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以来,各中小学开展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也同样将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培训目标。如何全面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更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了现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新问题。[1]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育 核心素养 新课改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与意义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品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获得应有的文化知识,还应在社会道德、家国情怀、个人修养等方面有所提升。核心素养主要划分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语文是为学生发展建立坚实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与传统的语文教育相比,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不仅限于对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重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培養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会学习是最关键的内容之一,在核心素养中也再次强调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所谓学会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学习。学生来到校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对文化知识的积累,还应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解决语文实践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将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够自由运用的个体知识。[2]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由于该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以理解和掌握基础的字词为主,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应主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言框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字典等学习辅助工具来对课本上的生词进行查询,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新学到的字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习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运用手边的字典查询本课的新字词,引导学生将查询到的内容写下来,并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想一想在其他时间是否见过这个字词,该字词还有什么其他词组或用法,由此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将新学到的内容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并运用到日常的语文实践中去。
(二)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除了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外,文章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授文章的内涵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记诵的情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会大大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新课改中要求,应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并在与教师或同学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3]在进行文章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索与思考,再根据教师的讲解与过去的所学知识,感受课文的内涵。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你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简单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安静是如何触摸春天的?她在触摸春天的过程中创造了哪些奇迹?”等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师仅负责在旁辅导,帮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逐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由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结合优秀的民族精神
除了课本内容上的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还包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适当地进行民族文化知识的导入。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詹天佑》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点强调詹天佑身上所表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承担起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1).
[2]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3]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7(19).
(作者简介:原飞,女,本科,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宋家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育 核心素养 新课改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与意义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品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获得应有的文化知识,还应在社会道德、家国情怀、个人修养等方面有所提升。核心素养主要划分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语文是为学生发展建立坚实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与传统的语文教育相比,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不仅限于对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重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培養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会学习是最关键的内容之一,在核心素养中也再次强调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所谓学会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学习。学生来到校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对文化知识的积累,还应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解决语文实践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将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够自由运用的个体知识。[2]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由于该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以理解和掌握基础的字词为主,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应主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言框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字典等学习辅助工具来对课本上的生词进行查询,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新学到的字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习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运用手边的字典查询本课的新字词,引导学生将查询到的内容写下来,并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想一想在其他时间是否见过这个字词,该字词还有什么其他词组或用法,由此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将新学到的内容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并运用到日常的语文实践中去。
(二)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除了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外,文章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授文章的内涵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记诵的情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会大大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新课改中要求,应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并在与教师或同学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3]在进行文章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索与思考,再根据教师的讲解与过去的所学知识,感受课文的内涵。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你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简单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安静是如何触摸春天的?她在触摸春天的过程中创造了哪些奇迹?”等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师仅负责在旁辅导,帮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逐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由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结合优秀的民族精神
除了课本内容上的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还包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适当地进行民族文化知识的导入。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詹天佑》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点强调詹天佑身上所表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承担起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1).
[2]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3]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7(19).
(作者简介:原飞,女,本科,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宋家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