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三难”:起笔难、组材难、表达难。针对这“三难”,我指导学生从“小”“真”“想”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小”
“小”是大的基础。波澜壮阔的大海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宇宙万物皆起源于“小”。故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也是如此,尤其是中年级学生的作文,要从“小”写起。具体做法是:写事,要从小事写起,从片到段,从段到篇;写人,先练习写人的外貌特征,然后有目的地去练习写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等。写人物外貌特征时,不要舍近求远,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用“你能猜对他(她)是谁吗”为题举行竞赛活动,要学生口说手写。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然后师生评议。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随地都可取材成文,如发现某个同学理了发,显得格外精神;某个同学课堂答问,语言精彩等。老师开了头,学生接下来写几句话。写完后点名念,全班同学进行评议、修改、补充。实践证明,这种训练就地取材,能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小镜头,简便快捷,学生感受深、触动大,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语言连贯性的训练。学生一旦发现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便能敏捷地作出反应,并知道怎样去进行修改、补充。
二、“真”
清代钱谦益在谈论文风时曾说过:“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真则精金美玉,伪则瓦砾粪土也。”意思是说文章贵在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的文章与日月共存,虚伪的文章犹如开了就败的花、绿了就枯的树。因此,作文要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氛围,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要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写其所想,写其所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要求,改进命题形式和要求,加强对学生自拟习作题目的指导,引导学生以生活为习作素材,自由选题,写他们感兴趣的事,说他们想说的话,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自由表达。
强调学生自拟作文题,并不是要否定命题作文,而是要使命题作文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知识和思想实际,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习作。比如,本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练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便引导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我要求写作时:自定题目、选材、文体和字数,遇到难写或写不下去的情况可以找老师或同学帮忙。这样,学生就在比较宽松的习作环境中进入到了“一吐为快”的境地。结果,有的学生在《火海逃生有感》中写了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有的在《当心“恶狼”咬》《做一名消防安全小卫士》中写出了自己和同学的感受……一篇篇文章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作潜能。
三、“想”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这就是说,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把自己想说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作文课上,我们常常会见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成人化的作文命题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1.看图作文。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教师要选择既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让他们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将画面串联起来进行表演,这样静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小品,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能够发挥更丰富的想象力。
2.续写作文。可以让学生直接续写课文,也可以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人和事,让学生在思维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激发其创作欲望,迸发创新的火花。
3.假想作文。这类作文最能诱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假如赖宁生活在我们中间”“二十年后的我”等。
4.写儿童诗。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产生。教师要鼓励儿童用童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并学写儿童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仿写作文。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作文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训练方法。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在练笔训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责 编 流 水)
一、“小”
“小”是大的基础。波澜壮阔的大海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宇宙万物皆起源于“小”。故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也是如此,尤其是中年级学生的作文,要从“小”写起。具体做法是:写事,要从小事写起,从片到段,从段到篇;写人,先练习写人的外貌特征,然后有目的地去练习写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等。写人物外貌特征时,不要舍近求远,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用“你能猜对他(她)是谁吗”为题举行竞赛活动,要学生口说手写。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然后师生评议。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随地都可取材成文,如发现某个同学理了发,显得格外精神;某个同学课堂答问,语言精彩等。老师开了头,学生接下来写几句话。写完后点名念,全班同学进行评议、修改、补充。实践证明,这种训练就地取材,能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小镜头,简便快捷,学生感受深、触动大,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语言连贯性的训练。学生一旦发现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便能敏捷地作出反应,并知道怎样去进行修改、补充。
二、“真”
清代钱谦益在谈论文风时曾说过:“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真则精金美玉,伪则瓦砾粪土也。”意思是说文章贵在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的文章与日月共存,虚伪的文章犹如开了就败的花、绿了就枯的树。因此,作文要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氛围,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要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写其所想,写其所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要求,改进命题形式和要求,加强对学生自拟习作题目的指导,引导学生以生活为习作素材,自由选题,写他们感兴趣的事,说他们想说的话,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自由表达。
强调学生自拟作文题,并不是要否定命题作文,而是要使命题作文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知识和思想实际,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习作。比如,本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练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便引导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我要求写作时:自定题目、选材、文体和字数,遇到难写或写不下去的情况可以找老师或同学帮忙。这样,学生就在比较宽松的习作环境中进入到了“一吐为快”的境地。结果,有的学生在《火海逃生有感》中写了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有的在《当心“恶狼”咬》《做一名消防安全小卫士》中写出了自己和同学的感受……一篇篇文章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作潜能。
三、“想”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这就是说,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把自己想说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作文课上,我们常常会见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成人化的作文命题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1.看图作文。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教师要选择既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让他们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将画面串联起来进行表演,这样静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小品,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能够发挥更丰富的想象力。
2.续写作文。可以让学生直接续写课文,也可以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人和事,让学生在思维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激发其创作欲望,迸发创新的火花。
3.假想作文。这类作文最能诱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假如赖宁生活在我们中间”“二十年后的我”等。
4.写儿童诗。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产生。教师要鼓励儿童用童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并学写儿童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仿写作文。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作文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训练方法。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在练笔训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