醇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产品。依托赤水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林业优势,大力发展林化工,扶持发展以石斛、五倍子、烤烟、辣椒、山苍籽、油菜籽、杜仲、银杏等为原料的绿色精细化学品。积极发展脂松香、松节油、山苍子油、单宁酸、软木制品、黄樟油、桐油等主要林化工产品。开发利用赤水河流域非金属矿产资源,结合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积极发展新型建材工业,构建赤水河工业生态链,把赤水河流域建设成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3.打造色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区内的革命纪念地、古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重点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旅游,体验长征精神;开发建设赤水桫椤、竹海、瀑布和丹霞风光,习水三岔河、清溪沟,仁怀盐津河峡谷及桐梓河库区,金沙西洛湖和冷水河,大方的支嘎阿鲁湖和九洞天风景名胜区,七星关的毕节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以茅台国酒文化为品牌,以茅台古镇为支撑,打造集工业旅游、国酒茅台文化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度假区。合理设计旅游线路,确保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特别是要加强区内自然景观、景点的保护,限制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白酒文化为主体的赤水河流域特色旅游产业,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4.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推进循环发展和节能减排。赤水河流域是贵州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保护区,同时也是国酒茅台的酿造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的保护与管理,采取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抢救性保护,确保这些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结合“长防”、“长治”工程及各市县的生态建设、旅游业开发等,在区内划定一批不同类型的新自然保护区,并切实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监管,防止新的人为破坏和退化,以确保其较好的水土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严格流域内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域的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采矿;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采砂、取土,尽最大可能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规范产业项目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不符合国家政策和环境要求的企业必须清理整顿。将节水、节能、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低水耗、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禁止不符合相关规定产业,淘汰落后技术与生产设备。
参 考 文 献
[1]刘希宋,陈权利.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特征[J].学术交流.2002,(1):85~87
[2]侯曼霞,罗光强.长沙县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74~77
[3]贵州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
[4]任晓冬,黄明杰.赤水河流域产业状况与综合流域管理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2):97~103
[5]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赤水河水质月报[OL].贵州省环保厅.2011-
12-01[2013-04-05].http://www.gzhjbh.gov.cn/hjzl/cshszyb/index.shtml
[6]郭凤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生物产业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33~37
【关键词】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产业发展是指在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传统产业不断成长和进化,将产业产前、产中、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在组织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的发展过程。既包括企业数量、产品等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产业趋同、单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突现。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本研究立足于实际情况,借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机遇,提出促进赤水流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具体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赤水流域经济的“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参考建议,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一、概况
图1 赤水流域位置图
1.自然地理概况。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境内,由南往北流经贵州省的七星关、大方、金沙、仁怀、习水、赤水等县市区,至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全长523km,流域总面积18959.50km2,贵州境内面积11354.90km2,占59.9%,流域总的轮廓是向东南凸出的不规则的弧形,赤水河干流茅台以上为上游,茅台至丙安为中游,丙安以下为下游。干流总长444.5km,其中上游云南河段长73.5km,完全流经贵州境内的河段共长126km,下游四川境内51km,川黔界河三段共长194km。赤水河流域落差1588m,平均比降3.57‰,中上游能源资源丰富,干流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可进行6个梯级开发;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远景储量预计约800亿吨,主要分布在大方县、金沙县、遵义县、桐梓县、赤水市、习水县和七星关区境内。享有“美酒河”之称的贵州赤水河流域,酝酿了茅台、习酒、怀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流域内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赋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人口经济发展现状。根据2011年的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赤水河流域贵州境内共拥有人口343.64万,平均人口密度303人/km2,高于贵州省的平均人口密度,是贵州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其中,有农业人口299.03万,占总人口的87.00%。上游七星关、大方和金沙3县市工业化起步较早,第二产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煤电、两烟是主力军。中游仁怀市以酿酒业为主导产业;习水县在发展酿酒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重工业,如煤电开发、火力厂、铝业等。下游赤水市已初步形成了化工、电力竹木加工、造纸、造船、机械、食品加工等门类较齐全的城市经济体系,工业产品种类近千种;同时,旅游也发展也十分迅速。2011年,贵州赤水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2.4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0.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8万元,占全省总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307.36亿元,占全省总的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84.52亿元,占全省总的7.0%(表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1:53.7:3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7.3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2%,年均增长超过15%。
