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备考复习中,教师要通过挖掘出更多更好体现本地乡土气息的历史素材,立足本土,开发地方的历史资源,关注本省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情和重大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自主命题 “乡土试题”考查特点 复习对策
新课程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新的“课程观”取代旧的“教材观”。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提高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是最根本的学习目标。新课程下的高考要依托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比“教材”丰富得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近年来,在全国自主命题的高考历史试卷中,注重乡土史的考查,彰显乡土情怀的“乡土试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乡土史试题取材于学生身边的历史,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拓展了试题选材的范围,架设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情感,突出历史的鲜活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一、”乡土试题”在自主命题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自从教育部批准部分省、市、自治区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乡土史在历史试题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成为彰显地方特色的重要表现之一。“乡土试题”有鲜明的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体现新课程理念,它反映出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考察近年来自主命题考区的高考历史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文科综合卷还是历史单科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问答题,结合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体现乡土情怀的试题经常出现。
最早开始实施自主命题的上海历史试题;以新鲜的“海派”地域特色扑面而来。北京文综卷、江苏历史卷、广东历史卷、天津文综卷、山东文综卷、安徽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亦紧随其后、闪亮登场,或多或少地渗透本省乡土历史风貌。
2009年乡土试题有:北京文综卷第12题(“北京广安门桥北蓟城纪念柱”题)和第13题(“北京孔庙”题)、江苏历史卷第10题(“江苏常熟白茆乡山歌”题)、山东文综卷第29题(“环渤海地区”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省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题)、福建文综卷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题)和第19题(“福建日报”题)、天津文综卷第5题(“天津《大公报》”题)和第6题(“天津某企业商标”题)、四川文综卷第39题(“五尺道与康藏公路”题),重庆文综卷第20题(“重庆开埠”题)等,都是乡土历史地域特色试题的典例。
2010年乡土试题有:福建文综卷第15题(《闽部疏》记载的明代福建商品经济题)、第16题(严复手书“唯适之安”题)、第24题(近代电报业与福建茶叶价格变化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出土文物题),四川文综卷第18题(四川宁江机床厂广告题),天津文综卷第7题(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题)和第8题(《大公报》题);北京文综卷第12题(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题);上海历史卷第31题(“城市,让生话更美好”题)等。
二、“乡土试题”的考查特点
1.乡土试题不仅重视地方元素的融人,彰显地方人文气息,而且更突出与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机融合。如2010年四川文综卷第18题“宁江机床厂广告”题,通过宁江机床厂在1979年6月25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推销其产品的广告,考查考生对四川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开拓创新精神的认识。第一,要求考生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包括广告中的“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和题干中“1979年”、“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等关键词;第二,要认识广告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第三,要“回归历史现场”,认识到作为发布和宣传中央政策的《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的特定涵义,不同于完全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商品广告的意义。
2.乡土试题命制多以小见大,立意深远,渗透新理念,凸显了地方特色和历史时代特征。地方自主命题不仅要体现地方特点,而且要自然地融入到国家乃至世界史的范畴里面。比如2009年福建文综卷选择题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和第19题:“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两个题目分别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和今天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相关的主干知识,更展示了福建由过去闭塞、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到首开经济特区、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和迈上现代化建设快车轨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彰显了浓郁的福建地方特色。
3.依托乡土厚重的历史积淀,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能力。如2007年山东高考文综卷29题,题目在导语中指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这是一道政、史、地综合题,历史题考查了学生对本土在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地位以及在近代的教育发展情况的认识。
4.试题以材料选择题为主,巧妙包装,多为基础。地方特色资源题往往以材料形式出现,如果剥离这些材料,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课本中的基础、重点知识货这些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如2007年天津文综卷第39题考查了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有关的内容;2008年山东文综卷第27题考查了与山东有关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剔除这些材料,换成其他材料,也不会影响题目的解答。
