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协办,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理论与实务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主要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财政部国库司司长娄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程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陈文学,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徐雄飞处长、刘晓雪,内蒙古统计局核算处包健俊处长、梁卫国副处长,贵州省统计局核算处李平惠副处长、杨双惠,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甘泓、秦长海、汪林,中国人民大学耿建新教授、高敏雪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世忠教授,《会计之友》杂志社笑雪总编等。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就“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本次研讨会体现出高端、前沿、创新、互动的氛围特点。
一、高层布局,全面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资源被过度开发与消耗,环境被严重破坏污染,因此,在我国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议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中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明确提出要探索编制区域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并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资源环境管理与责任考核的工具。
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杨教授结合在安徽省、上海市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感受与经验提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需要有框架地进行刻画,而资产负债表就是比较好的框架模型,而且资产负债表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单位或部门的经济活动,刻画其财务成果,现以被拓展应用到国家政府的经济活动管理中,编制出政府报表、国家报表。
在编制自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方面,李杨教授认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首先面临两个难题,对于区域资源环境净资产的确认以及如何对区域资源环境各项净资产进行定价。对资源环境净资产的确认就是要对其构成要素、构成内容进行界定;对其定价的研究要以该项净资产是否具有可交易性为基础,对其进行价值估算。可进行交易的资源环境资产以其交易价格为基准进行估算,没有交易市场的资源环境资产则要以取得的可靠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进行价值估算。李杨教授着重强调了资源环境资产定价问题的研究,认为可交易性是国家资产定价的基础,类似于外汇、国企以及土地,都具有一定的可交易性,因此是可以进行价值认定的。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要受到重视,编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是改善或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经验积累,并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打好了理论基础;其次提出要试点编制区域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工作的要求。
许宪春副局长认为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参与。在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对资源环境进行分类确定,掌握好资源环境分类的细化程度,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定价方法对资源环境资产进行价值确定,这一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可以借鉴国际上对于GDP和购买力平价估算的方法,选择成本或市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存量和流量进行价值估算。
许宪春副局长还指出编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减少数据资料方面的限制,为实际工作提供支持。
财政部国库司娄洪司长指出,中央财政的账务核算是国家全面核算管理,认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同样具有国家核算管理的重要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做好这一基础工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相关事务与规则制定提供必要的支持。
娄洪司长提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需要国家各部委的支持与合作,在特定区域进行试点编制,根据试点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整,并逐步构建区域资源环境试编办法操作指南。
娄洪司长认为由于生产性资产与基础性资产在作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且两类资产的定价方法各有特点,尤其是我国过去的一段时期,对于基础性资产存在定价过高的情况,基础性资产的开发使用投入较高,回收难度大,一般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在其定价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需要对自然资源的多重属性进行研究,区分生产性资源环境资产与基础性资源环境资产,进而再对资源环境资产这两类进行定价研究;对于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相关问题研究应从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方面进行。娄洪司长表示财政部国库司一定会积极支持此项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完成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研究项目,全面推进国家资源环境管理工作。
二、顺势应时,构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局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相关研究及试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创新工程项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与方法》阶段成果分别由张金昌、张艳芳和胡文龙进行讲解介绍。该项研究基本思路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建立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理论框架;第二,明确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定价方法的应用;第三,试编区域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第四,进行应用研究,主要侧重于干部管理责任审计和经济评价方向的应用研究。该项目还试编了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2007年、2012年的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其结果反映出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比重较大,生态环境占比较小,建议应对水资源和森林资源进行重点保护。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报告中提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不仅是统计与会计上的核算工作,还应侧重该表的应用功能研究,即对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与考核的应用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表在审计考核工作上的应用,建议保留实物计量的数据信息,不能仅依靠价值计量,因为仅有价值计量不能反映生态环境功能评价作用,实物计量能够更好地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映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另外,该项研究还提出,资源环境负债是指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所产生的对今后几代人的损害。由于各地资源环境禀赋上的差异以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区域资源环境管理责任考核应以资源环境负债为主。
