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各类学校中学生不珍爱生命,自杀自残的现象有上升的趋势。如2013年南京市就发生了学生因未完成作业而自杀的事件。这些事件暴露了我国的生命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其原因是复杂的,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可能都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尤其是在学校教育这一领域中。由于我们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缺乏长期有效的生命观教育,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对生命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和珍惜,从而使得不善待、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初中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观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因子,将生命教育的理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真正渗透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要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来实现理性、健康和完善的生命教育。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把培养青少年学生科学的生命观作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要深入领会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与正确的生命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生命观,从而使学生能够把珍惜自己、尊重他人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明白生命健康对人生的意义,没有了生命健康,所有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要充分挖掘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苏教版教科书为例,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学习到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八年级第二单元第4课《人不能选择父母》,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懂得要孝敬父母和长辈;九年级的课程,使学生明白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措施。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们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能不断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并让学生真正领会其价值所在。
三、要在生活中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外,还应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素材,使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与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融为一体,使课堂贴近生活,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素养养成的平台。在教学中,可利用一桩桩轻视生命、漠视生命的案例导入课题,如河北安国市流浪女遭医院遗弃身亡事件、小悦悦事件等,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这些反面事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用“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让学生知道生命高于一切,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在于帮助别人,以此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关怀生命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父母赐予的生命,以乐观的心态去悦纳生命、欣赏生命,以谨慎的态度去尊重生命。特別要关注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更为敏感,在一些问题得不列排解时,更容易发生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生命教育理论的学习,自觉地实践生命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挖掘并利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挖掘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做一个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责任编辑 袁 妮)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要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来实现理性、健康和完善的生命教育。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把培养青少年学生科学的生命观作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要深入领会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与正确的生命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生命观,从而使学生能够把珍惜自己、尊重他人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明白生命健康对人生的意义,没有了生命健康,所有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要充分挖掘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苏教版教科书为例,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学习到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八年级第二单元第4课《人不能选择父母》,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懂得要孝敬父母和长辈;九年级的课程,使学生明白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措施。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们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能不断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并让学生真正领会其价值所在。
三、要在生活中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外,还应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素材,使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与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融为一体,使课堂贴近生活,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素养养成的平台。在教学中,可利用一桩桩轻视生命、漠视生命的案例导入课题,如河北安国市流浪女遭医院遗弃身亡事件、小悦悦事件等,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这些反面事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用“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让学生知道生命高于一切,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在于帮助别人,以此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关怀生命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父母赐予的生命,以乐观的心态去悦纳生命、欣赏生命,以谨慎的态度去尊重生命。特別要关注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更为敏感,在一些问题得不列排解时,更容易发生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生命教育理论的学习,自觉地实践生命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挖掘并利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挖掘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做一个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