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开展实施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对西部地区继续教育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在缩短东部与西部地区继续教育水平上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给新疆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契机。因此,要使新疆继续教育达到内地的质量水平,就必须建立一套良性和高效的对口支援运行与保障机制。在此探讨这种运行与保障机制的目标、动力、约束机制的多样性及它们之间的结构体系,以便激发对口支援的活力和生机。
关键词:对口支援;新疆;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口支援和运行保障机制的内涵
(一)对口支援和运行保障机制的内涵
“对口支援是指由政府主导和启动,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有关机构与学校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发达地区的物质与智力资源,从而促进不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援助模式”。这里的定义:一方面,阐明了对口支援政策如何实施;另一方面,对政策实施的主体进行界定。但是它仅仅对教育对口支援方做了明确的定义,而对于地区之间的其它方面的对口支援没有给出一个很好的界定,因而尚需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也就是结对支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协作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乃至部门之间开展合作和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一般来说,它是指在国家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为了支援某个区域或者某个行业的发展,而采取的不同区域或行业之间形成的一种支援关系,从而使得双方在区位或者行业方面的优势得到有效地发挥。同时在对口支援过程中,提倡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长期合作。”这里有关对口支援的定义较为全面,但是就对口支援的实施主体没有明确界定。
管理科学认为,运行保障机制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形式,是系统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要约。对口支援运行保障机制是将对口支援实施过程中的人、财、物、事、时间、信息等要素,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运行方式、运行路线,经过不断的协调耦合反应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连结,形成有序的集合状态,从而保障对口支援工作正常、高效地开展。在实施对口支援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思考并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当前形势和实施对口支援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对口支援不断取得新成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是实施对口支援的首要目标。
(二)研究对口支援运行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口支援从背景层面上看,我国东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客观背景造成的;从战略层面看,我们国家实施的对口支援计划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目的层面上看,国家实施的对口支援计划是在内地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机构、行业或者部门之间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相互支援的关系;它以干部和人才的支援为核心和纽带,对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文化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展开支援,从而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大团结,实现共同富裕。
任何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组织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决定了这个组织应该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但是,这些资源要发挥其最大的价值,高效的运行机制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有效的保障机制,再多的资源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立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就成了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关键环节。
对口支援是集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一项规模很大、时间较长、任务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应从对口支援主体之间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有序、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使支援方投入的有限资源发挥应有的功效和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对口支援的原则和特点
对口支援中需要把握的四条基本原则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长期合作,这是深化对口支援并促进受援方教育发展的根本。互惠互利是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支援方之间经济利益的关系,是保持对口支援工作获得良好发展的核心;优势互补是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支援方在各方面条件存在的长短相济的一种关系,它是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的前提;共同发展则是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支援方之间存在的行为效果关系,它是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的目的,更是对口支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能够持续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合作则是在时间限度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支援方存在关系的体现,更是对口支援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借助对口支援这一平台,合作双方都可以获得良好发展,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不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实力,而且还促进了当地教育和经济的良好发展;而支援方在进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之后,通过帮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自身发展提供空间。因此,它们各得其所或者相得益彰。对口支援不同于通常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横向联合,与国家直接援助相比,也有不同之处,具体来说它有以下的特点:
1 计划性与行政性相结合
对口支援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我国政府部门组织和协调开展。因此,对口支援的对象与任务是有明确方向的。
2 支援性和互补性相结合
从支援的角度来看,对口支援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政策,这种政策是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援助,带有强烈的政治责任与义务,它是落实政府重要决策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支援方注意一定的工作风格、给受援方多做些贡献,从而反映支援与受援的关系,由此促进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与富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与此同时,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支援和受援是互惠互利的,它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也就是发达地区局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到西部落后地区的规律;通过支援,双方能够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甚至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受援方“反哺”支援方的现象。 3 稳定性与全面性共存
对口支援的双方由于相对稳定,存在长期支持与合作的关系,同时双方合作的范围较广,既有教育、经济、公益事业、技术、劳务等方面的支援与资助,也有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涉及到双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合作的形式也没有限制。
4 具有实用性与灵活性
援助方可以按照受援方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支援工作,由此可以确定支援的重点和方向,还可以根据受援方的地方特色和存在的不同情况对援助计划作出适时的调整。
二、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和对口支援的关系
(一)对口支援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配置