表1 2011年贵州赤水河流域各县(市)生产总值(万元)
二、贵州赤水流域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组织所面对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为组织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服务。
1.产业发展优势分析。(1)资源优势。赤水河流域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的煤、硅、磷、镁、铁、大理石、铜、高岭土、铀矿、磷块岩、石膏、锰、油页岩、雄黄、天然气等。其中煤炭储量达324.5亿吨,是贵州省主要产煤区。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127万千瓦。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4.3亿立方米,远景储量为193~278亿立方米。流域内盛产优质大米、高粱、马铃薯、蔬菜、油菜、荞麦、豆类等特色农产品;优质畜产品有黔北麻羊、赤水乌骨鸡等,以及干鲜果、竹类林产品和石斛、板蓝根、金银花、杜仲等中药材。品种类繁多,具有典型的立体农业特征。(2)产业优势。贵州赤水河流域地区资源丰富,开发优势突出,是贵州省以优质白酒、能源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工业重点发展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文化旅游目的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来,赤水河流域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建成了毕节、大方、仁怀、金沙、习水等一批产业园区和开发区,形成了酿酒、能源、原材料、汽车、化工、电子和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新型工业初具规模,集聚了贵州茅台、贵州赤天化、力帆骏马等一批骨干企业。尤其以白酒业为发展重点,赤水河流域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达到15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产量12万千升;建成了贵州茅台酒和仁怀、习水、金沙、七星关区、赤水等白酒产业园区,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白酒品牌。白酒产量和增加值分别占贵州省的85%和90%以上。赤水河流域现代工业基础、产业技术创新和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为赤水河流域加快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3)生物与旅游资源优势。赤水河流域是长江流域重要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一,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中唯一自然流淌的、原真性较好的河流。在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保护区”,赤水河干流和部分支流纳入保护区,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尤其是溪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产卵场。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有云豹、蜂鹰等多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14属52种水生动物;桫椤、珙桐、南方红豆杉等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观特征非常鲜明。分布有赤水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方奢香墓、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仁怀古盐道等一批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景区景点;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在世界具有影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打造赤水河谷特色旅游经济带奠定重要基础。 2.产业发展劣势分析。(1)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短缺。总体上看,赤水河流域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是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以煤电为主导的重化工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过短;以白酒为主导的轻工业面临众多知名品牌的资源争夺和市场竞争;服务业发展总体薄弱,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需要;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难以形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产业技术工人;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新形势下发展需要,是影响流域地区加快发展的不利因素。(2)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近年来,尽管对赤水河流域主要干流水质的检测结果仍是II类水质,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大批与当地资源有关的工业陆续建设和投产,水泥、制砖、采煤、造纸和酿酒等各类工矿企业大量发展,其中一些企业由于技术设备落后,粗放型开发利用,废水、废渣、矿山弃土等多未经处理排入河中,直接污染河流,导致流域环境趋于恶化。城镇化不断扩大的城镇区,硬化的道路及城市建筑替代了原有的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空间的物流、能源流平衡已被打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另外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酿酒、煤化工、造纸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利用量加大,水量减少。对2009~2011年的赤水河流域赤水河站(上游)、茅台站(中游)、赤水站(下游)三个大断面流量监测资料,各个断面年平均流量逐渐减少,尤其
2010~2011年减少幅度较大,说明2010~2011年赤水河流量在剧烈减少;在流量空间变化上,下游赤水站的年平均流量减少程度最大,比2010年减少80m3/s,占2010年平均流量的
39%,详见图2。再则工业与城镇区的排污影响,区域空气与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茅台镇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的气候、土壤、微生物群落等生态系统也因此面临着发展的新挑战。
图2 赤水河流域赤水河站、茅台站、赤水站年平均流量变化
据2011年调查数据,赤水河流域(贵州)水土流失面积约7711.49km2,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水土流失面较广,程度深;土壤侵蚀模数1208t/km2年,年土壤侵蚀量108.62万t,每年有大量的泥沙冲入长江。流域内岩溶地貌广布,占土地总面积的
62.6%,岩溶环境的脆弱性,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突出的人地矛盾,导致流域石漠化发生及发展。据遥感调查,2011年流域石漠化面积2245.88km2,占贵州境内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地区,治理难度大。随着赤水河流域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和现代产业的加快发展,流域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现。(3)交通仍然是制约流域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赤水河流域地区对内对外交通特别是连接黔中地区和重庆、四川的公路等级较低,缺乏铁路、高速公路等大交通支撑,尽管正在建设杭瑞高速、仁赤高速和安顺黄桶—织金—四川隆昌铁路,但短期内交通制约的瓶颈尚难得到根本改变,这使赤水河流域的比较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支撑产业发展和要素聚集的交通物流及综合服务条件明显不足。
