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起点,把握文本特点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律·长征》是伟人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创作的体现革命乐观主义的诗歌。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词不多,尤其像这样具有深刻含义的七言律诗更少。课前,我细细揣摩了文本,认为教这样的诗歌,把握住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更能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也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诗,而不仅仅停留在单纯机械地记忆背诵诗歌。对本诗进行一定解读后,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读正确“逶迤、磅礴、岷山”三个词语,能初步了解七律诗,读出韵味。2、在导学卡的帮助下,尝试抓住诗眼理解体会关键诗句的含义,并初步了解通感、夸张等诗歌写作手法。3、能正确抄写积累关键诗句,体会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革命气概。通过多次教学实践,对于本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一、用诗歌的方法教学诗歌,感悟文本独特的魅力
  
  课始,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交流了有关“七律”的知识,并适时作了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根据规律圈出双句末尾的韵脚,提示他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适度拖长读出味道。本以为这样的教学应该把知识点讲清楚了,可试教时却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对此很难掌握。学生难以把握住诗句的节奏读,有时韵脚是拖了长音,可诗句还是用读课文的方式在朗读。这样的初读诗不光花费了很多时间,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看来,教师的范读必须置前,或是在每句诗句中用斜杠画出停顿处给予朗读提示,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这块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本课的重点是聚焦本诗关键诗句理解读。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导学卡的帮助,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颔联和颈联的意思。试教下来,我发现,两个班的学生能连贯清楚地说出诗句的字面意思,至于“寒”和“暖”、“走泥丸”和“腾细浪”蕴含的深层含义却无法理解。原先预设想让学生通过导学卡在预习中积累更多的信息和学习方法,但却惊奇地发现,每班只有3—4位学生用上了课后资料袋和注释中的信息帮助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就是将参考书的解释说了一遍,如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却又任重道远。同时,也不由得让我思考:在关键诗句的理解上,作为教师的我,还是缺少了教学诗歌的方法。事实上,“寒”“暖”“泥丸”“细浪”这些词细细读来,是诗的一个个丰富的意象,而我却没有及时抓住这些意象,仅仅机械地根据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特色上的对比和夸张,忽视了“意象还原”的重要性。诗歌教学无需多讲,理解的过程是一个从“模糊”到“精确”最后回归“模糊”的接近过程,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教学中,我要尝试多用想象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丰富意象,在读诗中品味诗意,真正感受诗意课堂的魅力。
  
  二、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在本课试教中出现了以下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观看《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当看见红军在13根铁索上匍匐前进时,有学生笑出了声)
  师:同学们,看完了影片片段,这场战役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这场战役打得非常艰难,红军很勇敢。
  (教师补充介绍道:“当泸定桥夺下后,毛泽东主席带领大部队踏上木板铺好的桥面时,不禁深深地敬了一个军礼,向先遣部队牺牲的战士们致敬。”)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对句中的“寒”字,你们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我感受到当时天气很寒冷,水很冷……
  
