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h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方面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检验习惯,而忽视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事实上,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在数学学习方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意味着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将产生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
  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和强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应该充分地加以运用。尤其是义务教育课本,其教学内容和例题的编排,都是遵循以旧换新、由扶到放的原则,更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1.教师示范运用数学课本
  针对小学生向师性强、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数学课本,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本用处很大,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益处很多,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愿望。
  2.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数学课本的指导。学生刚开始阅读数学课本时,可能出现不会读、读不懂,甚至反复读了也提不出问题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刚开始可采取在教师的指导下讲解和阅读相结和的办法,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反复地读,边读边思考边听讲解,逐步理解课本内容。对关键性的词句可以像阅读语文课本一样圈圈点点,画上杠杠,做些记号。如义务教材第五册P105“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其中“围成”、“所有边长的总和”等都是
  一些很关键而又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读这一概念,更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例题,回想“周长”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上述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并加以牢记。
  对于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步教给一些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例如新课前可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下新课内容,了解新课要讲哪些内容,其中哪些自己可以看懂,哪些有些困难,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听课时解决困难。有些内容的预习还可以出一些思考题,帮助学生有条理的阅读。如预习“千米的认识”,可以出这样两个思考题:①计量什么样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你能举出两个例子吗?②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每节课新授结束之后,学生作业之前,都要留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整理一节课的内容,消化所学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将一课的内容完整地、仔细地阅读,圈出或画出重点的内容,回想教师是怎么讲解这个重点内容的,还有没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进行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及时解决问题。
  每个单元结束进行复习时,更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义务教材每个单元结束都有“整理和复习”,这是对一个单元内容的整理和回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根据“整理和复习”的内容来回顾、复习一个单元的知识,把握重点和难点。可以指导学生先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完整地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再指导学生精读“整理和复习”,明确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分成几大块,每大块的内容又可以分成几个小部分,结合每个部分的复习题有目的地复习。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地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
  
  很多数学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第一遍做题,出错较多,重新做,即使教师不讲解,也能做对。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往往简单归之为粗心。笔者经过观察了解,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解题前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即在没有弄清题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解题,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3240÷8的商是( )位数,2734÷6的商的最高位是( )位。常有学生在两个括号里都填上“三”。这样填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连题目也没有完整地阅读一遍就开始解答,又怎么能解答正确呢?因此,要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
  作为教师,除了对学生阅读题目引起足够重视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习题,给予不同的阅读要求,并通过提问、检查等方式督促学生认真阅读。下面分别谈谈概念题、计算题和应用题三类题型的阅读指导。
  1.概念题的阅读指导
  概念题,要指导学生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通过阅读了解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重点之处。对于易混淆的题目,更要增加阅读的遍数,找出其中的区别之处,防止一知半解。如填空题:75的5倍是( ),75是( )的5倍,75是5的( )倍。要使学生读题后能说出第1题是求5个75是多少;第2题是把75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第3题是求75里面有多少个5。经过这样的阅读理解,学生解答的错误率会大大降低。
  2.计算题的阅读指导
  学生对计算题的读题是最忽视的,这也是造成抄错数字、搞错运算符号、混淆运算顺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除了要求学生计算细心外,更要强调计算前认真阅读题目。通过阅读,了解题目中包括哪些数字,哪些运算符号,对题中的运算顺序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一些易引起错误的地方,更要倍加注意,有的还可以通过划线加以突出。如二年级小学生计算“80 20×3”,不认真读题,很容易计算成“=100×3=300”。如果计算前仔细读题,画出先计算的“20×3”,出错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
  3.应用题的阅读指导
  解答应用题,阅读能力比计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尤其是识字量不多的低、中年级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学生阅读应用题,首先要求学生拿到题目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读题,要一字一句地读,读了一遍不懂,再读第二遍,直到读懂为止。通过读题,要能够说出题目中所讲的是怎样的事情;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哪两个条件有联系,可以求什么问题;题目中哪些词句比较重要。对这些重点的字、词和关键句还可以圈圈、画画。如义务教材第五册的两步应用题:“同学们跳绳,小华跳了75下,小民跳了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民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说出题目中讲的是小华、小青和小民跳绳的事情;第三个条件讲了三个人跳的次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第一、第二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小华和小民跳的总次数等等。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由案例构建理论的研究策略,基于民族地区若干少数民族教师案例的质性数据,对优秀少数民族教师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和理论构建.经描述性模式、解释性模式到“理想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师作为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和谐氛围中得到释放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学 课堂教学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数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实在在地进行探究性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去发现和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将学生的探究活动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中所获的乐趣,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本人就此探讨一下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约拿情结”形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初三数学复习也应适应当前这一形势。目前形势各地不平稳,就数学上如何做谈一点我的见解。  关键词:初三数学 复习 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石,而当前升学率的高低仍然困扰着初三数学教师的教法的突破。“应试教育”数可能总是占有一席之地。    一、当前存在问题    首先从复习内容上看,由于受
摘 要:本文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意识 动机 思维 品质    创造力是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指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
兴趣是学习认知事物的基本动力。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表几点浅见。    一、动之以情,激起兴趣的萌芽    1. 教学语言应富有情趣。在诸多科目当中,大家普遍认为数学科的教学语言的表达比较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这似乎
摘 要:本文针对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凸现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有效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主体性    前言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展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会自己学习数学是自主学习精神的一种体现。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认识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数学课堂情境”,让学生的知、情、意、行都得到发展与培养。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活动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发生关系,在数学情境活动中传承数学文化。通过数学课堂上的数
本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在均衡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存在教非所学、教师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