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其目的是为了训练思维方法,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加强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所以,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学会运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文章内容来源于生活,具有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
一、作文教学的指向与着力点
其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作文能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涉及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写作习惯等方面。其中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至关重要——好文章必须有思想,空洞的华丽辞藻永远堆砌不出一篇好作文。所谓“文以载道”,对于这里的“道”,我向来建议学生理解为“对世界的认识”;这个认识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自己逐渐提升与深化的。
其二,丰富生活积累(即“两耳要闻窗外事”)。很多作文命题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检测学生主体感情的体验、对自我生活(包括学习生活)的感知领悟能力。面对近几年高考作文呼唤“真性情”的鲜明态势,广大中学生理应拥抱生活,关注自我的生活,努力积累起具有个性色彩的“我”的素材。
其三,过好语言表达关。任何思想都是由語言表达的,任何语言都是为思想服务的。所以,必须用流畅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必须将优美的语言与丰厚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语言水平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二、实现作文教学的过程化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高中作文训练须讲究系统化、序列化。只有顺利实现各种单项能力的“专项过关”,方能真正夯实根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修改定型)的每一步进行有序指导,把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到不同文体的写作之中。当务之急是实现作文教学的过程化。要实现过程化,以下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筛选出对高中生作文可能有实际影响的一些关键点——知识点、训练点,构成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然后将这些关键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构成相对系统的课程知识框架。围绕这些关键点,设计步骤明晰、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教师将方法指导隐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训练,掌握作文的“规定动作”“分解动作”。
三、情感因素不可忽视
学习者的求知欲、主动性一旦缺失,教学活动必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缺少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高中生是有理智、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明显影响着他们写作方面的学习动机,以激励、欣赏、包容的态度贯穿作文教学的整个流程(包括前作文阶段的“阅读揣摩”、作文阶段的“示例模仿”、后作文阶段的“批改讲评”“修改提高”);要重视发展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比如读到那些虽不成熟但有特色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独创的词语时,可用符号标出,加上褒扬色彩鲜明的批语进行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真诚的欣赏中吐真意,发真情,冲破一切虚伪的自我包装和人为设下的牢笼,展示多彩的内心世界。
四、创新教学方法
从教以来,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艰苦的摸索,也积累下一些可资借鉴
的做法与创新课例。下面择其要者略作介绍。
做法一:提倡写随笔——放飞自由的心灵。
做法二:引导读美文——构建有灵魂的写作生活。
做法三:突出作文升格——由提升中悟出“应该这么写”。
做法四:尝试下水作文——分享写作体验。
做法五:热情鼓励并提供成功的机会——强化学习内驱力。
五、借鉴传统经验
1.实用原则
古代散文分记言和记事两种。《尚书》记言,《春秋》记事。记言的发展为论说文,如诸子百家;记事的发展为史传文,如二十四史;抒情散文出现得更迟,有时夹在叙事散文之中。
2.诗歌是传统文学的精髓
余光中先生有很著名的论断:“原则上说来,一切文学形式,皆接受诗的启示和领导。对于西方,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不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而是诗人李白。
3.比喻是文学思维的滥觞
何谓比喻?《说文解字》中说:“比,密也;其本义谓相亲密也。”又说:“喻,告也;凡晓谕人者,皆举其所易明也。”比喻的早期含义就是:用最亲密相近的事物举例,让听话的人容易明白说话者要表达的内容。如果不从狭义的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待比喻,它就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即解说甲事物,而用乙事物来打比方。
“取法乎上,方能得其中;取法乎中,只能得其下。”厘清了上面这些传统文学的遗产,教师要试着为中学生写作(或者叫习作)找到一些出路。我们不能拔高要求一群孩子积淀深厚、境界开阔、立言警策,也不能奢望他们的作文意旨高远、文脉昭然、切问生命。我们只需脚踏实地,带着学生反观生活,运用熟悉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写出作文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35000)
一、作文教学的指向与着力点
其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作文能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涉及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写作习惯等方面。其中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至关重要——好文章必须有思想,空洞的华丽辞藻永远堆砌不出一篇好作文。所谓“文以载道”,对于这里的“道”,我向来建议学生理解为“对世界的认识”;这个认识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自己逐渐提升与深化的。
其二,丰富生活积累(即“两耳要闻窗外事”)。很多作文命题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检测学生主体感情的体验、对自我生活(包括学习生活)的感知领悟能力。面对近几年高考作文呼唤“真性情”的鲜明态势,广大中学生理应拥抱生活,关注自我的生活,努力积累起具有个性色彩的“我”的素材。
其三,过好语言表达关。任何思想都是由語言表达的,任何语言都是为思想服务的。所以,必须用流畅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必须将优美的语言与丰厚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语言水平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二、实现作文教学的过程化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高中作文训练须讲究系统化、序列化。只有顺利实现各种单项能力的“专项过关”,方能真正夯实根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修改定型)的每一步进行有序指导,把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到不同文体的写作之中。当务之急是实现作文教学的过程化。要实现过程化,以下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筛选出对高中生作文可能有实际影响的一些关键点——知识点、训练点,构成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然后将这些关键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构成相对系统的课程知识框架。围绕这些关键点,设计步骤明晰、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教师将方法指导隐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训练,掌握作文的“规定动作”“分解动作”。
三、情感因素不可忽视
学习者的求知欲、主动性一旦缺失,教学活动必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缺少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高中生是有理智、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明显影响着他们写作方面的学习动机,以激励、欣赏、包容的态度贯穿作文教学的整个流程(包括前作文阶段的“阅读揣摩”、作文阶段的“示例模仿”、后作文阶段的“批改讲评”“修改提高”);要重视发展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比如读到那些虽不成熟但有特色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独创的词语时,可用符号标出,加上褒扬色彩鲜明的批语进行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真诚的欣赏中吐真意,发真情,冲破一切虚伪的自我包装和人为设下的牢笼,展示多彩的内心世界。
四、创新教学方法
从教以来,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艰苦的摸索,也积累下一些可资借鉴
的做法与创新课例。下面择其要者略作介绍。
做法一:提倡写随笔——放飞自由的心灵。
做法二:引导读美文——构建有灵魂的写作生活。
做法三:突出作文升格——由提升中悟出“应该这么写”。
做法四:尝试下水作文——分享写作体验。
做法五:热情鼓励并提供成功的机会——强化学习内驱力。
五、借鉴传统经验
1.实用原则
古代散文分记言和记事两种。《尚书》记言,《春秋》记事。记言的发展为论说文,如诸子百家;记事的发展为史传文,如二十四史;抒情散文出现得更迟,有时夹在叙事散文之中。
2.诗歌是传统文学的精髓
余光中先生有很著名的论断:“原则上说来,一切文学形式,皆接受诗的启示和领导。对于西方,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不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而是诗人李白。
3.比喻是文学思维的滥觞
何谓比喻?《说文解字》中说:“比,密也;其本义谓相亲密也。”又说:“喻,告也;凡晓谕人者,皆举其所易明也。”比喻的早期含义就是:用最亲密相近的事物举例,让听话的人容易明白说话者要表达的内容。如果不从狭义的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待比喻,它就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即解说甲事物,而用乙事物来打比方。
“取法乎上,方能得其中;取法乎中,只能得其下。”厘清了上面这些传统文学的遗产,教师要试着为中学生写作(或者叫习作)找到一些出路。我们不能拔高要求一群孩子积淀深厚、境界开阔、立言警策,也不能奢望他们的作文意旨高远、文脉昭然、切问生命。我们只需脚踏实地,带着学生反观生活,运用熟悉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写出作文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