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方式到市场经济方式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在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的配置方式后,政府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职能有所削弱,但在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依然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主力军,这种模式依然是我国当前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的形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并发挥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同时发挥它对其它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因此,我国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通过内地发达地区的优势教育资源来帮助西部地区落后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即对口支援就成为必然的有价值的举措。
(二)对口支援是政府宏观调控西部继续教育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部门对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调控主要立足教育的总体运行方向,调节和控制继续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有效的继续教育资源配置。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政府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的职能主要是拨付政府预算内的教育资金和宏观调控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对口支援是对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的主要措施之一,反映了政府参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在所有的继续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需求是政府借助宏观调控手段对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进行配置和发挥作用的一个要素。然而有限的继续教育资源和整个社会对于继续教育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就决定了有效地优化和配置好继续教育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优化和配置的过程中,对口支援计划就是我国政府能动地找到市场的需求,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有选择地和适当地进行配置,使这些资源就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因此,提升政府配置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能力、水平与素质,就可以充分地把握好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层次领域配置中的效能,对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做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对于配置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及其根源做出一个相对公平的结论。
(三)对口支援是政府优化和配置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渐进和动态的过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一个渐进和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全社会和学校不断完善政府配置和控制教育资源的有效过程。对口支援有助于我国政府对于继续教育发展规模、质量、结构和布局以及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运行的调控,确保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引进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和实现高等继续教育资源的同时,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大量人才。我国现在投入到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中的财政经费及其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政府在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上需要坚持高效的原则。因此,作为对口支援计划的双方高校要能够从我国现有的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实施地区及其部门的现实出发,建立起一个高效、良性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三、构建对口支援的运行与保障机制
(一)建立起对口支援的目标机制
我国实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对口支援的计划,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国家的长远发展与基础发展来看,借助对口支援这一平台帮助受援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提高其教育的水平和开发人力资源,从而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和经济差距,并最终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与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从其实施的范围来看,对口支援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受援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提高其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质量;从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开展和实施的具体目标来看,主要是为了改善受援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受援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双方建立良好的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在教师的培训、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点的建设、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建设、办学理念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实训条件利用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各自具有优势的领域推进优势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优秀人才培养。这是对口支援的真正目标,也是对口支援继续教育的目标机制。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师资培训、教师研修、参观学习等方式,更新继续教育教育理念,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到大学进行挂职锻炼,挂职时间为3~6个月,这使新疆继续教育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在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上,充分利用支援高校清华大学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使新疆继续教育搭建起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外大学合作,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构建对口支援的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可以增强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能力,更提升了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能力与动力。加强目标机制的导向作用,目的是积极推动运行机制有序高效运行。现在,对口支援对于发达地区开展支援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来说,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因为现阶段国家没有专门的资金支持,教育部在这方面也没有配套资金,只是强调要求支援的高等院校要从政治与大局出发,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就在我们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对口支援激励机制。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就很难实现对口支援的目标,尤其是高效、快速地实现,则更为艰难。在当前的形势下,对口支援逐渐从学校下移至学院、专业,从领导下移至教师,当这种趋势逐渐成熟之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教师投入到对口支援这一事业上来。到那时,构建起连接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的动力机制将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对口支援激励机制,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才能集思广益,优化资源,使对口支援更有成效。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一方面,建立协作补偿机制。我国的教育资源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在继续教育这方面,差距同样很明显。因为各自之间的教育模式、教育设施、教学资源都存在着不同,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又在与日俱增,这使得对口支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及发展前景。但由于各自的优势不对等,这种双方之间的合作就会变得复杂。仅仅依靠双方的道德诚信来维持这种长期合作关系是不现实的。因而,建立起能够维持这种长期合作关系的利益机制就成为了关键。如果没有长期利益或未来收益作为支撑和鼓励,这种对口支援的高效合作是很脆弱的。由此可见,当对口支援的合作双方感受到了利益方面的补偿,这种合作动机就会变得强烈一些。现在,很多的对口支援是政府主导的结果,如果想要这一模式发展的更为成熟有效,政府就必须为此制定完整的奖励补偿机制,使得对口支援的双方能在利益均沾的基础上开展长远合作。
