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顾名思义,先“活”后“动”。英语教学“活动”也不例外。我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通过“活”化教材、“活”化教法、“活”化感官,实现了学生“主体意识动、思维动、认知结构动”的目标。这种别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孤立静态的英语词汇富于美感和活力,让有限零碎的英语语素富于内涵和思想,从而活化师生英语学习的思维,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螺旋上升,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 活化 思维动 认知结构动
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定位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这一语言性质的定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落脚点。为此,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华中师大鲁子问先生的“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策略、语用策略、困难策略和兴趣策略等教学因素的内涵,我认为通过“活”化教材、“活”化教法、“活”化感官,实现“主体意识动、思维动、认知结构动”的目标,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另类”的英语教学“活动”是非常奏效的。
一、活化教材,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
英语语言的内化需要时间和经常不断的语言接触。为此,我以现实生活这本流动的教材为挖掘基地,挖掘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素材,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即景取材,进行逼真的思想和信息交流,让学生试着独立运用语言,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对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予以满腔热情的支持,促成他们将学习内容变换成新的形式加以内化。而语言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英语新教材特别凸现教学的情境性,它强调教学要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所以生活是“汤”,知识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干巴巴、孤零零、枯燥的知识,很难被理解、消化和吸收。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生学英语客观上确实需要一个真实的语境,这样才能身临其境,为用而学,有感而发.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刻意创设各种不同的语境,争取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如在“购物”这一功能项目的教学中,课堂变成了卖场,货物琳琅满目,讲桌就是柜台,帅男靓女购物时的语用能力令我羡慕。而“交通”的语境给善于表现的同学以更大的时空,贴上标识后,教室走道瞬间变成了“光明路”、“西大街”,扫清词汇的语言障碍后,学生问路的六个句型在20分钟的时间内有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运用,而且语言幽默,谈吐亲和,举止文雅,平日里内敛沉稳的同学也俨然来自济南的“交警”,学生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收获的幸福。“Ann’s Birthday Party”一课,随着优美的“Happy Birthday”旋律,五颜六色的泡沫板自制蛋糕搬进了课堂,学生专注的眼神、喜悦的表情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连贯的英语表述产生了语言学习中的正效应。
二、活化教法,让抽象的语言具体化
为达成课时或单元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尝试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方略,在大量的活动中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整个教学的任务链由可随意增减的十四个环节(准备、启动、导人、激活、呈现、讲解、例释、练习、操练、归纳、复习、指导、巩固和评估)构成,通过点拨疏导,扫清语言障碍。我除了利用相关实物、彩图、动画录像带等方法呈现语言材料外,还将手势、眼神、造型等多种体态语言交替使用,使语言文字富于动感、活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此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反馈语言信息,确有水到渠成之效。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我让学生在楼道里远眺近看,结果“There are some sheep on the hill.”“There is a torch over there.”“There are some shops near the road.”等语言信息很快进行了交流,评估中,对语义新颖、表达流畅的学生授以“博士帽”(教具)的嘉奖,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达成了语言交际的目的。点拨前我将各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梳理和彻底透视,充分发挥好我在“学生”与“知识”间的中介作用,处理好“五点、五处”的关系。即选择恰如其分的知识梯度,从专项知识的重点、难点激起学生的疑点、兴奋点、思维点,从知识点的对比处、变化处、规律处解决学生认知的关键处、矛盾处,用“讲特点、寻差异”的方法进行“热身”练习,以中等生和尾部学生为主,放慢教学进度,但不降低教学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推进。
三、活化感官,让平面的知识立体化