针对该项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提出了研究中的四个难点及建议。
首先,在我国进行该项研究的基础工作较弱,数据受限严重,没有全面的数据统计信息,各个部门需要全面进行数据信息资料整理工作,进而整合数据资料信息。其次,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定价方法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难点,需要经验数据验证,因此,需要在理论方法上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为该项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方法。再次,如何使用好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也是该项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侧重于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在明确数据资料的来源基础上,使资源环境数据资料信息化,进行数据信息的归集方法研究,进而能够自动生成区域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最后,计量单位的确定存在难点,由于实物计量与价值计量的差异,建议在考虑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上,使用实物计量的方法,以反映平衡关系的形成。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包健俊处长在试编工作经验介绍中提出,要在2018年建立比较科学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指标体系,编制自治区及各盟市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进而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依据,并为评价考核工作奠定基础。在试编工作中,本着先少后多、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选取森林、草原、湿地三种自然资源为试点,首先进行实物量的核算,在条件成熟后再考虑价值量核算。
贵州省统计局李平惠处长的试编经验介绍中提出试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难点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难度较高;难以准确划分各项资源,确定分类标准;价值估算,特别是生态价值的估算难度大,并且存在可比市场价波动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局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努力探索,明确资源环境管理体系研究之路
在本次学术报告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耿建新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世忠教授分别就各自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分享了研究成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明确了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的道路。
耿建新教授介绍了其《北京市丰台区的编制方案和结果》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耿建新教授提出,在核算资源环境时,要区分资源环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建议进行分区核算,并借鉴SEEA2012的资源分类标准,对区域资源环境进行分类。耿建新教授还借鉴澳大利亚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核算管理经验,认为不应将所有的资源放在一个核算表格内,而应分别进行核算管理。
耿建新教授分别对丰台区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行了研究。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耿建新教授借鉴SEEA和澳大利亚水会计准则中的经验,比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管理经验,对丰台区水资源供给单位,水资源使用单位,以及水资源利用的收支情况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反映丰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的7张报表。
在丰台区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耿建新教授借鉴澳大利亚的分类标准,将土地分别按照覆盖物、土地利用、行政区划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并分别编制了丰台区土地资源覆盖物平衡关系表、土地资源利用平衡关系表、土地资源行政区划平衡关系表,为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耿建新教授对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首先,要对区域资源环境数据生成进行对接,完善数据信息收集渠道;其次,对丰台区王佐一带的土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对丰台区矿产、能源、森林进行核算管理,编制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并对区域间的资源环境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他提出,只要有利于推进国家宏观资源环境管理工作,就应成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世忠教授介绍了《国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的研究成果。杨世忠教授的研究以会计理论为基础,注重于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核算管理功能研究。
在报告中杨教授提出,资产负债表作为会计第一表,主要体现四种平衡关系:四柱平衡关系、分类二分法平衡关系、收支跨期平衡关系、借贷记账法平衡关系。
首先,四柱平衡主要体现报表的跨期平衡关系,即上期结余 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本期结余,能够动态反映区域资源利用的变动情况;其次,分类二分法平衡关系主要反映了权责关系分类,即资源环境资产是由资源环境负债和资源环境权益构成,这一平衡关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为报表结构的平衡,报表左边是资源的赋存总量,右边是权属关系,由资源环境负债和资源环境资本构成;再次,收支跨期平衡关系,主要反映上期收支对于资产负债表不同时期的差产生的平衡关系;最后,借贷记账法平衡关系主要反映在资源利用的变动过程中,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资源核算方法上的平衡,即借贷核算平衡关系。
杨世忠教授还对资源环境利润和资源环境成本研究进行分析讲解,认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成本承担不够明确,由此产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机会成本,进而致使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利润门槛设置过低,这是导致资源环境过度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由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利用,进而形成资源环境负债。
在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应着重报表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经济责任追溯方法研究。
