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口译工作者所扮演的桥梁作用愈显突出,尤其是自我国成功加入WTO、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后,各类大型国际会议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召开,对外语人才特别是各类口译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那么,如何把口译教学工作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口译技巧与口译教学实践相结合,需要我们加强对英语口译课堂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口译教学的技巧训练
在口译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从技巧入手,为日后的口译工作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口译技能技巧训练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设定训练目标,规定训练时间。采用合适的训练方式,所有阶段性训练都包括在口译的全过程中,即:听解——记忆——转换——表达。
1、听解。在整个口译技能技巧训练中,都有听力技巧训练。听力主要是培养听英语的能力和技巧。听英语时,要高度集中思想,紧跟言者的话语思维线路,对言者的话语作整体理解,不一定强调对某个词的了解。所谓不强调个别单词的了解,并不是不要听懂单词,而是万一个别单词听不懂的话,不要老想着这个单词。而要抓住言者的陈述思路和语意群,边听边记;边记边领悟其语符表层意义、语义深层涵义和语用修辞意义,译员头脑中迅速组织汉语图式文本。用语句群或概念段作合乎汉语逻辑的连贯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听意义而不是语言;摆脱原文语言束缚;掌握口译最基本的信息对等原则,即原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对等。
2、记忆。口译记忆,指译员口译的瞬时记忆和短暂记忆。译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言者的话语,跟踪说话人的思路。译者必须紧跟说话人的说话思维线路,把言者的话语记在脑海里,把内容要点用自己最熟悉的或已习惯的简单方法记在笔记里。在这个阶段,把听到言者的话语按内容、分层次,或按时间秩序、事件秩序、意群顺序等编程似地存放在脑海里,边记边转换成为目的语。培养跟踪记忆。要选用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接近自身语言水平的不同题材,有步骤进行有目的的记忆训练。要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每一种题材的特点,跟踪记忆方式和技巧,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反复训练,就能获得跟踪记忆技能技巧。
众所周知,良好的记忆力和得当的记忆技巧是确保其口译活动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实验表明,人的记忆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而口译记忆能力的训练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靠笔记的强记训练,二是靠笔记的笔记训练。在强记训练过程中记忆能力的训练可通过对大量材料的短时记忆(听——复述,听——译)以及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连锁记忆等方法来完成,使学生逐步适应强记的规律。同时在记忆训练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也就是说,记住原语所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原语所使用的词汇。教学中也应加强笔记的系统训练。但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笔记训练只是强记训练的一个补充,不要过于依赖笔记而影响到信息的摄入,忽视了提高自身语言能力。
3、转换。转换技巧也是一种口译综合技巧。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的以变应变的过程。应变技巧训练的目标:口译时反应迅速,果断,译语表达清晰,充分再现原语内容信息。训练时要采用顺向思维、逆向转换、扇形思维等翻译思维方式,将原语灵活应变,迅速转换成为目的语。转换技巧内容广泛,包括句子口译转换技巧训练,语句和段落口译训练,成语、俗语口译训练。训练时要应用综合处理,灵活应变;做到反应迅速,口齿清楚,译语明白,译语表达得体。同时尽力做到译语有一定的文学或描写色彩,富有幽默感,能引起或激活听者的欲望和热情。
4、表达。表达,翻译口语。换句话说就是译语表达。译语要涉及到文化背景、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等等。例如把汉语口译成英语,译员的表达必须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标准,地道的英语口语是译员的基本条件,并不能证明英语口语好就能做好口译。因为口译受到原语的制约,译员不能凭个人的好恶讲英语,个人口语发挥的自由度很小,只能忠实地传达原语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同时,口译受时间限制。译员如何才能将口语优势转化为流畅的口译口语,这就需要进行口译技巧训练。
口译教学实践
合格的口译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有: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记忆力;要有超强的理解力、敏捷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力;口译时能做到准、顺、快,在现场要能应付自如,但不喧宾夺主;口译人员应为受译单位保密,不利用与外商直接交往的关系为己谋利这是译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目前一般院校开设的口译课教学时数非常有限,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只得到一些零星的日译知识和技巧,远远达不到开设口译课的目的。事实上,口译课需要艺术。理想的译员可通过以下有效教学途径加以培养。
1、课前口译现场的营造。在上口译课前,教师应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现场气氛,为了体现“现场”的特点,在教学里创造一个接近真实口译现场的小环境,每次口译课都应从营造气氛开始。从实践来看,口译课的教学并非一定要局限于语音室,因为语音室的课桌往往是固定的,不平于移动和随意摆放,而且在语音室每个座位都有挡板隔开,这样很不利于学生间进行顺畅的交流,自然也就没有了现场感然而在普通教室里,便可方便地布置口译场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教室里为学生模拟小型会议场景、外国记者招待会场景、与外商谈判场景、记者现场采访场景等,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发言席、翻译席和听众席。必要的话,可穿插一些口译知识的介绍课,
