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遗音 ”的亿元传说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2日晚,在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专场中,一把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古琴最终以1.15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个价格使得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旧藏、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这把唐代古琴,成为了继去年秋拍中以1.3664亿元成交的北宋宋徽宗御制“松石间意”琴之后的第二把“亿元”古琴。
  
  市场上唯一的唐代古琴
  
  “去年‘松石间意’过亿之后,不少藏家都在猜想:说不定‘大圣遗音’会出来。”知名古董藏家王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圣遗音’应该算是市场上最著名的一把古琴了。”
  果然,“大圣遗音”出现在了今年嘉德春拍的拍品名单中,而且嘉德还专门为这一把琴开设了一个专场。“这把‘大圣遗音’应该算是今年嘉德春拍最重要的一件器物拍品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瓷器工艺品部总经理刘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那么,“大圣遗音”为何如此闻名?这其实和它的历史、藏家以及曾经创下的拍卖纪录有着莫大的关系。“江湖”上关于它的传说几乎从未停止过。
  “这把大圣遗音伏羲式琴是市场上流通的唯一一把唐代古琴。”刘越说,“虽然古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关于中国古琴的实物存世资料最早的就是唐代,而且几把非常重要的唐代古琴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等国家级的博物馆当中,而这把古琴是民间收藏、在市场上流通、年代最为久远的古琴。”
  这把千年古琴第一次出现在市场上是在2003年。当时,文物大家、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先生在夫人袁荃猷过世后,将一部分夫妻共同收藏的藏品拿出拍卖,其中就有这把已经被王世襄夫妇珍藏了55年的唐代古琴。
  最终,在嘉德为王世襄藏品举办的专场拍卖会上,这把“大圣遗音”琴以891万元成交,创下了当时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直到六年后,这一记录才被一把明代的“月露知音”琴以2184万元的成交价打破,从此,古琴也进入“千万”时代。
  去年,一把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在保利秋拍中以1.3664亿元成交,这不仅刷新了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将古琴送入了“亿元时代”,也同时创造了世界最贵乐器新纪录。
  从成交价上看,最终“大圣遗音”未能突破“松石间意”创下的纪录,“‘松石间意’尽管年代不及‘大圣遗音’,但是御制御用非常难得,也是当前市场的热点。”王先生认为,在什么样的价格区间,市场是会给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但是否能够破纪录还是有很多偶然因素在里面,而这个价格还是“非常理性”的,“算是值了”。
  
  传说中的“大圣遗音”
  
  在中国文人历史中,“琴、棋、书、画”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四大必由之径。而琴更是被认为“琴者,情也”,是最能抒发情怀之物。中国古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以有文字可考为根据,距今已经有四千余年。
  “唐代以前的古琴我们现在只能找到一些史实资料了,比如在一些墓葬的壁画和一些绘画上有一些影像资料存世,但是已经没有实物了。”刘越介绍说,“即使是在博物馆中,唐代的古琴也屈指可数。而‘大圣遗音’琴实际上存世一共有两把,这把是伏羲式,还有另一把‘大圣遗音’神农式琴存于故宫博物院,两把琴漆色、断纹、池沼、年款均相同,都是唐代制造供宫廷演奏的,但是制式不同。”(注:古琴的常见制式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按照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就在一个月前,这把“大圣遗音”古琴亮相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高山流水”——古琴艺术展》,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成公亮还抚此千年古琴,让观众有幸聆听1200多年前的天籁之音。
  “距今1200多年的古琴,至今仍能发出如此美好的声音,非常难得。用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的话来说,这把‘大圣遗音’兼备‘九德’,即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这在古琴中非常罕见。”刘越说。
  据刘越介绍,这把琴琴腹龙池内两侧上下刻着“至德丙申”的年款,表示为公元756年制造。这一年,唐朝历经安史之乱,玄宗退位,肃宗即位改元,“大圣遗音”琴是中唐之始制作的第一批宫琴。后来,琴被收入了清朝内府,存放于养心殿南的文物珍品库中,显示了皇帝对这把千古名琴的珍视。
  虽然之前古琴会零星地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但是由于收藏人群和存世量较为有限,一直并不是一个热门品类。但是去年,仅春拍就有中国嘉德、北京永乐、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多家拍卖公司推出16把古琴,最终成交15把。到了秋拍,随着第一把亿元古琴“松石间意”的出现,古琴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关注。
  