又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现象时,我一改传统的讲练法,将学生带到了院子里,准备了风筝、溜溜球、飞牌等学具,首先来个示范教学,我边做边说:“I’m running.I’m playing with a yoyo.”接下来分组游戏,学生感知语言的各个器官都派上了用场,看、听、说、做,他们玩得尽兴,同时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活化思维达到了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目标,从而将言语技能发展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我把阅读理解作为主要货源推上“课堂超市”,指导学生阅读《英语趣味阅读理解120篇》及《英语辅导报》上的条件作文及阅读材料,这些货源恰如各类“自助餐”,纵向横向拓展延伸了学生的知识面。功底扎实的学生品尝了阅读材料中的“色、香、味”。既读懂了文章,也辨清了文“色”,又积累了词汇,亦闻到了文“香”,更重要的是调用了他们所有的感官,他们尝到了文“味”,其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有了质的升华,由感官活动激起的兴趣深化为享受思考的兴趣,学生见多识广,即使功底最差的学生此时也兴趣倍增,尽可能地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语言要素,或词汇,或语法,或语篇,在这样的“小超市”里,将“计划经济”的配给制搞成“自助餐”,最低标准是“消化”文意,有能力者还可以对材料进行“深加工”,如挖掘短文的文化背景,仿写英语小作文等练笔活动,这就从主观、客观上给学生提供了参与表现的机会、思考的机会、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文化素养熏陶的同时,其思想素质也得到了升华。通过语言操练产生了思想上的共振后,他们的语用程度就会由流利上升到自然运用,学习目标一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英语教学“活动”,让我体会到:
通过“活化教材、活化教法、活化感官”,实现“主体意识动、思维动、认知结构动”的目标,让学生单一的英语学习技能多元化。
活化英语教材,首先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法的操作流程在时间平面上递次推进,但在知识框架上又立体交叉,它蕴含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跃的时空平台,为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构建了绝无极限的思维互动空间。动态化教学方法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围绕学习目标,教师有意而去,学生有获而归,师生双方的思维、言语及体态相互共动达成了教学目标;其次,活化教法。多层面、多角度动态化实施教学策略,纵向上避免了平面地、程式化地呈现教材内容给学生造成的思维呆板,而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自然、流畅地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再次,活化感官,解放了学生的嘴巴、眼睛、耳朵、大脑、手脚,使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效度逐次上升。最后,通过对单元反馈曲线的逐级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且学习目标的巩固率呈螺旋上升趋势。就在2006年至2012年全市初中毕业会考中,我所任的初三英语教学成绩以一线两率(人均线、合格率、优秀率)的类比排名多次跃居考区榜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英语教学“活动”,成功地进行了英语知识的辐射和迁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和谐处理“活”与“动”的关系,多种教学法交替使用,它将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融为一体,不仅实用性强、易操作,通过激活文本、人本,实现感官“动”、思维“动”,再到认知结构“动”的终极目标。而且它全面、统一地运用了语言规律、学习规律、教学和教育规律,从而使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兴趣具有持久性、稳定性,英语学习的策略、方法具有高智能性,确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关键词】 活化 思维动 认知结构动
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定位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这一语言性质的定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落脚点。为此,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华中师大鲁子问先生的“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策略、语用策略、困难策略和兴趣策略等教学因素的内涵,我认为通过“活”化教材、“活”化教法、“活”化感官,实现“主体意识动、思维动、认知结构动”的目标,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另类”的英语教学“活动”是非常奏效的。
一、活化教材,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
英语语言的内化需要时间和经常不断的语言接触。为此,我以现实生活这本流动的教材为挖掘基地,挖掘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素材,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即景取材,进行逼真的思想和信息交流,让学生试着独立运用语言,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对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予以满腔热情的支持,促成他们将学习内容变换成新的形式加以内化。而语言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英语新教材特别凸现教学的情境性,它强调教学要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所以生活是“汤”,知识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干巴巴、孤零零、枯燥的知识,很难被理解、消化和吸收。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生学英语客观上确实需要一个真实的语境,这样才能身临其境,为用而学,有感而发.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刻意创设各种不同的语境,争取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如在“购物”这一功能项目的教学中,课堂变成了卖场,货物琳琅满目,讲桌就是柜台,帅男靓女购物时的语用能力令我羡慕。而“交通”的语境给善于表现的同学以更大的时空,贴上标识后,教室走道瞬间变成了“光明路”、“西大街”,扫清词汇的语言障碍后,学生问路的六个句型在20分钟的时间内有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运用,而且语言幽默,谈吐亲和,举止文雅,平日里内敛沉稳的同学也俨然来自济南的“交警”,学生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收获的幸福。“Ann’s Birthday Party”一课,随着优美的“Happy Birthday”旋律,五颜六色的泡沫板自制蛋糕搬进了课堂,学生专注的眼神、喜悦的表情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连贯的英语表述产生了语言学习中的正效应。