另一方面,尝试新的激励方式。过去的激励方式以评优为主,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显然不够。应将精神激励、公平激励与活动激励结合起来,再辅以物质激励,这样激励方式的内容就更为科学全面。以清华大学——新疆大学对口支援激励机制为例。根据对口支援前期工作的安排,清华大学将选派专业教师到新疆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这对新疆大学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这些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管理理念以及科研的信息等,都值得新疆大学学习与反思,都会为本校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制度、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很好的借鉴与帮助。因此,新疆大学以及上级组织管理者需要以全新的激励方式对这些教师进行激励,增加其奉献对口学校的决心和责任心。
对于进行交流学习的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希望真心实意地相互交流学习。为了帮助新疆大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质量,他们会从新疆的经济、民族习惯以及新疆大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积极探讨与开展各种符合新疆大学教育特点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将会得到新疆大学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将很好地鼓舞新疆大学教师们的积极性与信心。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都有被他人、组织与社会理解、尊重与认可的需要,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反之就会受到影响。倘若新疆大学对口支援过程中每一期或者每半期都能举办一两次双方教育工作者参加的教学交流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激发双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提高新疆大学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政府在活动激励等方面应多做一些这样的工作,最好能够形成一套激励管理制度,通过一定的形式到受援学校进行一系列的讲座或座谈,真正实现这种活动激励机制落到实处。由此可见,从政策与制度层面上来鼓励与支持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对于激发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动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设置严格可行的对口支援约束与保障机制
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逆向控制与行为约束来增强实施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双方部门或单位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对口支援的管理朝着上述目标机制指引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运行。对口支援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教育工程,要使它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来说要依靠政策与制度来规范与保障。倘若这种外部约束和保障机制没有真正实施,那么对口支援开展起来的难度我们可想而知。因此,在对口支援大框架下,应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牵头成立“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对口合作联盟”平台,并邀请其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加入该联盟,开展合作和交流。同时,建立继续教育的沟通管理机制,建立专门会议制度、联盟合作等。在建立沟通机制上,为切实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好指定一名院级领导负责合作工作,选派一名同志为联络员,具体负责沟通和协调有关事宜。在建立专门会议制度方面,双方可根据支援与合作的实际,不定期召开会议,就有关工作进行专门研究。由此可见,建立约束和保障的机制对于提升新疆高校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李养正 贾利特
关键词:对口支援;新疆;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口支援和运行保障机制的内涵
(一)对口支援和运行保障机制的内涵
“对口支援是指由政府主导和启动,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有关机构与学校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发达地区的物质与智力资源,从而促进不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援助模式”。这里的定义:一方面,阐明了对口支援政策如何实施;另一方面,对政策实施的主体进行界定。但是它仅仅对教育对口支援方做了明确的定义,而对于地区之间的其它方面的对口支援没有给出一个很好的界定,因而尚需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也就是结对支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协作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乃至部门之间开展合作和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一般来说,它是指在国家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为了支援某个区域或者某个行业的发展,而采取的不同区域或行业之间形成的一种支援关系,从而使得双方在区位或者行业方面的优势得到有效地发挥。同时在对口支援过程中,提倡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长期合作。”这里有关对口支援的定义较为全面,但是就对口支援的实施主体没有明确界定。
管理科学认为,运行保障机制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形式,是系统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要约。对口支援运行保障机制是将对口支援实施过程中的人、财、物、事、时间、信息等要素,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运行方式、运行路线,经过不断的协调耦合反应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连结,形成有序的集合状态,从而保障对口支援工作正常、高效地开展。在实施对口支援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思考并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当前形势和实施对口支援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对口支援不断取得新成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是实施对口支援的首要目标。
(二)研究对口支援运行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口支援从背景层面上看,我国东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客观背景造成的;从战略层面看,我们国家实施的对口支援计划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目的层面上看,国家实施的对口支援计划是在内地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机构、行业或者部门之间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相互支援的关系;它以干部和人才的支援为核心和纽带,对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文化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展开支援,从而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大团结,实现共同富裕。
任何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组织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决定了这个组织应该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但是,这些资源要发挥其最大的价值,高效的运行机制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有效的保障机制,再多的资源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立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就成了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关键环节。