  “第一玩家”的至宝
  
  对于文物大家、“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大圣遗音”是他最重要、最珍爱的两件藏品之一。王世襄记录所藏珍品的《自珍集》中,唐“大圣遗音”琴与明宋牧仲大画案是两大镇室之宝。
  “1940年代,王世襄倾尽家产,才换得这把古琴,之后,这把唐琴伴随王老夫妇近60年。直到2003年,王世襄夫人去世之后,他这把琴在嘉德拍卖。当年的收藏家收藏8年之后,又拿到嘉德再次拍卖。”刘越说。
  实际上,王世襄一生虽然藏好众多,但是他和夫人都对古琴情有独钟,甚至自称“琴奴”。王世襄先生所藏古琴有1把唐琴、4把宋琴、1把元琴和3把明琴,其中有不少已经陆续出现在拍卖场上。
  这把“大圣遗音”琴更早的收藏者是民国初年的古琴名家锡宝臣先生。1946年春天,王世襄请老一辈古琴名家汪孟舒一同拜访锡宝臣的孙子章泽川。章泽川深知汪孟舒与其祖父锡宝臣是多年琴友,鉴于这份感情,才同意将锡宝臣旧藏的两件古琴让予了王世襄,一把便是“大圣遗音”琴,另一把是明代的“金声”蕉叶式琴。
  为了得到“大圣遗音”,当时经济上并不宽裕的王世襄只好用夫人的三件首饰和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换得黄金约五两,又加上三枚翡翠戒指才如愿,其中一枚戒指还是王世襄母亲的遗物,可谓“倾其所有”。
  之后,这把古琴一直伴随着王世襄夫妇,而且在“文革”抄家时,几乎所有藏品都被抄走,只有这把“大圣遗音”因为当时放在王世襄办公室中而得以幸免。直到2003年,王世襄因为“琴的另一位主人已经不在了”而将其拿出拍卖。这把古琴一共陪伴二老55年。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制度变迁在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生机的同时也不断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新的挑战。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a m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董事对公司的债权人(第三人)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尽管我国《公司法》目前尚未明确规定,但在我国商法学界,学者多认为我国今后修法时应当明确规定董事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它具有时间少、内容精、动态生成、开放性等特点。因此,优秀的微课设计可以从“6+1”入手,“1”是指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6”是指与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配套的微设计、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内容。  一、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在制定微课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这样一个原则:“具体而
清末民初刻铜墨盒乃京城之名物,当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乡野学子,盖涉文字者莫不用之。遗存的精美绝伦刻铜墨盒,不仅历史文化厚重,而且艺术内涵丰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物中,堪称不可忽视的瑰宝。  刻铜墨盒最迟始于清中期,而盛极于清末民初。自清同光陈寅生开创在素面铜墨盒上镌刻诗文书画后,就给枯燥、呆板的铜墨盒赋予了艺术与生命,从而使铜墨盒嬗变成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于是盈寸之间,气象万千,常集诗书画印刻
丝绸之路这一具有较高地质学价值的环境地质本底之上的文化遗产,负载了地球发展史中一定的信息量。作为不可移动的石质文化遗产,由于规模宏大,露天赋存环境复杂,其保护工作是
永远的老歌(散文)吴子胜总爱听一些过去的革命的歌,听的时候,灵魂就一次次受到震撼。那些旋律,总是雄壮,总是激越,总是带着火的热烈血的沸腾钡的坚强,带着泰山之伟江河之亢暴风骤雨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重要工程的质量甚至对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会产生巨大影响。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是委托性、咨询性的,是代表业主进行工
2000年9月,江苏宜兴太鬲花园填土建造花坛,民工在福德桥旁取土时发现一窖藏内有一大团赭绿相间的土结块,打散后才知是锈在一起的古钱,估计有四万枚之多,其中有一种钱文“太清丰乐”(又说“天清丰乐”)古钱约占总数10%,计四千枚左右,大部分品相完好,似未曾流通即入土的铸币。这批一千四百多年后出土的古钱断定了藏(币)界长期以来对“太清丰乐”钱出处的不同看法,意义非凡。  “太清丰乐”钱,史书少有记载,因
几年前的某一天,本地收藏协会的一名副会长将刚收到手的一枚宝福局缘“计重”当二十钱币让我欣赏,那钱文秀美、版式新颖的缘计重一下子吸引了我,求其转让,但会长也是嗜泉如命,岂肯割爱。其后虽也偶遇过缘计重钱,因品相等原因均未能如愿,但缘重那独特的风姿从此深深印入脑海中。随着了解的深入,总想有一枚品相完好的缘计重的梦想萦绕在心头。今年孟夏的一个夜晚,有藏友突然登门拜访,带来一枚厚重斜边、铸制精美且为青铜质的