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青衫磊落,步履从容,从你的身旁经过,他们会微笑颔首、儒雅含蓄;讲学于各处,他们口吐华章,令人如沐春风;处之于生活,他们德行高尚,风趣幽默。他们成了学生心中顶天立地的人物,凭的不是唇枪舌剑、金戈铁马,而是满腹经纶、德行风雅。
他们诠释了一名师者的风度——行事有风,教之有度。德才兼修,乃真风度。作为后辈晚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古朴之风,回归文化
毕业那年,我22岁,带着一大箱子书、背着一个梦开启了我追梦教育最美的序篇。一个方块字就是一片天地,我与学生一起晒书、读书、品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沉醉在文字里,我们感受着书香的温润和生命的诗意。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在历史的长巷里走了千年,与我的记忆等长。课堂上它们会不经允许,悄悄地走进我和学生们的视野:读诗,我们聆听着关关雎鸠坎坎伐檀的声音,见你从宋词元曲杏花春雨那明媚的江南娉婷走来;读史,我们看见披甲带剑逐于中原的春秋五霸,沙场上剑指三秦书写的赫赫战功;漫步小说,看见宋朝梁山泊的雨,下得满地都是江湖,打家劫舍的贼寇对峙着积弱的朝廷;看见《儒林外史》里堆积起纷纷黔首、芸芸众生,更看见诸葛亮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浑浊泪;行走杂文,我们又共同体验着良心的一次次叩问。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带着学生们一起从书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分享学习的感受。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们,有一种东西比权力更强大,比疆土更辽阔。它战胜过五胡十六国的征伐,它断送过蒙古铁骑的杀戮,它也同化过八旗无端的自卑与自大。它就是汉文化!我希冀文学让学生们年轻的心时刻品读和记忆古老中国饱经沧桑的智慧,希冀晓风残月美丽他们的双眼,梅子黄时雨浸润他们的心灵,希冀一切美好的语言装点和厚重他们美好的年华。更重要的是,用书籍和文化,让他们铭记什么是忠诚、坚韧;什么是风骨、血性!什么是深邃、透彻、达观!让他们未来的人生路走得更稳、更淡定,也更勇敢!
一个人,一群孩子,我们播种希望,一路欢歌,每当阳光洒进教室,映着他们渴求的双眸,我都强烈地感受到教师那份纯真的责任,那就是传承文化和信仰、成为一名学生满意的教师!
德行之风,润物无声
记得那一次是准备大型公开课《我与地坛》,我和学生先行阅读大量的文本之外相关资料,渐渐体会到,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一个活到自己生命中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疾了的青年,是怎样在七年的自暴自弃中摸索出路,她的母亲是怎样用自己的爱和活法唤醒了儿子对生的渴望。课堂上,我和学生被一股力量感动着,许多来听课的教师也潸然泪下。可我总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疑惑,我前往北京地坛公园。偌大的园子,我慢慢踱步,抚摸着参差斑驳的古树,密密的丛林在余晖的点染中沉静,仿佛穿越般我看见了,看见史铁生怎样在这儿痛苦挣扎又怎样慢慢沉淀。文字中的记忆在现实面前点滴醒来,古老的地坛用五百年的沧桑和荣辱昭告答案: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有意义的生命,在于选择怎样活!没错,史铁生体验到的是活着的苦,但表达的却是生命的狂欢和激情。
学习,不应停留于书本,更应走向实践,走向生活本身,治学要先立德。文学与哲学交辉,才能架构起学生的命脉,我要带学生体会书本之外的东西,让他们向生活要真见解。
我们走进孤儿院、敬老院,捐献爱心与敬意;走进文化馆、规划馆,做小小宣讲员;走进秋天的枫林,捕捉自然的律动和岁月留给大树的痕迹。每个节日,我会给学生布置特殊的作业:鸡蛋猜谜与端午节,对联与除夕夜,“孤独三天”与清明等等。在一次次新书推介会上,学生们认识了奥斯丁、尼采、木心;在一篇篇随笔作文里,我触摸到了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温情。我们偷偷记录每个同学的生日,给他唱歌和惊喜;设计“爱与信任”“学会沟通”“诚信”“责任”等主题的心理班会,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倡导师生有爱、同学有信、学习有则、生活有智,让每一个学生都坚信,班级会因我的存在而更幸福。
这一次,我教给学生的不再是纯知识,而是如何与书相遇、与生活相遇,如何将语文学活,如何成为真性情的自己。课堂上,不是我一个人的“舞枪弄棒”,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让我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每个鲜活的生命于修学修德中灿然生长!