杨世忠教授的研究立足于会计核算理论,将会计核算理论应用于资源环境管理及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中,为推进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四、多措并举,多学科助力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
学术研究报告结束后,会议进入交流探讨阶段,来自会计界、审计界、统计学界的多位专家发言,积极分享研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教授提出,应认同实物量信息比价值信息更有价值的观点,认为应坚持在实物计量上进行研究。对于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负债问题研究是关键内容之一,提出可将经济发展产生的资源利用缺口作为资源环境负债的内容,也可将资源红线管理的超出部分作为资源环境负债的计量基础。高教授还提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主体界定尚不明确,在我国国有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导致资源环境的所有者与实际使用者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区域资源环境内涵及构成的界定上,建议可先简化,以土地、水、森林为主,逐渐拓展核算范围;在核算研究上应分层次进行,由简至繁,分步骤进行。
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甘泓认为,对于水资源的核算管理应划分水权,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公权与私权两类,有了权益划分,则可以确定水资源的权益与负债,因此,权益划分是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徐雄飞处长对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现状进行评价,认为应以中央提出的高效、管用、简约的要求结合资源环境红线管理目标,将统计、会计的研究方法,国内、国外的研究经验相融合,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实物计量、价值计量和资源环境负债的确认等问题进行借鉴研究。
杨世忠教授提出,资源环境负债可以按照资源属性进行分类确定,资源属性包括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红线管理的界定可以分为质和量两种方法。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因其具有递耗性,使用后便不复存在,因此可以借鉴碳平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陈艳丽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为我国的研究提供经验参考与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崔琳的研究从资源环境核算角度探讨了编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资源环境负债可以将区域资源环境管理红线作为标准,但红线的确定仍存有争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波认为应以会计核算理论为基础,将会计核算框架推广应用于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中,建立具有动态核算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核算框架体系。
国家统计局程子林司长首先肯定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中央关于自然资源的相关决定中,总的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该项研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和目的:区域资源环境红线管理、资源产权研究、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干部离任审计研究、责任追溯及补偿研究等。因此,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其研究技术路线应包括:会计、统计、政策、经济多领域、跨学科的应用研究方法,在借鉴国际标准、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改进研究,最终完成我国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工作。
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史丹书记的总结中结束。
本次研讨会是我国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它将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名义被铭记。本次会议的观点将我国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历史起点,在各学科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启我国资源环境核算管理新纪元。
一、高层布局,全面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资源被过度开发与消耗,环境被严重破坏污染,因此,在我国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议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中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明确提出要探索编制区域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并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资源环境管理与责任考核的工具。
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杨教授结合在安徽省、上海市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感受与经验提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需要有框架地进行刻画,而资产负债表就是比较好的框架模型,而且资产负债表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单位或部门的经济活动,刻画其财务成果,现以被拓展应用到国家政府的经济活动管理中,编制出政府报表、国家报表。
在编制自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方面,李杨教授认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首先面临两个难题,对于区域资源环境净资产的确认以及如何对区域资源环境各项净资产进行定价。对资源环境净资产的确认就是要对其构成要素、构成内容进行界定;对其定价的研究要以该项净资产是否具有可交易性为基础,对其进行价值估算。可进行交易的资源环境资产以其交易价格为基准进行估算,没有交易市场的资源环境资产则要以取得的可靠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进行价值估算。李杨教授着重强调了资源环境资产定价问题的研究,认为可交易性是国家资产定价的基础,类似于外汇、国企以及土地,都具有一定的可交易性,因此是可以进行价值认定的。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要受到重视,编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是改善或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经验积累,并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打好了理论基础;其次提出要试点编制区域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工作的要求。
许宪春副局长认为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参与。在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对资源环境进行分类确定,掌握好资源环境分类的细化程度,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定价方法对资源环境资产进行价值确定,这一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可以借鉴国际上对于GDP和购买力平价估算的方法,选择成本或市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存量和流量进行价值估算。
许宪春副局长还指出编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减少数据资料方面的限制,为实际工作提供支持。