2、课堂模拟现场氛围。教室里营造现场气氛只是为学生的心理准备打下基础,真正的培养还在于课堂上的训练。课堂翻译训练的“现场、即时”原则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场发言和翻译来体现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在真实口译环境下将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模拟大会翻译。开始上课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两位学生分别坐在发言席和翻译席上,其中一位充当发言人,另一位扮演译员。教师坐在听众席上,同时教师要让他们的发言内容难易长短适当。
(2)模拟记者招待会。根据目前英语专业每班30人左右的规模,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有数名新闻发布官,每位新闻官配备一名翻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事先为学生准备好或经由教师检查后的由学生课前准备了的新闻发布材料。
3、课后演练。课后必须坚持口译训练,这将有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不断提高。要坚持收听英语电台。作为合格的英语口译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与“说”相比,“听”则更难。尤其是想要听懂讲的语速过快的英语和非英语国家人员的非正规英语。因为“讲”的主动权在译者手里,如要表达复杂的内容可以减慢语速或重复,而“听的主动权则在外方手里。因此,优秀的译员应具备对标准和非标准英语使用者敏锐的听力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让2到3名学生用英语报告国内外最新消息。这样一来可促使学生在课后认真查阅一些英文报刊。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对口译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口译研究及口译教学的研究在我国还相当滞后。要完成好口译课的教学任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记忆储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应变反应能力。口译的训练应该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语言训练、知识习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为辅助。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向学生传授口译知识和口译技巧外,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非知识领域的训练和培养,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个现代人在接人待物、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应遵循的规则,应体现的风范,不断向其渗透一种主体意识、现代意识、国际化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课堂教学中可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译员的风采,让学生从中寻找差距并将所获启发内化成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坚强动力和有效工具。
口译教学的技巧训练
在口译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从技巧入手,为日后的口译工作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口译技能技巧训练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设定训练目标,规定训练时间。采用合适的训练方式,所有阶段性训练都包括在口译的全过程中,即:听解——记忆——转换——表达。
1、听解。在整个口译技能技巧训练中,都有听力技巧训练。听力主要是培养听英语的能力和技巧。听英语时,要高度集中思想,紧跟言者的话语思维线路,对言者的话语作整体理解,不一定强调对某个词的了解。所谓不强调个别单词的了解,并不是不要听懂单词,而是万一个别单词听不懂的话,不要老想着这个单词。而要抓住言者的陈述思路和语意群,边听边记;边记边领悟其语符表层意义、语义深层涵义和语用修辞意义,译员头脑中迅速组织汉语图式文本。用语句群或概念段作合乎汉语逻辑的连贯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听意义而不是语言;摆脱原文语言束缚;掌握口译最基本的信息对等原则,即原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对等。
2、记忆。口译记忆,指译员口译的瞬时记忆和短暂记忆。译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言者的话语,跟踪说话人的思路。译者必须紧跟说话人的说话思维线路,把言者的话语记在脑海里,把内容要点用自己最熟悉的或已习惯的简单方法记在笔记里。在这个阶段,把听到言者的话语按内容、分层次,或按时间秩序、事件秩序、意群顺序等编程似地存放在脑海里,边记边转换成为目的语。培养跟踪记忆。要选用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接近自身语言水平的不同题材,有步骤进行有目的的记忆训练。要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每一种题材的特点,跟踪记忆方式和技巧,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反复训练,就能获得跟踪记忆技能技巧。
众所周知,良好的记忆力和得当的记忆技巧是确保其口译活动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实验表明,人的记忆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而口译记忆能力的训练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靠笔记的强记训练,二是靠笔记的笔记训练。在强记训练过程中记忆能力的训练可通过对大量材料的短时记忆(听——复述,听——译)以及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连锁记忆等方法来完成,使学生逐步适应强记的规律。同时在记忆训练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也就是说,记住原语所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原语所使用的词汇。教学中也应加强笔记的系统训练。但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笔记训练只是强记训练的一个补充,不要过于依赖笔记而影响到信息的摄入,忽视了提高自身语言能力。
