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csyang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也必须把创新作为奋斗的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目标要明确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可以激发学生攀登人生高峰的热情,督促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勇于创新是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创新教学中不断实践,一个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关键是教师是否有了创新意识的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还是像原来一样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单纯地应付考试,而不从整体上要求学生去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要使《新课程标准》真正成为当代思想品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标准,教师自身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
  2、方法要得当
  方法决定成效。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学习、多思考、多积累。简单地说,多学习指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平时要多向优秀教师请教,克服存在的缺点,使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要求;多思考指教师要不断地理解和领会课程的要求,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多积累指教师要学会积累知识、积累方法、积累经验,通过潜力的挖掘最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旦教师具备了创新能力,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学任务在教师预设的创新情境中较好地完成,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教师要不断实践创新意识
  1、激励学生创新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要从教师做起。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巧设疑问,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师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2、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过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当然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新课程改革提出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落后的刻板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学生的这个认知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导电塑料的开发,伽俐略的重力加速度理论的产生,超导体的发现,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所有这些,无不是对既有观念的质疑,而获得成功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中華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力量清末学者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他们的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
其他文献
现代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数学品质和数学能力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数学教学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学生数学品质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和民族性。在许多人的眼中,生活无处不在,语言无处不有,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母语教育的语言学习也就无时不可,无处不能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农村大多数语文教师稍作观察就会发发现: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
我是石家中学一名普通老师,从教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对教育事业始终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教师地位和待遇沦为“老九”之后的年月,我多是不断自勉,坚持、坚持。因为我对教书育人这份职业,我打心眼的热爱。当旁人鄙薄教师地位低微,教育全面沦陷时候,我只有黯自神伤,于是,我常常审视着发生在我身边的有关教育的人和事,通过电视、网络和各种报刊杂志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现状,尽管我们部分领导的心目中成绩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一、 运用歌曲  一首好歌能成为催人奋进的号角,结合中学生喜爱唱歌的特点,课堂上有目的地选取革命历史歌曲,能寓教于乐,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在学习“感受身边的变化”时,我组织学生齐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
一、案例故事    我的班中有这样一个女孩名叫小萍,今年11岁,她可是我们班上最听话的女孩。瘦瘦的个子,黑黑的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在班中,她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总是不声不响,既看不到她身边有什么好朋友,也不大看到她的笑脸。她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弟弟,也在我们学校上学,弟弟小杰挺调皮的,而且做事丢三落四,小萍总是像一个小大人似的,管住弟弟,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可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与成功联系起来的,常成功的活动,人们对它感兴趣,而常失败的活动对兴趣起消极作用,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态度不
“多到孩子中间去,听孩子们的语言,看孩子们的动作行为,进一步了解孩子的需求……”这是园长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经验告诉我,幼儿教育中爱是基础和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就是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只有全身心地爱孩子,才能千方百计地教育孩子。只有把自己爱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投射”到幼儿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共振”,而在“共鸣”、“共振”状态下的教育,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教
【摘 要】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学生们一生的楷模和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现如今,学生们面临初三升学和就业,指导学生减少定势思维的影响,养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和形成合理的解题思维,非常及时和重要,刻不容缓。  【关键词】定势思维 影响 暗示 引导    初三英语复习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积累的不够,解题经验不足,深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练习和考试,使他们丢失了本不应丢失
跨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識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
语文教学的一切环节和方法都应该讲究实效,课堂师生活动也不例外。课堂上师生交往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提问,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提问的设计应该是一种艺术,应以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状态、进入境界。现代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  1、提示问  针对学生容易忽视,而又需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提问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该内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