5.隐性介入地域特色,回避“猜题押宝”。如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38“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题,考查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初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实际上是隐性地考查浙江区域经济的历史特色,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就是民营经济异常活跃,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经济增长之路。
6.契合新课程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2009年四川文综卷地23题多种材料的辨析与运用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图4材料①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⑦白马寺、③毛泽东长征诗部、④成昆铁路通车与四川历史具有直接关联的;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题。
三、复习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自主命题省市的历史高考试题,渗透乡土情怀、体现地方特色是其亮丽的风景,也是其重要特征。让乡土史在高考试题中占一定比例是各地自主命题的共同倾向。为体现这一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能够反映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内容,势必会成为今后高考的重要内容。
1.适当关注并有效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对地方特色资源要适当关注。要关注课本中与本省区有关的事件或人物,考虑所要补充的地方特色资源与现实是否有紧密的联系。补充地方特色资源应采用即时插入法,也就是在复习到相关内容时对其内容进行即时拓展、联系。
2.关注时政热点在本省(市)的体现,明确乡土试题命题的热点,关注国家和地方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本省(市)媒体的某些报道、本省(市)党委和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可能成为“地方味题”的元素。
3.教师应重视本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历史文化名人、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遗存等,并适当“牵连”出相关知识的复习。通过挖掘出更多更好体现本地乡土气息的历史素材,立足本土,开发地方的历史资源,关注本省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情和重大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要把区域特色放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中来考虑问题,学会“从区域看整体,从整体看区域”。
4.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既能代表区域历史发展,又能反映整体历史发展的典型材料,从不同角度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区域特色的试题,一般是以区域问题为切人点,通过一些富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营造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解读材料、调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复习相关内容时有意识地提一提,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体现区域特色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其它区域的试题也可选用)。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评,使学生知道怎么应对,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资料
[1]《高考自主命题中的乡土情怀》石爱华
[2]《基于高考分省命题背景的高考历史试题“地方特色”的诠释》李林川
[3]《对地方史命题的思考——以2009年福建高考历史试题为例》
[关键词]自主命题 “乡土试题”考查特点 复习对策
新课程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新的“课程观”取代旧的“教材观”。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提高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是最根本的学习目标。新课程下的高考要依托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比“教材”丰富得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近年来,在全国自主命题的高考历史试卷中,注重乡土史的考查,彰显乡土情怀的“乡土试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乡土史试题取材于学生身边的历史,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拓展了试题选材的范围,架设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情感,突出历史的鲜活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一、”乡土试题”在自主命题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自从教育部批准部分省、市、自治区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乡土史在历史试题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成为彰显地方特色的重要表现之一。“乡土试题”有鲜明的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体现新课程理念,它反映出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考察近年来自主命题考区的高考历史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文科综合卷还是历史单科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问答题,结合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体现乡土情怀的试题经常出现。
最早开始实施自主命题的上海历史试题;以新鲜的“海派”地域特色扑面而来。北京文综卷、江苏历史卷、广东历史卷、天津文综卷、山东文综卷、安徽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亦紧随其后、闪亮登场,或多或少地渗透本省乡土历史风貌。
2009年乡土试题有:北京文综卷第12题(“北京广安门桥北蓟城纪念柱”题)和第13题(“北京孔庙”题)、江苏历史卷第10题(“江苏常熟白茆乡山歌”题)、山东文综卷第29题(“环渤海地区”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省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题)、福建文综卷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题)和第19题(“福建日报”题)、天津文综卷第5题(“天津《大公报》”题)和第6题(“天津某企业商标”题)、四川文综卷第39题(“五尺道与康藏公路”题),重庆文综卷第20题(“重庆开埠”题)等,都是乡土历史地域特色试题的典例。
2010年乡土试题有:福建文综卷第15题(《闽部疏》记载的明代福建商品经济题)、第16题(严复手书“唯适之安”题)、第24题(近代电报业与福建茶叶价格变化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出土文物题),四川文综卷第18题(四川宁江机床厂广告题),天津文综卷第7题(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题)和第8题(《大公报》题);北京文综卷第12题(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题);上海历史卷第31题(“城市,让生话更美好”题)等。
