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教育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注重把握兴趣,注重激发情感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得教材、了解课标
教师如果不真正了解教材及其编写意图,就很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更难掌握“放”、“收”的时机和火候,因此教师上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弄清教材内在的联系、以及每一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哪些内容有利于实现认知目标、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有利于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分清哪些先学、哪些后学,从而确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教师只有对教材、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运筹帷幄,才能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才能从全面去把握
三、动态生成的教学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预测
由于学生原有的经验、水平不同,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如果只是按原先设计的唯一思路去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放”的思路,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安排好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外,还要考虑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每一种情况如何应对,即要备动态生成式的课。学生自主探究后的教学环节怎样进行,将根据出现的情况来确定,如果出现备课预测到的情况,则按照既定对策去教,如果出现了与预测相驳的情况,则与教学目标相比较,采取相应的对策去教,从而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能“放”、“收”自如。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后施教、动态生成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对不同学生发言的差异和包含的智力成分迅速作出判断,然后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即要上动态生成式的语文课。 四、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我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训练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和人文性的贯彻实施。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确的课文朗读,把感悟的情感给予充分地表达,从而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促进学生口语的发展。 五、注重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的内部动机的过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注重激发整理与复习的兴趣,加强整理方法指导
整理和复习重在整理方法的指导,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寻找知识、方法、应用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的转化条件、方法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逐步形成一个条理清楚的知识网络——认识结构。并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看到知识本身的魅力,感悟到方法、应用间的有趣联系,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热情。如基础积累篇以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呈现,利于理解和记忆,更利于提高效率,从而使大家学得明白,学得轻松,也学得有效.。 2、注重整理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整理习惯的形成
不仅在新知识教学前的基本训练,新知识的教学,还是所学知识方法的强化、变式等训练中,都要注意不断提示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显示联系转化的条件方法,揭示知识间联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不断运用新旧知识结构的良好认知习惯。 六、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使教学要求无限制提高,严重偏离了教学大纲,这样一来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碍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深入钻研大纲,把握大纲要求,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不拖欠也不提前,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遵循起点低,台阶密、步子小、容量大的原则设计课堂练习。
调整课外作业结构。调整课外作业结构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从前,以书面形式为主的课外作业,只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机械地重复,其作用只能是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对作业应付了事,课外作业会因此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注重把握兴趣,注重激发情感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得教材、了解课标
教师如果不真正了解教材及其编写意图,就很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更难掌握“放”、“收”的时机和火候,因此教师上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弄清教材内在的联系、以及每一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哪些内容有利于实现认知目标、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有利于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分清哪些先学、哪些后学,从而确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教师只有对教材、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运筹帷幄,才能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才能从全面去把握
三、动态生成的教学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预测
由于学生原有的经验、水平不同,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如果只是按原先设计的唯一思路去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放”的思路,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安排好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外,还要考虑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每一种情况如何应对,即要备动态生成式的课。学生自主探究后的教学环节怎样进行,将根据出现的情况来确定,如果出现备课预测到的情况,则按照既定对策去教,如果出现了与预测相驳的情况,则与教学目标相比较,采取相应的对策去教,从而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能“放”、“收”自如。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后施教、动态生成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对不同学生发言的差异和包含的智力成分迅速作出判断,然后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即要上动态生成式的语文课。 四、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我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训练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和人文性的贯彻实施。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确的课文朗读,把感悟的情感给予充分地表达,从而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促进学生口语的发展。 五、注重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的内部动机的过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注重激发整理与复习的兴趣,加强整理方法指导
整理和复习重在整理方法的指导,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寻找知识、方法、应用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的转化条件、方法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逐步形成一个条理清楚的知识网络——认识结构。并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看到知识本身的魅力,感悟到方法、应用间的有趣联系,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热情。如基础积累篇以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呈现,利于理解和记忆,更利于提高效率,从而使大家学得明白,学得轻松,也学得有效.。 2、注重整理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整理习惯的形成
不仅在新知识教学前的基本训练,新知识的教学,还是所学知识方法的强化、变式等训练中,都要注意不断提示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显示联系转化的条件方法,揭示知识间联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不断运用新旧知识结构的良好认知习惯。 六、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使教学要求无限制提高,严重偏离了教学大纲,这样一来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碍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深入钻研大纲,把握大纲要求,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不拖欠也不提前,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遵循起点低,台阶密、步子小、容量大的原则设计课堂练习。
调整课外作业结构。调整课外作业结构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从前,以书面形式为主的课外作业,只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机械地重复,其作用只能是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对作业应付了事,课外作业会因此失去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