3.发展机会。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力度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大力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增加投资的热点地区;特别是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重点支持贵州加快发展,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国家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和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赤水河流域地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十二五”期间,贵州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发展优势资源转化和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重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这为赤水河流域地区加快产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政策环境和良好机遇。
4.外部威胁。赤水河流域地区资源禀赋基本相同,产业发展的趋同性较为突出,以致相同或相近区位条件的区域之间面临竞争。与周边四川、重庆、云南等区域在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在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的龙头,产业基础好、发展步伐快、集聚能力强,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经济增长极,而赤水河流域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和资源流失严重,在未来赶超发展中将面临区域竞争的挑战。
三、建议
1.打造中国国酒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优质白酒产业。赤水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自然环境,是西南地区以酱香型白酒为代表的优质白酒产业集中区,茅台镇更是贵州茅台酒不可分割的载体。茅台镇及其建成区的主体功能应该是“贵州茅台酒的酿造基地”,其主要任务是“保护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酿造资源,将世界王牌酱香型酒——贵州茅台酒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周边地区酿酒产业的发展。根据茅台镇的地形地貌特点和生物群落资源,以茅台镇-二合镇-合马镇所辖地域为基础,统一土地利用规划,有序的将该区逐渐发展成为以“贵州茅台酒”经济为龙头的酒业特殊经济区,建设国家生产基地。同时,可通过政府与政策机制的协调,进行区内工业行业的调整,将酿酒中小企业群组建成为集约化酱香型酒行业企业集团,集中规模化生产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白酒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以仁怀为核心,以习水、金沙、赤水、七星关区等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重点。发展生物循环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面提高赤水河流域白酒产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生产基地,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全国优质白酒生产基地,带动赤水河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建设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发挥赤水河流域丰富的能矿资源组合优势,按照循环经济型发展模式,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火电、水电为重点、新型能源为补充的电力工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重点构建以“煤-电-化-建材”多联产一体化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大方、金沙、习水等大型电源基地;配套推进输变电网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接入和能源布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开发以七星关区、大方、金沙、习水为重点的醇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产品。依托赤水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林业优势,大力发展林化工,扶持发展以石斛、五倍子、烤烟、辣椒、山苍籽、油菜籽、杜仲、银杏等为原料的绿色精细化学品。积极发展脂松香、松节油、山苍子油、单宁酸、软木制品、黄樟油、桐油等主要林化工产品。开发利用赤水河流域非金属矿产资源,结合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积极发展新型建材工业,构建赤水河工业生态链,把赤水河流域建设成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3.打造色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区内的革命纪念地、古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重点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旅游,体验长征精神;开发建设赤水桫椤、竹海、瀑布和丹霞风光,习水三岔河、清溪沟,仁怀盐津河峡谷及桐梓河库区,金沙西洛湖和冷水河,大方的支嘎阿鲁湖和九洞天风景名胜区,七星关的毕节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以茅台国酒文化为品牌,以茅台古镇为支撑,打造集工业旅游、国酒茅台文化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度假区。合理设计旅游线路,确保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特别是要加强区内自然景观、景点的保护,限制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白酒文化为主体的赤水河流域特色旅游产业,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4.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推进循环发展和节能减排。赤水河流域是贵州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保护区,同时也是国酒茅台的酿造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的保护与管理,采取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抢救性保护,确保这些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结合“长防”、“长治”工程及各市县的生态建设、旅游业开发等,在区内划定一批不同类型的新自然保护区,并切实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监管,防止新的人为破坏和退化,以确保其较好的水土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严格流域内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域的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采矿;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采砂、取土,尽最大可能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规范产业项目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不符合国家政策和环境要求的企业必须清理整顿。将节水、节能、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低水耗、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禁止不符合相关规定产业,淘汰落后技术与生产设备。
参 考 文 献
[1]刘希宋,陈权利.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特征[J].学术交流.2002,(1):85~87
[2]侯曼霞,罗光强.长沙县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74~77
[3]贵州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
[4]任晓冬,黄明杰.赤水河流域产业状况与综合流域管理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2):97~103
[5]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赤水河水质月报[OL].贵州省环保厅.2011-
12-01[2013-04-05].http://www.gzhjbh.gov.cn/hjzl/cshszyb/index.shtml
[6]郭凤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生物产业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