二、“乡土试题”的考查特点
1.乡土试题不仅重视地方元素的融人,彰显地方人文气息,而且更突出与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机融合。如2010年四川文综卷第18题“宁江机床厂广告”题,通过宁江机床厂在1979年6月25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推销其产品的广告,考查考生对四川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开拓创新精神的认识。第一,要求考生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包括广告中的“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和题干中“1979年”、“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等关键词;第二,要认识广告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第三,要“回归历史现场”,认识到作为发布和宣传中央政策的《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的特定涵义,不同于完全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商品广告的意义。
2.乡土试题命制多以小见大,立意深远,渗透新理念,凸显了地方特色和历史时代特征。地方自主命题不仅要体现地方特点,而且要自然地融入到国家乃至世界史的范畴里面。比如2009年福建文综卷选择题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和第19题:“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两个题目分别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和今天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相关的主干知识,更展示了福建由过去闭塞、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到首开经济特区、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和迈上现代化建设快车轨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彰显了浓郁的福建地方特色。
3.依托乡土厚重的历史积淀,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能力。如2007年山东高考文综卷29题,题目在导语中指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这是一道政、史、地综合题,历史题考查了学生对本土在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地位以及在近代的教育发展情况的认识。
4.试题以材料选择题为主,巧妙包装,多为基础。地方特色资源题往往以材料形式出现,如果剥离这些材料,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课本中的基础、重点知识货这些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如2007年天津文综卷第39题考查了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有关的内容;2008年山东文综卷第27题考查了与山东有关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剔除这些材料,换成其他材料,也不会影响题目的解答。
5.隐性介入地域特色,回避“猜题押宝”。如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38“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题,考查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初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实际上是隐性地考查浙江区域经济的历史特色,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就是民营经济异常活跃,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经济增长之路。
6.契合新课程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2009年四川文综卷地23题多种材料的辨析与运用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图4材料①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⑦白马寺、③毛泽东长征诗部、④成昆铁路通车与四川历史具有直接关联的;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题。
三、复习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自主命题省市的历史高考试题,渗透乡土情怀、体现地方特色是其亮丽的风景,也是其重要特征。让乡土史在高考试题中占一定比例是各地自主命题的共同倾向。为体现这一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能够反映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内容,势必会成为今后高考的重要内容。
1.适当关注并有效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对地方特色资源要适当关注。要关注课本中与本省区有关的事件或人物,考虑所要补充的地方特色资源与现实是否有紧密的联系。补充地方特色资源应采用即时插入法,也就是在复习到相关内容时对其内容进行即时拓展、联系。
2.关注时政热点在本省(市)的体现,明确乡土试题命题的热点,关注国家和地方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本省(市)媒体的某些报道、本省(市)党委和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可能成为“地方味题”的元素。
3.教师应重视本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历史文化名人、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遗存等,并适当“牵连”出相关知识的复习。通过挖掘出更多更好体现本地乡土气息的历史素材,立足本土,开发地方的历史资源,关注本省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情和重大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要把区域特色放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中来考虑问题,学会“从区域看整体,从整体看区域”。
4.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既能代表区域历史发展,又能反映整体历史发展的典型材料,从不同角度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区域特色的试题,一般是以区域问题为切人点,通过一些富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营造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解读材料、调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复习相关内容时有意识地提一提,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体现区域特色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其它区域的试题也可选用)。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评,使学生知道怎么应对,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资料
[1]《高考自主命题中的乡土情怀》石爱华
[2]《基于高考分省命题背景的高考历史试题“地方特色”的诠释》李林川
[3]《对地方史命题的思考——以2009年福建高考历史试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