  [片段二]
  师:同学们,课前在你们完成的导学卡中,有一项内容是对诗歌中不明白的地方提问。现在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学生回顾自己课前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下节课继续解决。
  生: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条件那么艰难,又牺牲了那么多战士,守着自己的根据地好好生活就可以了,难道长征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吗?
  从以上两个教学片段可以明显看出,片段一中的学生在关键词句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困难,无法真正走进诗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思。而片段二中学生明显以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无怪乎他们在学习这么激情澎湃的一首诗时,却仍然表现出那么的平静和不可理解。还是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惹的祸”呀!事实上,课前,我已经对这些问题有了察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我尝试采用导学卡丰富学生的学习储备,努力让学生去感受理解这段历史。同时在课上我也充分引入了课外资料和影像等信息,力图丰富学生的感知。可是,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拓展带来的却是波澜不惊的课堂,这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课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对本课的教学作了以下三处修改:
  一改:导学卡设计更“亲”学生
  导学卡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没有根据学生真正的需求,如第一题:收集与诗歌有关的长征故事(写下故事名,简单说一说)。我只是关注了与诗歌有关的故事,并没有真正发现学生对“长征背景”的思考。同时,没有考虑到长征故事的收集和演讲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学生难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较为全面地进行了解。看来,以长征故事会的形式在课前开展,对本课的学习会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引导学生收集阅读长征的背景资料,并尝试讲述《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些与诗歌关系密切的故事,对本课的学习更为有效。
  二改:媒体资源运用找准时机
  从以上两个教学片段,我们清楚地知道学生与本课文本的距离很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从而带来了学生从小情感苍白,甚至把文本中人物高尚的品质当做了弄虚作假,对于语言文字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无法真正理解。同时由于长征这段历史实在过于遥远,让他们以自己现在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感受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于是就出现以上一种游戏的学习态度。因此,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和课外资料的交流还是需要提前到课前,诸如放映一些长征纪录片,展示多组长征图片,大量阅读交流长征的资料,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所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当学生已经走进诗歌所营造的那个“境”,又何愁没有“情”呢?
  三改:批注式阅读“留白”思考
  本诗阅读应重视批注对理解诗意的作用。批注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感悟的重要学习方法,是最常用的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方式。片段一中出现的学生对于“寒”字理解的问题,最为真实地说明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过少,教师太过急于求成。在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前,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寒”字做一个批注,可以写写心里的感受,也可以写写对于“寒”字的理解,如果能用上想象,联系前句的“暖”字进行对比感受等方法,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语文学习除了思想感情、语言文字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外,个人认为,最为深远而有效的学习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式。而对于这首语言高度凝练的诗歌,批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拉近文本和学生距离的学习方式。
  作为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思维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适度渗透有关文本特点的学习,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培养文体意识,对于后续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数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工。除了亲自体验外,还需用心感受。“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感受非常重要,有些感受会影响一生,不但能够改变他们对数学的态度,甚至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二年级学生对数的认识还停留在“百”的水平。10000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而认识1万是学生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建立1万的大数观念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教材中只涉及到了万以
摘 要: 由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放性、课堂空间的流动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承受负荷的可变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具有双重性,即预设性和生成性。体育教师从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等三个方面,及时捕捉生成问题,加以处理、转化和引导,让生成问题成为课堂上亮丽的风景,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 生成问题;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
略读课文教学是近几年来浙江省小语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级教师虞大明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等略读课文进行了公开教学尝试,取得了一致好评,更得到了老一辈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周一贯、张化万等的高度评价。2009年11月,经本社联络,虞大明老师专门为“杭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学科带头人崇文实验学校基地”的学员们进行了《金钱的魔力》略读教学展示,并与在座教师就“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轰然打响,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守护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次疫情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社会责任践行的一次全民考验。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涉及社会心态治理、心理危机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全方位的工作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的课文文质兼美、语言规范、语感鲜明、内涵丰富,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想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好凭借。教学时,我们要以课文为依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说,训练学生说,强化学生说,让学生在说中
常言道:“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最近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味。作为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曾经无比羡慕上课时学生都能专心、安静地听讲的班级,可是直到那一节课,我才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是多么的优秀、聪明和爱动脑筋,孩子们是多么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那节课上的是一下语文第20课《司马光》,读到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的那一段时,有个孩子高举着双手要提问,我正讲得起兴,不希望有人来打断
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与杭州绿城育华小学联合筹建的全国第一家小学语文博物馆于2013年9月18日上午在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开馆了。博物馆上下二层,占地800多平方米,精致典雅,气势不凡。首任馆长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系小语专家汪潮教授。  小学语文博物馆的成立是小语界的一件幸事、好事、大事,可以说是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汪潮教授在开幕仪式
摘要:随着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北京市各中小学校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三亿人上冰雪”,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近年来大兴区榆垡镇第一中心小学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社会影响力。本文结合学校实际,简述学校冰雪开展现状,将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冰雪运动;普及基础;成功经验;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
关键词:三二二;备课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现阶段较多的体育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边看教参边写教案,导致备课时过于依赖教参或教案集,缺少自己的想法,缺乏原创性。针对上述情况,我校体育组要求组内每位教师实行“三二二”备课模式。“三二二”备课模式是初次备课一初次磨课一反思与改进一二次备课一二次磨课一反思与完善一三次备课的“七步骤”备课过程,教师不断通过备、磨、思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肩肘倒
语文教学的效率,一直被学界用“少、慢、差、费”四字概括。即使将语文与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比较,其效率的低下也是不容否认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广大教师一直没有解决好一个问题:语文是学习什么的?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课文。教师在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在“课文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游移不定。  从当前的现状看,教师往往侧重前者,而轻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