3、转换。转换技巧也是一种口译综合技巧。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的以变应变的过程。应变技巧训练的目标:口译时反应迅速,果断,译语表达清晰,充分再现原语内容信息。训练时要采用顺向思维、逆向转换、扇形思维等翻译思维方式,将原语灵活应变,迅速转换成为目的语。转换技巧内容广泛,包括句子口译转换技巧训练,语句和段落口译训练,成语、俗语口译训练。训练时要应用综合处理,灵活应变;做到反应迅速,口齿清楚,译语明白,译语表达得体。同时尽力做到译语有一定的文学或描写色彩,富有幽默感,能引起或激活听者的欲望和热情。
4、表达。表达,翻译口语。换句话说就是译语表达。译语要涉及到文化背景、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等等。例如把汉语口译成英语,译员的表达必须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标准,地道的英语口语是译员的基本条件,并不能证明英语口语好就能做好口译。因为口译受到原语的制约,译员不能凭个人的好恶讲英语,个人口语发挥的自由度很小,只能忠实地传达原语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同时,口译受时间限制。译员如何才能将口语优势转化为流畅的口译口语,这就需要进行口译技巧训练。
口译教学实践
合格的口译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有: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记忆力;要有超强的理解力、敏捷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力;口译时能做到准、顺、快,在现场要能应付自如,但不喧宾夺主;口译人员应为受译单位保密,不利用与外商直接交往的关系为己谋利这是译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目前一般院校开设的口译课教学时数非常有限,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只得到一些零星的日译知识和技巧,远远达不到开设口译课的目的。事实上,口译课需要艺术。理想的译员可通过以下有效教学途径加以培养。
1、课前口译现场的营造。在上口译课前,教师应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现场气氛,为了体现“现场”的特点,在教学里创造一个接近真实口译现场的小环境,每次口译课都应从营造气氛开始。从实践来看,口译课的教学并非一定要局限于语音室,因为语音室的课桌往往是固定的,不平于移动和随意摆放,而且在语音室每个座位都有挡板隔开,这样很不利于学生间进行顺畅的交流,自然也就没有了现场感然而在普通教室里,便可方便地布置口译场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教室里为学生模拟小型会议场景、外国记者招待会场景、与外商谈判场景、记者现场采访场景等,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发言席、翻译席和听众席。必要的话,可穿插一些口译知识的介绍课,
2、课堂模拟现场氛围。教室里营造现场气氛只是为学生的心理准备打下基础,真正的培养还在于课堂上的训练。课堂翻译训练的“现场、即时”原则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场发言和翻译来体现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在真实口译环境下将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模拟大会翻译。开始上课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两位学生分别坐在发言席和翻译席上,其中一位充当发言人,另一位扮演译员。教师坐在听众席上,同时教师要让他们的发言内容难易长短适当。
(2)模拟记者招待会。根据目前英语专业每班30人左右的规模,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有数名新闻发布官,每位新闻官配备一名翻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事先为学生准备好或经由教师检查后的由学生课前准备了的新闻发布材料。
3、课后演练。课后必须坚持口译训练,这将有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不断提高。要坚持收听英语电台。作为合格的英语口译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与“说”相比,“听”则更难。尤其是想要听懂讲的语速过快的英语和非英语国家人员的非正规英语。因为“讲”的主动权在译者手里,如要表达复杂的内容可以减慢语速或重复,而“听的主动权则在外方手里。因此,优秀的译员应具备对标准和非标准英语使用者敏锐的听力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让2到3名学生用英语报告国内外最新消息。这样一来可促使学生在课后认真查阅一些英文报刊。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对口译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口译研究及口译教学的研究在我国还相当滞后。要完成好口译课的教学任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记忆储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应变反应能力。口译的训练应该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语言训练、知识习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为辅助。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向学生传授口译知识和口译技巧外,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非知识领域的训练和培养,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个现代人在接人待物、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应遵循的规则,应体现的风范,不断向其渗透一种主体意识、现代意识、国际化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课堂教学中可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译员的风采,让学生从中寻找差距并将所获启发内化成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坚强动力和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