对口支援是集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一项规模很大、时间较长、任务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应从对口支援主体之间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有序、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使支援方投入的有限资源发挥应有的功效和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对口支援的原则和特点
对口支援中需要把握的四条基本原则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长期合作,这是深化对口支援并促进受援方教育发展的根本。互惠互利是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支援方之间经济利益的关系,是保持对口支援工作获得良好发展的核心;优势互补是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支援方在各方面条件存在的长短相济的一种关系,它是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的前提;共同发展则是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支援方之间存在的行为效果关系,它是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的目的,更是对口支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能够持续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合作则是在时间限度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支援方存在关系的体现,更是对口支援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借助对口支援这一平台,合作双方都可以获得良好发展,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不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实力,而且还促进了当地教育和经济的良好发展;而支援方在进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之后,通过帮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自身发展提供空间。因此,它们各得其所或者相得益彰。对口支援不同于通常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横向联合,与国家直接援助相比,也有不同之处,具体来说它有以下的特点:
1 计划性与行政性相结合
对口支援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我国政府部门组织和协调开展。因此,对口支援的对象与任务是有明确方向的。
2 支援性和互补性相结合
从支援的角度来看,对口支援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政策,这种政策是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援助,带有强烈的政治责任与义务,它是落实政府重要决策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支援方注意一定的工作风格、给受援方多做些贡献,从而反映支援与受援的关系,由此促进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与富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与此同时,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支援和受援是互惠互利的,它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也就是发达地区局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到西部落后地区的规律;通过支援,双方能够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甚至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受援方“反哺”支援方的现象。 3 稳定性与全面性共存
对口支援的双方由于相对稳定,存在长期支持与合作的关系,同时双方合作的范围较广,既有教育、经济、公益事业、技术、劳务等方面的支援与资助,也有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涉及到双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合作的形式也没有限制。
4 具有实用性与灵活性
援助方可以按照受援方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支援工作,由此可以确定支援的重点和方向,还可以根据受援方的地方特色和存在的不同情况对援助计划作出适时的调整。
二、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和对口支援的关系
(一)对口支援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配置
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方式到市场经济方式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在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的配置方式后,政府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职能有所削弱,但在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依然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主力军,这种模式依然是我国当前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的形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并发挥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同时发挥它对其它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因此,我国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通过内地发达地区的优势教育资源来帮助西部地区落后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即对口支援就成为必然的有价值的举措。
(二)对口支援是政府宏观调控西部继续教育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部门对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调控主要立足教育的总体运行方向,调节和控制继续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有效的继续教育资源配置。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政府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的职能主要是拨付政府预算内的教育资金和宏观调控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对口支援是对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的主要措施之一,反映了政府参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在所有的继续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需求是政府借助宏观调控手段对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进行配置和发挥作用的一个要素。然而有限的继续教育资源和整个社会对于继续教育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就决定了有效地优化和配置好继续教育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优化和配置的过程中,对口支援计划就是我国政府能动地找到市场的需求,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有选择地和适当地进行配置,使这些资源就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因此,提升政府配置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能力、水平与素质,就可以充分地把握好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层次领域配置中的效能,对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做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对于配置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及其根源做出一个相对公平的结论。
(三)对口支援是政府优化和配置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渐进和动态的过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一个渐进和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全社会和学校不断完善政府配置和控制教育资源的有效过程。对口支援有助于我国政府对于继续教育发展规模、质量、结构和布局以及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运行的调控,确保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引进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和实现高等继续教育资源的同时,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大量人才。我国现在投入到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中的财政经费及其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政府在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上需要坚持高效的原则。因此,作为对口支援计划的双方高校要能够从我国现有的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实施地区及其部门的现实出发,建立起一个高效、良性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三、构建对口支援的运行与保障机制
(一)建立起对口支援的目标机制
