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各类测试中,课外阅读知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即使像初一初二年段的试卷也几乎占三分之二左右。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说法不一,有赞同的,也有质疑的。笔者倾向前者,而且认为很有必要,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整体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
无论从语文的学习规律,还是从教学规律看,课外阅读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继续与补充,扩展与延伸,它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深化知识与提高能力。历来有作为的语文老师都很重视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并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的互相配合当作一条教学原则。
大家知道,语文是基础课,它要给学生打下成长发展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因此它具有知识和能力的复杂性、广泛性。这就需要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的辅助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课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以自学为基础的课。学习语文,字、词、句、篇的掌握,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常要靠学生自己的心领神会,靠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即所谓得要领于课内,广收获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的自学性、开放性,为学生培养自学语文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语文课外阅读虽然重要,可是学生对其认识却不够。学生们常说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课外阅读,事实也确实如此,教课本上的东西还管不过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去组织和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结合课堂讲读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著作,我们都会去认真教学,当教到某一篇文章时,就进行适当提示和倡导,如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当然不能忘了对安徒生童话特点的介绍。当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时,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并对鲁迅其他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作适当介绍,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中学生处于发展个性的成长时期。爱好兴趣和才能各有差异,及时发现并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地介绍恰当读物,让他们沿着一定的方向阅读,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会有帮助,比较容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借桥上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结合讲读课的课外阅读,可以根据讲读教学的教学计划,在自修课或课外进行,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全班学生读或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读。
二、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读园地展开课外阅读
现在许多学校的图书馆藏书都非常丰富。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可谓琳琅满目,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书、报、杂志的功用,使物尽其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很有帮助。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老师对这些书、报、杂志可以预先向学生作适当的介绍和推荐,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借,去读,做到有的放矢。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一开始不要马上就去啃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应该先看中国的文学作品,再看外国的文学作品;先看现代的,再看古代的;先看一些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之类的书籍,再看长篇的小说及其它体裁的作品。
三、粗读与精读相结合,尽可能地吸收作品中的营养
为了充分提高阅读效率,对所选作品可分粗读和精读两类来阅读。对某些作品
只要对其时代背景,故事情节,思想内容,构思写法做大概了解即可。对那些经典著作,或自己认为实用价值较大的作品就应该仔细认真地去读,读一遍不够,还可以读两遍三遍,静静揣摩,细细品味,感悟作品中的精华之所在。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准备一本摘录笔记本或卡片,对一些精彩的语段、词语作适当的摘录,或写些体会感受性的文章,日积月累就是一本极佳的妙语集萃。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作用极大。
四、合理安排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平时学习比较紧张,空暇时间较少。因此,如何巧妙安排时间,忙中偷闲,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更佳的作品显得尤为必要。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首先,可以利用早自修时间阅读。如果每天半个小时以上的早自修都去读课本内的文章,这未免太枯燥乏味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我们不妨每周抽2至3个早修时间来阅读课外作品,这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学生阅读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辅导或与学生共读,享受文中情趣,又能与生同乐。融治师生关系,何乐而不为。
其次,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读书。现在学校里各类假日较多,寒暑假、“五一”节、国庆节都是阅读课外作品的好时间。如何利用这些假日也是一门学问,需要老师指导和督促,当然还需要跟家长沟通,需家长配合。假期一开始,要求学生制订一定的计划,处理好阅读课外书与休息的关系。可以以自然村或住宅小区为单位建立课外阅读小组,民主选举组长,规定地点一起读或各自自由读相结合。开展适当的评比活动,在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总之,只要方向明确,指导得法,持之以恒,经过努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升华。
单位:浙江绍兴县安昌镇中学
无论从语文的学习规律,还是从教学规律看,课外阅读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继续与补充,扩展与延伸,它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深化知识与提高能力。历来有作为的语文老师都很重视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并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的互相配合当作一条教学原则。
大家知道,语文是基础课,它要给学生打下成长发展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因此它具有知识和能力的复杂性、广泛性。这就需要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的辅助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课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以自学为基础的课。学习语文,字、词、句、篇的掌握,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常要靠学生自己的心领神会,靠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即所谓得要领于课内,广收获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的自学性、开放性,为学生培养自学语文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语文课外阅读虽然重要,可是学生对其认识却不够。学生们常说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课外阅读,事实也确实如此,教课本上的东西还管不过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去组织和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结合课堂讲读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著作,我们都会去认真教学,当教到某一篇文章时,就进行适当提示和倡导,如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当然不能忘了对安徒生童话特点的介绍。当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时,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并对鲁迅其他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作适当介绍,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中学生处于发展个性的成长时期。爱好兴趣和才能各有差异,及时发现并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地介绍恰当读物,让他们沿着一定的方向阅读,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会有帮助,比较容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借桥上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结合讲读课的课外阅读,可以根据讲读教学的教学计划,在自修课或课外进行,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全班学生读或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读。
二、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读园地展开课外阅读
现在许多学校的图书馆藏书都非常丰富。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可谓琳琅满目,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书、报、杂志的功用,使物尽其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很有帮助。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老师对这些书、报、杂志可以预先向学生作适当的介绍和推荐,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借,去读,做到有的放矢。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一开始不要马上就去啃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应该先看中国的文学作品,再看外国的文学作品;先看现代的,再看古代的;先看一些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之类的书籍,再看长篇的小说及其它体裁的作品。
三、粗读与精读相结合,尽可能地吸收作品中的营养
为了充分提高阅读效率,对所选作品可分粗读和精读两类来阅读。对某些作品
只要对其时代背景,故事情节,思想内容,构思写法做大概了解即可。对那些经典著作,或自己认为实用价值较大的作品就应该仔细认真地去读,读一遍不够,还可以读两遍三遍,静静揣摩,细细品味,感悟作品中的精华之所在。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准备一本摘录笔记本或卡片,对一些精彩的语段、词语作适当的摘录,或写些体会感受性的文章,日积月累就是一本极佳的妙语集萃。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作用极大。
四、合理安排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平时学习比较紧张,空暇时间较少。因此,如何巧妙安排时间,忙中偷闲,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更佳的作品显得尤为必要。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首先,可以利用早自修时间阅读。如果每天半个小时以上的早自修都去读课本内的文章,这未免太枯燥乏味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我们不妨每周抽2至3个早修时间来阅读课外作品,这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学生阅读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辅导或与学生共读,享受文中情趣,又能与生同乐。融治师生关系,何乐而不为。
其次,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读书。现在学校里各类假日较多,寒暑假、“五一”节、国庆节都是阅读课外作品的好时间。如何利用这些假日也是一门学问,需要老师指导和督促,当然还需要跟家长沟通,需家长配合。假期一开始,要求学生制订一定的计划,处理好阅读课外书与休息的关系。可以以自然村或住宅小区为单位建立课外阅读小组,民主选举组长,规定地点一起读或各自自由读相结合。开展适当的评比活动,在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总之,只要方向明确,指导得法,持之以恒,经过努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升华。
单位:浙江绍兴县安昌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