财政部国库司娄洪司长指出,中央财政的账务核算是国家全面核算管理,认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同样具有国家核算管理的重要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做好这一基础工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相关事务与规则制定提供必要的支持。
娄洪司长提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需要国家各部委的支持与合作,在特定区域进行试点编制,根据试点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整,并逐步构建区域资源环境试编办法操作指南。
娄洪司长认为由于生产性资产与基础性资产在作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且两类资产的定价方法各有特点,尤其是我国过去的一段时期,对于基础性资产存在定价过高的情况,基础性资产的开发使用投入较高,回收难度大,一般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在其定价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需要对自然资源的多重属性进行研究,区分生产性资源环境资产与基础性资源环境资产,进而再对资源环境资产这两类进行定价研究;对于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相关问题研究应从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方面进行。娄洪司长表示财政部国库司一定会积极支持此项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完成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研究项目,全面推进国家资源环境管理工作。
二、顺势应时,构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局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相关研究及试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创新工程项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与方法》阶段成果分别由张金昌、张艳芳和胡文龙进行讲解介绍。该项研究基本思路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建立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理论框架;第二,明确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定价方法的应用;第三,试编区域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第四,进行应用研究,主要侧重于干部管理责任审计和经济评价方向的应用研究。该项目还试编了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2007年、2012年的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其结果反映出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比重较大,生态环境占比较小,建议应对水资源和森林资源进行重点保护。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报告中提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不仅是统计与会计上的核算工作,还应侧重该表的应用功能研究,即对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与考核的应用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表在审计考核工作上的应用,建议保留实物计量的数据信息,不能仅依靠价值计量,因为仅有价值计量不能反映生态环境功能评价作用,实物计量能够更好地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映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另外,该项研究还提出,资源环境负债是指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所产生的对今后几代人的损害。由于各地资源环境禀赋上的差异以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区域资源环境管理责任考核应以资源环境负债为主。
针对该项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提出了研究中的四个难点及建议。
首先,在我国进行该项研究的基础工作较弱,数据受限严重,没有全面的数据统计信息,各个部门需要全面进行数据信息资料整理工作,进而整合数据资料信息。其次,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定价方法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难点,需要经验数据验证,因此,需要在理论方法上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为该项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方法。再次,如何使用好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也是该项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侧重于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在明确数据资料的来源基础上,使资源环境数据资料信息化,进行数据信息的归集方法研究,进而能够自动生成区域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最后,计量单位的确定存在难点,由于实物计量与价值计量的差异,建议在考虑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上,使用实物计量的方法,以反映平衡关系的形成。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包健俊处长在试编工作经验介绍中提出,要在2018年建立比较科学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指标体系,编制自治区及各盟市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进而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依据,并为评价考核工作奠定基础。在试编工作中,本着先少后多、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选取森林、草原、湿地三种自然资源为试点,首先进行实物量的核算,在条件成熟后再考虑价值量核算。
贵州省统计局李平惠处长的试编经验介绍中提出试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难点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难度较高;难以准确划分各项资源,确定分类标准;价值估算,特别是生态价值的估算难度大,并且存在可比市场价波动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局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努力探索,明确资源环境管理体系研究之路
在本次学术报告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耿建新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世忠教授分别就各自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分享了研究成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明确了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的道路。
耿建新教授介绍了其《北京市丰台区的编制方案和结果》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耿建新教授提出,在核算资源环境时,要区分资源环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建议进行分区核算,并借鉴SEEA2012的资源分类标准,对区域资源环境进行分类。耿建新教授还借鉴澳大利亚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核算管理经验,认为不应将所有的资源放在一个核算表格内,而应分别进行核算管理。
耿建新教授分别对丰台区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行了研究。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耿建新教授借鉴SEEA和澳大利亚水会计准则中的经验,比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管理经验,对丰台区水资源供给单位,水资源使用单位,以及水资源利用的收支情况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反映丰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的7张报表。