二、活化教法,让抽象的语言具体化
为达成课时或单元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尝试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方略,在大量的活动中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整个教学的任务链由可随意增减的十四个环节(准备、启动、导人、激活、呈现、讲解、例释、练习、操练、归纳、复习、指导、巩固和评估)构成,通过点拨疏导,扫清语言障碍。我除了利用相关实物、彩图、动画录像带等方法呈现语言材料外,还将手势、眼神、造型等多种体态语言交替使用,使语言文字富于动感、活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此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反馈语言信息,确有水到渠成之效。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我让学生在楼道里远眺近看,结果“There are some sheep on the hill.”“There is a torch over there.”“There are some shops near the road.”等语言信息很快进行了交流,评估中,对语义新颖、表达流畅的学生授以“博士帽”(教具)的嘉奖,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达成了语言交际的目的。点拨前我将各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梳理和彻底透视,充分发挥好我在“学生”与“知识”间的中介作用,处理好“五点、五处”的关系。即选择恰如其分的知识梯度,从专项知识的重点、难点激起学生的疑点、兴奋点、思维点,从知识点的对比处、变化处、规律处解决学生认知的关键处、矛盾处,用“讲特点、寻差异”的方法进行“热身”练习,以中等生和尾部学生为主,放慢教学进度,但不降低教学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推进。
三、活化感官,让平面的知识立体化
又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现象时,我一改传统的讲练法,将学生带到了院子里,准备了风筝、溜溜球、飞牌等学具,首先来个示范教学,我边做边说:“I’m running.I’m playing with a yoyo.”接下来分组游戏,学生感知语言的各个器官都派上了用场,看、听、说、做,他们玩得尽兴,同时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活化思维达到了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目标,从而将言语技能发展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我把阅读理解作为主要货源推上“课堂超市”,指导学生阅读《英语趣味阅读理解120篇》及《英语辅导报》上的条件作文及阅读材料,这些货源恰如各类“自助餐”,纵向横向拓展延伸了学生的知识面。功底扎实的学生品尝了阅读材料中的“色、香、味”。既读懂了文章,也辨清了文“色”,又积累了词汇,亦闻到了文“香”,更重要的是调用了他们所有的感官,他们尝到了文“味”,其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有了质的升华,由感官活动激起的兴趣深化为享受思考的兴趣,学生见多识广,即使功底最差的学生此时也兴趣倍增,尽可能地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语言要素,或词汇,或语法,或语篇,在这样的“小超市”里,将“计划经济”的配给制搞成“自助餐”,最低标准是“消化”文意,有能力者还可以对材料进行“深加工”,如挖掘短文的文化背景,仿写英语小作文等练笔活动,这就从主观、客观上给学生提供了参与表现的机会、思考的机会、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文化素养熏陶的同时,其思想素质也得到了升华。通过语言操练产生了思想上的共振后,他们的语用程度就会由流利上升到自然运用,学习目标一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英语教学“活动”,让我体会到:
通过“活化教材、活化教法、活化感官”,实现“主体意识动、思维动、认知结构动”的目标,让学生单一的英语学习技能多元化。
活化英语教材,首先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法的操作流程在时间平面上递次推进,但在知识框架上又立体交叉,它蕴含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跃的时空平台,为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构建了绝无极限的思维互动空间。动态化教学方法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围绕学习目标,教师有意而去,学生有获而归,师生双方的思维、言语及体态相互共动达成了教学目标;其次,活化教法。多层面、多角度动态化实施教学策略,纵向上避免了平面地、程式化地呈现教材内容给学生造成的思维呆板,而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自然、流畅地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再次,活化感官,解放了学生的嘴巴、眼睛、耳朵、大脑、手脚,使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效度逐次上升。最后,通过对单元反馈曲线的逐级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且学习目标的巩固率呈螺旋上升趋势。就在2006年至2012年全市初中毕业会考中,我所任的初三英语教学成绩以一线两率(人均线、合格率、优秀率)的类比排名多次跃居考区榜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英语教学“活动”,成功地进行了英语知识的辐射和迁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和谐处理“活”与“动”的关系,多种教学法交替使用,它将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融为一体,不仅实用性强、易操作,通过激活文本、人本,实现感官“动”、思维“动”,再到认知结构“动”的终极目标。而且它全面、统一地运用了语言规律、学习规律、教学和教育规律,从而使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兴趣具有持久性、稳定性,英语学习的策略、方法具有高智能性,确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