做人有态度,教育有温度
《小王子》里,小王子问狐狸仪式感是什么?“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每一节课前都有一次诚意的问好和鞠躬,每个学生高二都会有一个特殊的仪式——18岁成人礼,高三的每一天,都会有人宣读自己写给自己及全班同学的励志语,三年来的每一天都会有一位同学记录着班级发生的点滴并编辑成册。这就是爱的仪式感,它能把一件单调而普通的事,变得有意义。
夏风摇曳,岁月静淌。记那年送别毕业班的时候,我说了很多从未说出口的话。“多少年以后,我们也许还会有一间这样的教室:破壁的墙被我们封上蓝天和白云的颜色,后黑板上还留着曾经海滩的油彩。我们有布满星星的窗簾,有宋思雨的毛笔字,有谢易轩的牡丹花,有呆头呆脑的活牙闯儿,有热情稳重与帅气并重的大亮,有安静的刘力齐、小黄人郑力天、挨手板会跳上天的马天纵,有爱画画的美妤,爱哭的张歆宇……”那天的我站在讲台上,一如当年初见到这群孩子们一样,心中充满着满满的期待、祝福和满满的爱!而学生早已开始抽泣却忍住不出声。他们的成长逐渐让我思考,教育本应是纯粹的,它从自然中来,又让学生带着真情而去。作为教师我想我做到了“引航”,才让我的学生能拥有敏锐的眼睛也拥有温热的灵魂。那天的话很真,那天的泪很沉,学生能够带着生而为人的温度前行,而我带着教育的温度返航后再次上路。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要做,就做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要做,做一个满怀爱意的追梦人。我常常和学生说:老师希望你们长大后都比我优秀,比从前的自己优秀。老师希望,每当仰头望我的星空,就会发现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星!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伊迪特·索德格朗的诗歌《星星》让我想起了那一群孩子。我心中那一片星空,星海斑斓,我望不到边际;星空璀璨,我无法停止脚步。文质兼修,而后风度翩翩,我在校园里回望,静守,企盼。恰以温度,而知方向,恰以情怀,而行山川。那一片星海,是我永将守护的晴空!
他们诠释了一名师者的风度——行事有风,教之有度。德才兼修,乃真风度。作为后辈晚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古朴之风,回归文化
毕业那年,我22岁,带着一大箱子书、背着一个梦开启了我追梦教育最美的序篇。一个方块字就是一片天地,我与学生一起晒书、读书、品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沉醉在文字里,我们感受着书香的温润和生命的诗意。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在历史的长巷里走了千年,与我的记忆等长。课堂上它们会不经允许,悄悄地走进我和学生们的视野:读诗,我们聆听着关关雎鸠坎坎伐檀的声音,见你从宋词元曲杏花春雨那明媚的江南娉婷走来;读史,我们看见披甲带剑逐于中原的春秋五霸,沙场上剑指三秦书写的赫赫战功;漫步小说,看见宋朝梁山泊的雨,下得满地都是江湖,打家劫舍的贼寇对峙着积弱的朝廷;看见《儒林外史》里堆积起纷纷黔首、芸芸众生,更看见诸葛亮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浑浊泪;行走杂文,我们又共同体验着良心的一次次叩问。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带着学生们一起从书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分享学习的感受。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们,有一种东西比权力更强大,比疆土更辽阔。它战胜过五胡十六国的征伐,它断送过蒙古铁骑的杀戮,它也同化过八旗无端的自卑与自大。它就是汉文化!我希冀文学让学生们年轻的心时刻品读和记忆古老中国饱经沧桑的智慧,希冀晓风残月美丽他们的双眼,梅子黄时雨浸润他们的心灵,希冀一切美好的语言装点和厚重他们美好的年华。更重要的是,用书籍和文化,让他们铭记什么是忠诚、坚韧;什么是风骨、血性!什么是深邃、透彻、达观!让他们未来的人生路走得更稳、更淡定,也更勇敢!
一个人,一群孩子,我们播种希望,一路欢歌,每当阳光洒进教室,映着他们渴求的双眸,我都强烈地感受到教师那份纯真的责任,那就是传承文化和信仰、成为一名学生满意的教师!