在丰台区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耿建新教授借鉴澳大利亚的分类标准,将土地分别按照覆盖物、土地利用、行政区划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并分别编制了丰台区土地资源覆盖物平衡关系表、土地资源利用平衡关系表、土地资源行政区划平衡关系表,为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耿建新教授对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首先,要对区域资源环境数据生成进行对接,完善数据信息收集渠道;其次,对丰台区王佐一带的土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对丰台区矿产、能源、森林进行核算管理,编制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并对区域间的资源环境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他提出,只要有利于推进国家宏观资源环境管理工作,就应成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世忠教授介绍了《国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的研究成果。杨世忠教授的研究以会计理论为基础,注重于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核算管理功能研究。
在报告中杨教授提出,资产负债表作为会计第一表,主要体现四种平衡关系:四柱平衡关系、分类二分法平衡关系、收支跨期平衡关系、借贷记账法平衡关系。
首先,四柱平衡主要体现报表的跨期平衡关系,即上期结余 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本期结余,能够动态反映区域资源利用的变动情况;其次,分类二分法平衡关系主要反映了权责关系分类,即资源环境资产是由资源环境负债和资源环境权益构成,这一平衡关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为报表结构的平衡,报表左边是资源的赋存总量,右边是权属关系,由资源环境负债和资源环境资本构成;再次,收支跨期平衡关系,主要反映上期收支对于资产负债表不同时期的差产生的平衡关系;最后,借贷记账法平衡关系主要反映在资源利用的变动过程中,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资源核算方法上的平衡,即借贷核算平衡关系。
杨世忠教授还对资源环境利润和资源环境成本研究进行分析讲解,认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成本承担不够明确,由此产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机会成本,进而致使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利润门槛设置过低,这是导致资源环境过度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由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利用,进而形成资源环境负债。
在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应着重报表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经济责任追溯方法研究。
杨世忠教授的研究立足于会计核算理论,将会计核算理论应用于资源环境管理及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中,为推进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四、多措并举,多学科助力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
学术研究报告结束后,会议进入交流探讨阶段,来自会计界、审计界、统计学界的多位专家发言,积极分享研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教授提出,应认同实物量信息比价值信息更有价值的观点,认为应坚持在实物计量上进行研究。对于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负债问题研究是关键内容之一,提出可将经济发展产生的资源利用缺口作为资源环境负债的内容,也可将资源红线管理的超出部分作为资源环境负债的计量基础。高教授还提出,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主体界定尚不明确,在我国国有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导致资源环境的所有者与实际使用者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区域资源环境内涵及构成的界定上,建议可先简化,以土地、水、森林为主,逐渐拓展核算范围;在核算研究上应分层次进行,由简至繁,分步骤进行。
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甘泓认为,对于水资源的核算管理应划分水权,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公权与私权两类,有了权益划分,则可以确定水资源的权益与负债,因此,权益划分是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徐雄飞处长对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现状进行评价,认为应以中央提出的高效、管用、简约的要求结合资源环境红线管理目标,将统计、会计的研究方法,国内、国外的研究经验相融合,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实物计量、价值计量和资源环境负债的确认等问题进行借鉴研究。
杨世忠教授提出,资源环境负债可以按照资源属性进行分类确定,资源属性包括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红线管理的界定可以分为质和量两种方法。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因其具有递耗性,使用后便不复存在,因此可以借鉴碳平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陈艳丽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为我国的研究提供经验参考与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崔琳的研究从资源环境核算角度探讨了编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资源环境负债可以将区域资源环境管理红线作为标准,但红线的确定仍存有争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波认为应以会计核算理论为基础,将会计核算框架推广应用于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中,建立具有动态核算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核算框架体系。
国家统计局程子林司长首先肯定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中央关于自然资源的相关决定中,总的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该项研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和目的:区域资源环境红线管理、资源产权研究、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干部离任审计研究、责任追溯及补偿研究等。因此,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其研究技术路线应包括:会计、统计、政策、经济多领域、跨学科的应用研究方法,在借鉴国际标准、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改进研究,最终完成我国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工作。
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史丹书记的总结中结束。
本次研讨会是我国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它将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名义被铭记。本次会议的观点将我国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历史起点,在各学科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启我国资源环境核算管理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