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和教育一直都是紧密相连的整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将生活融入课堂,再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就是教学目的。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生活化的教学在其中显得格外重要。将课堂变得生活化,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更是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探索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的实践,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糟粕,提出了新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实践
   在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中,教学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生活化的理念在课堂中不断渗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教师也可以在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何更好地将生活融入课堂,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将生活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生加强互动,建立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调研成果来看,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丧失兴趣,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浪费了老师的教学精力,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初中生往往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望,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与学生家庭生活或学校生活有关的素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在正式开始讲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个实例或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正式进入课堂。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集体生活成就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校园的集体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我”和“我们”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确保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课堂的灵活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及时作出正确的价值引导[1]。
   二、在课堂中加入生活情境的设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核心,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五课“让友谊之树长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产生矛盾的朋友,并且自己思考解决办法,或者演示成为朋友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友谊的重要性。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力较差,自控力不足,创造生活中的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在情感上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題,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四课“公民的基本义务”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体验视频中人物的情感。让学生探讨视频中公民应尽的义务,再反省自身尽到了哪些应尽的义务,以此达到提高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自我修养的目的。
   三、建立良性的生活化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亦师亦友是师生关系中最和谐的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的前提就是师生关系和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不容置疑的角色,学习教学内容时,教师主导着学生的思想,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听课时机械地跟随教师,不敢提出问题,不敢提出质疑,甚至在没有理解教学内容时也不敢提问。这样的情况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不够充分,吸收不够全面。在优良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往往仅限于引导。以朋友的角度去和学生相处,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这都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死板僵硬地复制老师的思想[2]。
   四、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是无法分割的,在课堂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在教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社区问题,参与民主监管,将课堂中的内容付诸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情境、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以及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生活化理念渗透进课堂。这些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生活化理念,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112-113.
   [2]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8(30):119-120.
其他文献
多元能力不是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包括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辨论证能力、表达自我能力、协作协调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情感同理能力、行动反应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等具体小类。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引导式+探索式”“融入式+开放式”“挫折式+激励式”“个人式+小组式”等组合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于认识大学英语教学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进行相应的教学变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 要:语文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不能只针对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还需要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接触优秀的名著,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在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阅读书籍储备不足、名著指导不够、学生阅读兴趣不佳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当前经济逐步提升,教育事业也逐渐改善,但是在一部分农村环境中,教师的教学仍然具有局限性,教师
英语翻译同传速录课程是一门集英语“听力+翻译+打字”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对翻译专业实践课程的创新性研发。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英语同传能力和计算机键盘打字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实训课程。该文对英语翻译同传速录课程的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予以探究,以期为翻译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提供参考。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必须的,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优化学习;课外活动   核心素质的培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以
摘 要:将形式多样的“微写作”运用于语文课堂内外,不仅使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写作,而且深化了语文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将从“微写作”在初中语文课内外的应用策略及评改方式上加以分析,和大家做一些粗浅的交流探讨。   关键词:“微写作”;初中语文;课堂內外;评改方式   近几年来,“微写作”因篇幅短小、形式灵活,适合即兴发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思维、锤炼语言的良好平台,受到许多初中一
摘 要:如何体验历史之美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新课程目标,改变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总结出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趣味,实施历史的“美育”方法和感想,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历史之美;发现之美;探究之美;抒怀之美   从事历史教学将近十年,常常会遇到不少学生问:“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这主要是由于中学历史教材
摘 要:情境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更是受到广大任课教师的喜爱,情境教学法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应该看到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时存在的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式,要尽可能避免情境教学法应用上的形式主义,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情境创设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文化的传递。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文化选择定位应当遵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教育的本质属性。该文通过课程目标、课程教材和教育者三方面阐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对文化的选择。提倡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传递继承、传播发扬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文化。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质量,主要针对现阶段初中语文多文本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优化与完善初中语文多文本教学的具体措施两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实践探究   从目前初中语文多文本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生普遍缺乏整合性思维、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晰、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思维,能够全面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明确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促进教学事业的稳步发展。该理论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逐渐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大家都在积极寻求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探究途径,由此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更是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完善自身个性化需求,展现出个人的潜能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