德行之风,润物无声
记得那一次是准备大型公开课《我与地坛》,我和学生先行阅读大量的文本之外相关资料,渐渐体会到,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一个活到自己生命中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疾了的青年,是怎样在七年的自暴自弃中摸索出路,她的母亲是怎样用自己的爱和活法唤醒了儿子对生的渴望。课堂上,我和学生被一股力量感动着,许多来听课的教师也潸然泪下。可我总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疑惑,我前往北京地坛公园。偌大的园子,我慢慢踱步,抚摸着参差斑驳的古树,密密的丛林在余晖的点染中沉静,仿佛穿越般我看见了,看见史铁生怎样在这儿痛苦挣扎又怎样慢慢沉淀。文字中的记忆在现实面前点滴醒来,古老的地坛用五百年的沧桑和荣辱昭告答案: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有意义的生命,在于选择怎样活!没错,史铁生体验到的是活着的苦,但表达的却是生命的狂欢和激情。
学习,不应停留于书本,更应走向实践,走向生活本身,治学要先立德。文学与哲学交辉,才能架构起学生的命脉,我要带学生体会书本之外的东西,让他们向生活要真见解。
我们走进孤儿院、敬老院,捐献爱心与敬意;走进文化馆、规划馆,做小小宣讲员;走进秋天的枫林,捕捉自然的律动和岁月留给大树的痕迹。每个节日,我会给学生布置特殊的作业:鸡蛋猜谜与端午节,对联与除夕夜,“孤独三天”与清明等等。在一次次新书推介会上,学生们认识了奥斯丁、尼采、木心;在一篇篇随笔作文里,我触摸到了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温情。我们偷偷记录每个同学的生日,给他唱歌和惊喜;设计“爱与信任”“学会沟通”“诚信”“责任”等主题的心理班会,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倡导师生有爱、同学有信、学习有则、生活有智,让每一个学生都坚信,班级会因我的存在而更幸福。
这一次,我教给学生的不再是纯知识,而是如何与书相遇、与生活相遇,如何将语文学活,如何成为真性情的自己。课堂上,不是我一个人的“舞枪弄棒”,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让我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每个鲜活的生命于修学修德中灿然生长!
做人有态度,教育有温度
《小王子》里,小王子问狐狸仪式感是什么?“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每一节课前都有一次诚意的问好和鞠躬,每个学生高二都会有一个特殊的仪式——18岁成人礼,高三的每一天,都会有人宣读自己写给自己及全班同学的励志语,三年来的每一天都会有一位同学记录着班级发生的点滴并编辑成册。这就是爱的仪式感,它能把一件单调而普通的事,变得有意义。
夏风摇曳,岁月静淌。记那年送别毕业班的时候,我说了很多从未说出口的话。“多少年以后,我们也许还会有一间这样的教室:破壁的墙被我们封上蓝天和白云的颜色,后黑板上还留着曾经海滩的油彩。我们有布满星星的窗簾,有宋思雨的毛笔字,有谢易轩的牡丹花,有呆头呆脑的活牙闯儿,有热情稳重与帅气并重的大亮,有安静的刘力齐、小黄人郑力天、挨手板会跳上天的马天纵,有爱画画的美妤,爱哭的张歆宇……”那天的我站在讲台上,一如当年初见到这群孩子们一样,心中充满着满满的期待、祝福和满满的爱!而学生早已开始抽泣却忍住不出声。他们的成长逐渐让我思考,教育本应是纯粹的,它从自然中来,又让学生带着真情而去。作为教师我想我做到了“引航”,才让我的学生能拥有敏锐的眼睛也拥有温热的灵魂。那天的话很真,那天的泪很沉,学生能够带着生而为人的温度前行,而我带着教育的温度返航后再次上路。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要做,就做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要做,做一个满怀爱意的追梦人。我常常和学生说:老师希望你们长大后都比我优秀,比从前的自己优秀。老师希望,每当仰头望我的星空,就会发现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星!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伊迪特·索德格朗的诗歌《星星》让我想起了那一群孩子。我心中那一片星空,星海斑斓,我望不到边际;星空璀璨,我无法停止脚步。文质兼修,而后风度翩翩,我在校园里回望,静守,企盼。恰以温度,而知方向,恰以情怀,而行山川。那一片星海,是我永将守护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