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教学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英语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言教学和文化导入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文化差异;交际功能;语言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在内容与目标中,除了重视语言外,还特别突出人文性,把情感策略、文化意识也列入其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交礼仪、风土人情和地理历史知识,使学生在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领悟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学以致用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的被明确写进了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际的活动过程。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以致用,即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学习交际文化的重要性
既然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怎样才能学好并用好英语呢?我国过去的英语教学只偏重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义)的讲解传授,学生往往精通语法规则,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只会认读,不会听说,不具备交际能力。近几年来,英语教学的新思想和理念得到了认可和推广,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运用。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要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现行的高、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
我们现有的初、高中课本的内容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然而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日常见面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到了解掌握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英美人表达方式和中国人也很不同。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
1 称呼
英语在称谓中用词甚少,“叔、伯、舅、姑丈,姨丈”这些词只用一个uncle,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也大多直呼其名。表示亲属称谓的词在西方一般不用于表示非亲属关系。而汉语中的亲屑称谓常泛化使用,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以兄弟姐妹相称,尽管他们未必有血缘关系。学生们在运用英语的时候容易出现用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可能会觉得不大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如“UnCle Rob—in"。在西方,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dear,honey,swcct—heart等。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在汉语中,这类亲密的称呼即使在家族或者家庭内部也用的不多。
2 感谢
“Than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表示感激。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也不当面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道谢,对于赞美。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表谦虚,但英国人往往以“Thank you"来接受。
3 赞美
赞美在西方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在西方,人们通过赞美来鼓励合心意的行为。在美国,教师通过赞美来鼓励学生,例如:You did a good job!Welldone!人们也通过赞美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而在中国,人们表达赞美更含蓄,当面的赞美常常会被认为是阿谀奉承或趋炎附势。
4 禁忌
在西方国家,人们非常强调隐私。“Keep a certain distance’’被认为是交际中的一条准则。如见面时,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喜欢握手。西方则不然,多数欧美国家是不随便和人握手的。又如中国人喜欢在见面时问对方、“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啊?”此类的话。但在西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属于隐私,打听这些情况是很不礼貌的。
四、外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丰富进行文化教学。
首先,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关心、谈话的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比较。教师可让学生收集异域文化资料,使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和风土人情,利用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观察西方的社会文化,各阶层人们吃、穿、住,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作这方面的讲座。
其次,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如颜色在中西方的内涵是很不同的。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热情。但英语中的"red"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商业英语中的"in thered"是表示亏损。
教师还可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中外文化差异和背景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或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使他们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
当然,教师也要明确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理智地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介绍一种文化内容时,要持中立态度,充分利用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东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关键词] 文化差异;交际功能;语言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在内容与目标中,除了重视语言外,还特别突出人文性,把情感策略、文化意识也列入其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交礼仪、风土人情和地理历史知识,使学生在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领悟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学以致用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的被明确写进了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际的活动过程。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以致用,即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学习交际文化的重要性
既然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怎样才能学好并用好英语呢?我国过去的英语教学只偏重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义)的讲解传授,学生往往精通语法规则,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只会认读,不会听说,不具备交际能力。近几年来,英语教学的新思想和理念得到了认可和推广,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运用。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要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现行的高、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
我们现有的初、高中课本的内容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然而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日常见面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到了解掌握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英美人表达方式和中国人也很不同。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
1 称呼
英语在称谓中用词甚少,“叔、伯、舅、姑丈,姨丈”这些词只用一个uncle,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也大多直呼其名。表示亲属称谓的词在西方一般不用于表示非亲属关系。而汉语中的亲屑称谓常泛化使用,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以兄弟姐妹相称,尽管他们未必有血缘关系。学生们在运用英语的时候容易出现用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可能会觉得不大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如“UnCle Rob—in"。在西方,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dear,honey,swcct—heart等。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在汉语中,这类亲密的称呼即使在家族或者家庭内部也用的不多。
2 感谢
“Than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表示感激。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也不当面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道谢,对于赞美。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表谦虚,但英国人往往以“Thank you"来接受。
3 赞美
赞美在西方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在西方,人们通过赞美来鼓励合心意的行为。在美国,教师通过赞美来鼓励学生,例如:You did a good job!Welldone!人们也通过赞美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而在中国,人们表达赞美更含蓄,当面的赞美常常会被认为是阿谀奉承或趋炎附势。
4 禁忌
在西方国家,人们非常强调隐私。“Keep a certain distance’’被认为是交际中的一条准则。如见面时,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喜欢握手。西方则不然,多数欧美国家是不随便和人握手的。又如中国人喜欢在见面时问对方、“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啊?”此类的话。但在西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属于隐私,打听这些情况是很不礼貌的。
四、外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丰富进行文化教学。
首先,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关心、谈话的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比较。教师可让学生收集异域文化资料,使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和风土人情,利用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观察西方的社会文化,各阶层人们吃、穿、住,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作这方面的讲座。
其次,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如颜色在中西方的内涵是很不同的。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热情。但英语中的"red"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商业英语中的"in thered"是表示亏损。
教师还可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中外文化差异和背景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或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使他们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
当然,教师也要明确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理智地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介绍一种文化内容时,要持中立态度,充分利用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东西文化差异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