我国实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对口支援的计划,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国家的长远发展与基础发展来看,借助对口支援这一平台帮助受援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提高其教育的水平和开发人力资源,从而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和经济差距,并最终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与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从其实施的范围来看,对口支援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受援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提高其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质量;从继续教育对口支援开展和实施的具体目标来看,主要是为了改善受援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受援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双方建立良好的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在教师的培训、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点的建设、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建设、办学理念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实训条件利用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各自具有优势的领域推进优势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优秀人才培养。这是对口支援的真正目标,也是对口支援继续教育的目标机制。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师资培训、教师研修、参观学习等方式,更新继续教育教育理念,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到大学进行挂职锻炼,挂职时间为3~6个月,这使新疆继续教育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在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上,充分利用支援高校清华大学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使新疆继续教育搭建起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外大学合作,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构建对口支援的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可以增强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能力,更提升了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能力与动力。加强目标机制的导向作用,目的是积极推动运行机制有序高效运行。现在,对口支援对于发达地区开展支援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来说,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因为现阶段国家没有专门的资金支持,教育部在这方面也没有配套资金,只是强调要求支援的高等院校要从政治与大局出发,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就在我们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对口支援激励机制。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就很难实现对口支援的目标,尤其是高效、快速地实现,则更为艰难。在当前的形势下,对口支援逐渐从学校下移至学院、专业,从领导下移至教师,当这种趋势逐渐成熟之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教师投入到对口支援这一事业上来。到那时,构建起连接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的动力机制将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对口支援激励机制,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才能集思广益,优化资源,使对口支援更有成效。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一方面,建立协作补偿机制。我国的教育资源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在继续教育这方面,差距同样很明显。因为各自之间的教育模式、教育设施、教学资源都存在着不同,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又在与日俱增,这使得对口支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及发展前景。但由于各自的优势不对等,这种双方之间的合作就会变得复杂。仅仅依靠双方的道德诚信来维持这种长期合作关系是不现实的。因而,建立起能够维持这种长期合作关系的利益机制就成为了关键。如果没有长期利益或未来收益作为支撑和鼓励,这种对口支援的高效合作是很脆弱的。由此可见,当对口支援的合作双方感受到了利益方面的补偿,这种合作动机就会变得强烈一些。现在,很多的对口支援是政府主导的结果,如果想要这一模式发展的更为成熟有效,政府就必须为此制定完整的奖励补偿机制,使得对口支援的双方能在利益均沾的基础上开展长远合作。
另一方面,尝试新的激励方式。过去的激励方式以评优为主,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显然不够。应将精神激励、公平激励与活动激励结合起来,再辅以物质激励,这样激励方式的内容就更为科学全面。以清华大学——新疆大学对口支援激励机制为例。根据对口支援前期工作的安排,清华大学将选派专业教师到新疆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这对新疆大学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这些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管理理念以及科研的信息等,都值得新疆大学学习与反思,都会为本校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制度、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很好的借鉴与帮助。因此,新疆大学以及上级组织管理者需要以全新的激励方式对这些教师进行激励,增加其奉献对口学校的决心和责任心。
对于进行交流学习的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希望真心实意地相互交流学习。为了帮助新疆大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质量,他们会从新疆的经济、民族习惯以及新疆大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积极探讨与开展各种符合新疆大学教育特点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将会得到新疆大学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将很好地鼓舞新疆大学教师们的积极性与信心。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都有被他人、组织与社会理解、尊重与认可的需要,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反之就会受到影响。倘若新疆大学对口支援过程中每一期或者每半期都能举办一两次双方教育工作者参加的教学交流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激发双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提高新疆大学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政府在活动激励等方面应多做一些这样的工作,最好能够形成一套激励管理制度,通过一定的形式到受援学校进行一系列的讲座或座谈,真正实现这种活动激励机制落到实处。由此可见,从政策与制度层面上来鼓励与支持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对于激发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动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设置严格可行的对口支援约束与保障机制
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逆向控制与行为约束来增强实施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双方部门或单位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对口支援的管理朝着上述目标机制指引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运行。对口支援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教育工程,要使它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来说要依靠政策与制度来规范与保障。倘若这种外部约束和保障机制没有真正实施,那么对口支援开展起来的难度我们可想而知。因此,在对口支援大框架下,应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牵头成立“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对口合作联盟”平台,并邀请其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加入该联盟,开展合作和交流。同时,建立继续教育的沟通管理机制,建立专门会议制度、联盟合作等。在建立沟通机制上,为切实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好指定一名院级领导负责合作工作,选派一名同志为联络员,具体负责沟通和协调有关事宜。在建立专门会议制度方面,双方可根据支援与合作的实际,不定期召开会议,就有关工作进行专门研究。由此可见,建立约束和保障的机制对于提升新疆高校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李养正 贾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